当前位置: > 热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骆氏化脓灸:相沿不辍 惠泽一方

时间:2022-04-17 12:20:35 热文 我要投稿

绍兴地域水乡,涉水风寒,气候寒湿,冬多风寒,夏多风热,寒湿与湿热四季偏重,人们食霉腐素食,种水稻棱藕,捕江河鱼虾,易患病风寒。风为百病之长,风每夹寒、夹湿,夹其它邪气侵犯人体使人致病。食霉腐素食使人气血不足,久劳耗气伤血,气血亏虚易生内风,虚多生寒发病。故唐•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凡入吴蜀地游官,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也,故吴蜀多行灸法。”“骆氏化脓灸”源于绍兴马山镇尚巷村,它在对风寒湿痹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为骆氏中医研究风症、诊治寒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5年11月,“骆氏化脓灸”被列入绍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骆氏化脓灸”是骆氏中医直接灸治疗中以灸养结合、灸必气至、疮必化脓拨毒为基本特征的一种传统疗法。其起源可追溯至清咸丰年间骆氏第十二世骆大宝,其精医、易、儒学,行医施善,有济世于民之美誉。第十四世骆传基继承祖业,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常用“化脓灸”治疗“鹤膝风”“痉口风”等,每逢农历三六九在尚巷坐诊看病,其效奇特,名传八方,誉满乡里。第十五世骆大三,幼承父业,从事中医针灸伤科临床七十余载。创办多家联合诊所,授徒数十人,是首批“绍兴市二十六位名老中医”之一,其治病用药自成一家,擅寒热掺合,疏固配伍。骆氏十六世传人王云金曾坐诊尚巷村,用化脓灸治愈很多病人,从医五十余年,她边行医,边上顾病老下护弱小,培育了骆氏后人,挽救了骆氏中医的传承,使“骆氏化脓灸”这一祖传医术后继有人。骆建民是“骆氏化脓灸”的第四代传承人。骆建民八岁随祖父骆大三学习“骆氏化脓灸”。骆大三曾患“腰椎骨结核”,右侧腰部溃破,脓流不止,体重瘦至八十斤,其他人都被迫出门参加劳动,骆建民则留守照顾瘫痪在床的祖父。为治疗顽疾,骆大三悉心指导骆建民在其身上摸骨取穴、每天施化脓灸治疗二次,历时一年之久,病愈康复。在骆大三的教诲下,骆建民学会了摸骨取穴、化脓灸治疗与艾绒、灸疮膏药制作等一整套医技。1977年骆大三医师复职于绍兴县鉴湖区卫生院“中医针灸伤科”临床工作,骆建民作为其助手进入该单位,1980年骆建民与绍兴县卫生局、骆大三医师签订了名老中医带徒三方协议,从此传承祖业,开启骆建民治病救人的道路。2016年5月,骆建民被认定为“骆氏化脓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骆建民在多年化脓灸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灸必气至、疮必化脓拔毒、灸养结合的治疗经验,并撰文《骆氏化脓灸》、《骆氏化脓灸临床病案举隅》发表在《绍兴中医药》杂志第4期上。骆建民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骆氏医术,他将骆氏中医传授给了下一代骆四君。2019年,父子二人一起在绍兴市越城区开办骆建民中医诊所工作,他们在临床上积极开展化脓灸学术研究工作,推广化脓灸技术,用化脓灸治愈了不少患者。骆四君十岁便跟随父亲骆建民学习骆氏中医,十六岁开始在父亲身上开展化脓灸治疗实践。作为中医世家,传统中医代代传承,骆四君说在父亲身上施灸时,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骆建民在其祖父身上施化脓灸的影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每年总有一段时间,骆四君会将精力倾注在化脓灸上,或在父亲身上施灸,或随父亲一起制作艾绒和灸疮膏,凭借对医学的热爱和持之以恒的学习,骆四君迅速掌握了骆氏中医化脓灸各环节的治疗技巧。从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毕业后,骆四君到父亲所在医院中医科与父亲一起参与各项诊疗活动,包括针刺、拔罐、化脓灸等,以沉稳、精要的治疗技术,为患者解除痛苦。作为“骆氏化脓灸”的第五代传承人,骆四君在开展化脓灸治疗的同时,也不断总结骆氏中医的治病经验和整理“骆氏化脓灸”相关的历史资料,使得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经久不衰的传承下去。

经过多年的悉心学习和实践经验,骆四君如今能够熟练地运用“骆氏化脓灸”。据他介绍,“骆氏化脓灸”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出发,因证施灸,因人选艾炷大小虚实,因病定穴,在特定腧穴上直接施灸,灵活变化艾炷虚实,与病者疼痛感受呼应,使腧穴气至为度,施灸一至十几天不等,后在灸疮上贴骆氏特制灸疮膏药,使灸疮化脓拔毒。每天清洗灸疮并更换灸疮膏药,可吃荤腥发食促灸疮化脓排毒,修养数月至灸疮愈合,疾病沉疴也会随之而愈。他说:“骆氏化脓灸适应症广,方法简便,具有极高的医学实用价值。尤其对于骨坏死、鹤膝风、风寒湿痹等疾病,以及抑制肿瘤、缓解肿瘤疼痛、提高免疫力、防病保健等,具有很好的医疗实用价值与研究价值。骆氏是中医世家,对化脓灸感悟很深,骆氏后人身上都有“骆氏化脓灸”之灸疤,甚至灸疮四季未干,为民治病的幽幽艾香也萦绕骆氏数代。如今,在骆建民的带领下,骆四君等骆氏后人,都在积极开展“骆氏化脓灸”的研究与推广工作,造福着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