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段时间,拜访了一些经销商。需求下行、疫情反复,大家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生意难做。但这些经销商,业务非但没受影响,反而还不断增长,有的甚至在一个普通的地级市,就能年增数千万。
逆势增长,非常不容易!
虽然同是增长,其实原因各不相同。经过深入了解,我们发现这里面大有乾坤。
我们说, 结果很重要,但实现结果的过程更重要;增长很重要,但明确知道自己增长的类型更重要!
为什么要讲增长类型?因为单纯从数字来看,没什么不一样。但深入分析,你会发现,同样增长1000万,价值完全不同。
本文来说说我的观察。进而,为什么大家都说赚不到钱?经销商做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生意?未来哪一类的经销商能够脱颖而出?
耐心读完,或许会对你的生意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红利”
疫情一再反复,给很多经销商的生意造成了困难。但是也有一些经销商,反而在疫情期间实现了平时数倍的增长!访谈过数家经销商,大家都提到了一个共同的原因——上了保供名单。
这样的增长,其实是来源于“红利”。
为什么?
红利的本质,是短暂的供需失衡。
疫情封控造成了供给困难,但需求并没有减少,甚至还因为囤积的目的大大增加, 这就造成了短暂的供需失衡。 这时候如果能搭上保供这趟车,就能稳住生意,甚至获得平时数倍的增长也是可能的。
有些经销商由于经营品类的特点,比如米面粮油,更容易上保供名单,也有经销商发挥物流方面的优势,绑定其他保供单位,抓住了这样的机会。
实事求是地说,能抓住这样机会的经销商,在同行中已是非常出色的。
但要知道, 能吃到红利很好,但红利不会一直存在,不能把它当作常态。 这句话非常重要,真正理解这句话,就能对很多事情有清醒的认识。
很多事情,我们愿意归结为“本事”“能力”,但说到底是“红利”。比如,十几年前的淘宝,6年前的拼多多,4年前的抖音、快手。任何平台或者模式的崛起,早进去的人,就更容易获得关注和曝光,更容易起来。
其实,商贸生意也一样。
因为某个机缘,拿到品牌的代理权,品牌不断做大,市场有自然增量,经销商只要做好搬运的工作,就能赚到钱。过去很多经销商起家,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就是享受了红利。
为什么这几年大家都在说生意难做?本质上是过去靠市场自然增量,就能做好生意的时代过去了。
换句话说,红利不在了。
记住,红利总是短暂的——当然这里的“短暂”是相对的——它更真实的意思是, 因为新的供给进入,它迟早会被拉平,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工资”
除了“红利”,还有一部分经销商,因为扩展品类,代理新品牌,实现了增长。
这是当下很多经销商都在琢磨的事情,主做的品牌在自己的区域内已经做得足够好了,市场容量有限,再想增长,只能靠扩品。团队有能力,再冲一冲,也能带来可观的增长。
但这样的增长,本质是什么?是因为付出更多辛苦,涨了“工资”。
什么意思?
举个例子。10个点的空间,去掉仓储成本、物流费用、人员工资、资金成本,再去做做推广,综合下来能有2-3个点的利润就不错。为了赚这点钱,要压货完成任务,要配合各种政策,哪怕非常不合理,也只能强颜欢笑,许多经销商直言“憋屈”“没有尊严”。
但为什么你还要做这个生意?
很简单, 这跟职场打工人赚点工资,但又不敢辞职是一样的状态!
经销商本来就是厂家雇佣的编外团队,把货铺到终端,这个事总得有人做,这笔钱总得花,你租仓库、雇佣员工、资金垫付、搞配送,表面上你靠差价赚钱,其实只是挣厂家付给你的一份“工资”。
你代理了多个品牌,就会有多个厂家给你发工资。为了多挣一份工资,你就得扩充团队。运营好新的品类,服务好新的品牌,管理效率上可能会协同,但本质是一样的。
所以我们说, 通过扩品获得的增长,本质是付出更多辛苦,涨了“工资”。
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
经销商都在说,代理生意赚不到钱,其实这说得很对。
因为赚钱和挣钱是不同的,赚的是利润,挣的是工资。你是品牌的编外团队,财务上的“利润”,从商业的视角来看,其实是社会付给你的“工资”。
享受“红利”发展起来,由于做的是基本的工作、可替代性强,也只能辛辛苦苦挣一份“工资”。这其实是绝大多数经销商的状态。
那是不是作为经销商,就一定只能接受这样的状态呢?
当然也不是。
“利润”
最近拜访的经销商中,就有突破传统商贸模式,通过自建B2b平台,在千万级别的体量上,仍实现了成倍增长的案例。
速度非常恐怖!
如何做到的?
传统商贸业务,代理几个、十几个品牌,但自建B2b可以直连数千家终端,通过规模化的覆盖,集中需求,进而跟更多的上游厂家建立业务关系,帮助数百个品牌,完成几千个SKU的规模化分销。
这样的增长,与前文所述的类型有根本不同,它的含金量最高。
为什么?
因为它来源于商业最底层的动力——效率。
什么是效率?
我举个例子。
假设一个产品,厂家给到的空间是5块钱,需要人来完成仓储、运输、配送的工作,经销商平均付出的成本是4.8块,大家都差不多,这多出来的2毛钱是什么?就是厂家付给经销商的“工资”。但 依赖精细化的管理、标准化的流程,数字化工具 ,你的成本能做到4.6块,这又多出来的2毛,就是你的“利润”。
商业的终极比拼,是效率的比拼。
你不做,有的人去做,你就是挣一份工资。因为效率优势,你不做,别人都做不了,这时候你才有可能赚取“利润”。
B2b带来的增长,本质上是依靠数字化工具,规模化覆盖和分销,构建的效率优势。
让消费者获益,是商业的任务,高效替代低效,永远都是商业前进的方向。通过效率优势,带来的增长,才是更有价值的增长。
为什么这么说?
效率优势——赚得利润——提供更好的服务——获得规模化的业务——进一步降低成本 ,这是一个正反馈系统。它能帮助经销商构建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商业理性”
我们分析了增长的不同来源,以及它们背后的商业逻辑。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分析?
这几年,供给侧这个词谈得比较多。本质上是因为,过去靠市场的自然增量就能带动增长,而现在进入存量时代,大家不够分了,要想做好就必须从企业这个供给端本身去想办法。
这好比过去试卷难度低,学渣也能考个60分,甚至80分,但是现在难度加大了,学渣自然会被淘汰,只有自身足够努力、足够优秀的学霸,才能过关,才能考好。
那怎样成为一个学霸?一定要基于商业理性去经营企业。
什么是商业理性?
过去抓住一个机会,拉起一帮人,维持好的关系,就有生意做,就能赚钱,但现在不行了,僧多粥少, 你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客户提供真正的价值。
初创阶段你可以不讲管理,没有流程,因为先把事做起来最重要。但是业务发展到一定规模,人员多了,流程复杂了,没有管理就不行了。 必须从靠人治转到靠流程、制度、构建组织能力,靠数字化工具来提升效率,打造竞争力。
这就是商业理性。
基于商业理性经营企业,难吗?
难!
现实情况,绝大多数经销商老板, 仍停留在依赖原始生意认知和感性,来主导自己业务的阶段。
这体现在:缺乏商业底层逻辑的认知,对自己经营的到底是什么生意没有清晰认识;对企业管理没有概念,流程、制度粗放,效率低下;没有财务规划,成本、费用、利润,就是一笔糊涂账;组织不健全,全靠个人能力,不会用人,不敢用人。等等。
中国的经销商群体非常庞大,绝大多数都锁死在这样的状态上。
但也有少数经销商,他们突破了这个状态。
我接触到的优秀经销商老板,他们性格各异、背景不同、经营企业方向也有差异, 但我发现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用商业理性来经营企业。
他们会去洞察商业本质,搭建好企业的治理结构,花大力气做好企业的内部管理,会依赖商业框架去做决策,会用数字化的工具提升效率......这就是他们脱颖而出、做大做强、不断蜕变、不断增长的原因。
未来90%的经销商会被淘汰,而对于优秀的经销商来说,这是机会!
来源:新经销(ID:New-distribution)
作者:任文青Andy
-END-
PS: 2022年 11月3日-5日 ,【新经销】将在成都以“大变局 新周期”为主题,重启“2022(第七届)中国快消品渠道创新大会”。
这一次,我们仍然将全力以赴,不忘初心,为您呈现出一场更全面、更立体、更专业的高规格行业盛会!
11月3日,我们成都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