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今年国庆假期刚开始的时候,特斯拉在“2022年人工智能日”上发布了万众期待的“擎天柱”(Optimus)人形机器人。发布会以后的争论一直在持续,能否量产、价格是否合适、到底有什么功能、马斯克是否又在忽悠等等。
看来,特斯拉的这个“擎天柱”的确引爆了很多的话题,我今天再稍微梳理一下,探讨一下这个发布会的产业意义何在。
有人说,这个“擎天柱”远没有那么先进,波士顿动力公司的Atlas机器人的能力要比它强得多,不仅能跑还能跳,也还有其他公司和实验室已经创造出了比Optimus更好的人形机器人。
不过客观来讲,我认为有两个方面是波士顿动力需要跟特斯拉学习的。一个是成本控制下的量产实现,另一个是示范性应用。
在设计擎天柱的过程中,省成本、实现量产是重点考虑事项,马斯克的未来目标就是能够以低于2万美元的成本生产机器人。对比一下,波士顿动力公司的四足机器人Spot售价为7.4万美元,人形机器人阿特拉斯因为没有量产,生产成本超过100万美元。
为什么马斯克可以把成本控制到这么低呢?因为它使用的很多都是现成的技术。
比如擎天柱机器人沿用了特斯拉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和异构计算FSD芯片,性能和算法有非常高的重合度。电池也是特斯拉机器人的亮点。在推出机器人之前就有人质疑,目前的电池技术能支撑两小时就不错了。特斯拉打消了他们的顾虑,基于特斯拉电动车电池的经验,Optimus的电池只需充电一次可以工作一整天。
基于量产汽车的制造经验,量产机器人也会顺利很多。通过极限的压低成本来实现量产的理念,特斯拉汽车和机器人都是一以贯之的。虽然两万美元依然是一个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但随着产量的提升来降低成本的大趋势是确定的,也会进一步带动产业的发展。
第二个是示范性应用。 相比只会跑跑跳跳的“网红”波士顿动力,特斯拉机器人虽然走路慢点,但展示的都是可以直接在工厂里部署的应用。比如把箱子从一个地方挪到另一个地方,或者拾起一个简单结构的小物件,递交到另一位人类员工手里。
虽然都是简单的工作,但都是在工厂里有着实际需求的应用。这样的应用场景并不需要很快的奔跑速度,也不需要很强的弹跳能力,反而要在保障周围人类安全的前提下低速移动。
其它的场景可能就需要大家一起开脑洞来探索了。比如今年TED论坛的负责人Chris Anderson就提醒马斯克:你曾经许诺过要生产猫女机器人,什么时候实现呢?马斯克是一位动漫迷,他在社交平台上不止一次提到对猫女的迷恋,还承诺未来会做一个猫女机器人,让人们拥有一位浪漫的机器人伴侣。
随着大量机器人进入我们的生活,不排除未来10年或20年后,确实会有人形机器人进入商业服务。因为长得像人的机器人,更容易让我们觉得有亲切感。有日本学者认为,同样的服务人类的工作,人形机器人更容易被人类接受,有更好的心理效果。
相比之前的餐饮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在以前不是个大类,参与研发的人不多,只能零星看见一些研发进展的报道。马斯克这么一忽悠,会带动产业里很多人跟上,群体加速创新,并形成马太效应,有更多的资源和技术投入进来,加速这个领域的发展,很可能推动人形机器人快速进化。
但我认为人形机器人这个品类仅仅是众多分工之一,只是满足某一类群体的需求。 在更多的应用场景里,反而不需要人形,而是看似原始、但是实用性更强的机器人。
比如波士顿动力,虽然在网络宣传的时候展示蹦蹦跳跳的Atlas,但是跟北美物流运输公司商业落地的时候,推出的是另一个叫做Stretch的机器人,放下了两足的骄傲,换成了四个轮子。波士顿动力的策略也很聪明,高端的人形机器人是用来赚吆喝的,低端的四轮机器人才是真正用来解决问题的。
我们介绍过自动驾驶汽车就是一种机器人,而未来这个机器人还会延伸出更多的功能 。比如我在纽约就发现,这里很多人的家门口有个垃圾桶,每天会有大卡车过来收集垃圾,卡车身上安装了一个像大钳子一样的自动化机械装置,把垃圾捅夹住然后把垃圾倒进卡车里。整个过程只有一个司机,他全程都是坐在驾驶座上的,不需要离开座位,也不需要下车。
以前倾倒垃圾都是靠人力,未来完全有可能靠全自动无人化的方式来实现,这就需要实现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技术融合,提供一个又一个有着具体应用场景的服务。凡是能够被替代的工作,就会有越来越多不同形态、不同功能的机器人来完成,包括工业生产、配送、货运物流、下水道清理等等。
当这些服务全部由机器人接管后,先进科技将融入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将成为社会运作的底层操作系统。 如今,马斯克的人形机器人通过自己的号召力引起了广泛关注,可以说,这是服务机器人产业快速成长的一个重要起点。
总结一下,就像特斯拉电动车的起点是Roadster跑车,锁定胜局的是Model 3家用车,虽然他们现在展示的是容易吸引眼球的人形机器人,可是等到他们实现大规模量产的时候,可能会是更实用的基于轮式移动底盘的机器臂。所以, 人形机器人的作用更像是个市场启蒙者和技术测试平台。
顺便说个事情,虽然今年的大环境不那么让人乐观,但是我们创新地图还是要为未来做好准备,所以希望给研究团队增加人手,补充力量。具体的招聘信息请看微信二条的文章,希望有有志于此的小伙伴加入,和我们一起创造未来!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更多科技产业的底层思考逻辑,会在科技特训营里分享。欢迎关注全球风口微信号,报名加入!
王煜全要闻评论,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