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印象里,乌鸦的羽毛是黑色的,但在图画书《等待》里我们才意识到,原来,在乌鸦的眼里,“我们的羽毛可是多姿多彩的”。如何在黑色里发现多种色彩,在逆境的生活中发现更多美好,《等待》给了我们一双“发现”的眼睛。
《等待》讲述的是一只小乌鸦的日常:出生以后学习飞行、捉虫,与父母亲密生活在一起。有一天父母离开后再没有归来,小乌鸦在等待父母归来的同时,也学习着照顾自己,按照父母的教育——“不要急”“没关系”“慢慢来”,不仅生存下来,并且开始探索周围的世界。
这是一个看起来很简单的故事,与之匹配的画面语言也简单素朴,毫不花哨,但是这个故事最令我们动容的,是弥漫在整个文本中的那种温暖、明净和笃定的气息。《等待》的“他者”视角与“等待”本身的多重意味,为孩子们开启了一场关于生命和生活姿态的郑重的对话。
图画书的目标读者是儿童,但在阅读中,图画书往往是亲子共读。《等待》的核心故事同时兼顾了大小读者的心境。不论是孩子还是乌鸦,想要快快长大的心都是一样的。因此,小读者很容易代入这个故事,获得与小乌鸦同频的成长感受。小乌鸦等待能啄破蛋壳、睁开眼睛、捉虫子,等待有力量飞过广阔的山峦河流,也等待尝试更多的东西……小读者在这种等待的呈现里,预演成长的多种可能,体味生活的多种况味,获得成长的笃定的信心。
对成人来说,“等待”则是等待孩子成长的过程。在小乌鸦的故事里,读故事的父母很容易读出那些殷殷的期盼和对孩子可能遭受到的危险和打击的担忧,碰触为人父母最柔软的内心。这等待里的复杂的况味为《等待》开拓了更大的表现空间。同时,故事还给出了教育的父母立场:等待,以足够的耐心和全然的爱心安然地等待孩子。以“慢慢来”“不着急”的心态呵护孩子,这样即使有一天我们没法陪伴孩子,孩子也能笃定地一日日自立、成长起来。
多年前,《蚯蚓的日记》引进国内,其诙谐有趣的视角吸引了很多孩子,此后,国内图画书市场还曾涌现出各种“动物日记”。这类图画书契合了儿童“万物有灵”的认知特点,以拟人化的笔触,带领孩子们认识新事物,也强化儿童生活经验。《等待》不仅仅是动物日记,《等待》里更吸引我们的是贴合主人公心态的他者视角。
《等待》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它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也不渲染情绪的大喜大悲,它安静的文字和画面,甚至与作家徐萃以往的图画书《天啊!错啦!》《两个天才》也差别巨大。在平和的文字讲述以及有条不紊的画面语言中,《等待》酝酿出了丰富的况味。这里面有亲子之间温馨和谐的甜蜜,有分离的苦涩和悲伤,有发现的喜悦,有进步的惊喜……这些复杂的况味里,最让人感动的,也许是作家所传递出的这样一种笃定和安详、平和又不激进的生存哲学。在这样一种生存哲学之上的,可能是作家最想告诉孩子们的:用童话的思维,发现生活里的五彩斑斓。
就像《等待》里蓝色羽毛的小乌鸦一样,这不仅仅是画面视觉效果的考虑,更是一种姿态,一种善于发现黑色里面的五彩斑斓的生活姿态。
(《等待》徐萃/著,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来源:文学报 | 梁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