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目录

什么是新制度经济学

  所谓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正如科斯所说,就是用主流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制度的经济学。迄今为止,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初具规模,已形成交易费用经济学产权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新经济史学等几个支流。

  新制度经济学派是在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经济学对经济现象丧失解释力之后兴起的。一般认为,新制度经济学是由科斯的《企业的性质》这篇文章所开创的。

新制度经济学产生的标志

  新制度经济学产生的标志:1937年科斯的论文——《企业的性质》发表 。

新制度经济学兴起的原因

  新制度经济学兴起的原因:

  1. 放宽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一系列假设 ,增强了解释力;

  2.现实经济发展的需要(凯恩斯理论破产、转型国家的需求)。

经济学分支学科
部门经济学
比较经济学
保险学
不确定性经济学
保险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
财政学
产权经济学
畜牧业经济学
传媒经济学
供应链物流学
第三方物流学
灯塔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
服务经济学
非生产领域经济学
分销物流学
风险经济学
法律经济学
房地产经济学
非稀缺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规模经济学
管理经济学
公司金融学
工程经济学
规制经济学
工业经济学
国土经济学
国防经济学
规范经济学
国际统计学
过剩经济学
国际金融学
公共管理学
宏观经济学
海洋经济学
环境经济学
后勤学
混沌经济学
护理经济学
宏观信息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
结构经济学
教育经济学
经营经济学
经济动力学
公共财政学
计划经济学
经济预测学
基本建设经济学
激进派经济学
金融学
金融工程学
实验金融学
金融市场学
经济控制论
价格经济学
技术经济学
交易成本经济学
建筑经济学
金融经济学
经济伦理学
近代统计学
经济地理学
经济社会学
家庭经济学
军事经济学
经济政策学
家政经济学
科学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
空间经济计量学
快乐经济学
空间经济学
开发经济学
会计公共关系学
理论经济学
旅游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劳务经济学
流通经济学
林业经济学
劳权经济学
马歇尔经济学
民生经济学
民族经济学
描述统计学
农村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
能源经济学
农业生产经济学
新经济地理学
品牌生态学
品牌经济学
品牌学
区域经济学
穷人经济学
企业物流学
企业经济学
契约经济学
歧视经济学
气象经济学
人口经济学
人事管理经济学
生产力经济学
数量经济学
世界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
生态经济学
数理经济学
实验经济学
神经元经济学
商品运输学
商业经济学
社会经济统计学
生物经济学
商品学
数理统计学
水利经济学
商业地理学
投入产出经济学
推断统计学
统计学
土地经济学
图书馆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文化经济学
卫生经济学
物流管理学
物流学
物流技术学
物流会计学
物流经济学
维基经济学
物资经济学
污染经济学
微观信息经济学
消费经济学
心理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
现代物流学
宪政经济学
行为金融学
现代金融学
心理统计学
新货币经济学
新政治经济学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信息系统经济学
运输经济学
演化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邮电通信经济学
渔业经济学
药物经济学
语言经济学
中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
电子商务物流学
资源经济学
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战争经济学
知识产品经济学
转轨经济学
综观经济学
自然资源经济学
质量经济学
自然灾害经济学
知识经济学
[编辑]

新制度经济学兴起的表现

  1.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过贡献的学者(以下人员均获诺贝尔奖)主要有:

  2.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多数在从事制度经济方面的研究。

  代表人物张五常,他也是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现任香港大学教授、经济金融学院院长。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经济系,获博士学位。曾当选美国西部经济学会会长,是第一位获此职位的美国本土之外的学者。 1969年以名为《佃农理论——引证于中国的农业及台湾的土地改革》的博士论文轰动西方经济学界。1991年作为唯一一位未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者而被邀请参加了当年的诺贝尔颁奖典礼。

新经济制度学的代表人物及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纳德·科斯、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以及阿曼·阿尔钦哈罗德·德姆塞茨张五常约拉·巴泽尔奥利弗·威廉姆森波斯纳等。其中科斯被公认为该学派的领袖人物。科斯于1937年发表《企业的性质》一文,首次提出了或许是当代经济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交易费用”概念,并用交易费用的思想解释了企业的存在、企业的本质、企业的规模和企业的边界,建立了现代企业理论。1960年,他发表了《社会成本问题》一文,用交易费用和产权解释了外部性问题,得出了现在广为流传的“科斯定理”。这两篇文章奠定了他经济学大师的地位,也开创了当代的新制度经济学

  当代产权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阿尔钦,从另一思路得出了与科斯定理相同的结论:在产权界定不清时,租值将会出现消散。他先后发表了《不确定性、生物进化和经济理论》、《生产、信息成本和经济组织》(与德姆塞茨合著)、《产权的一些经济原理》等一系列文章,提出了当代产权经济学的主要思想,奠定了产权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沿着科斯和阿尔钦的思路,华人经济学家张五常先后发表了《佃农理论》、《合约的结构与非专有资源理论》、《企业的合约本质》等文章,进一步阐述了交易成本产权理论,奠定了当代合约经济学(Contract Economics)的理论基础。

  同样是沿着科斯的交易成本思想,道格拉斯·诺斯发表了《16001850年海洋运输生产率变化的原因》(1968)、《西方世界的兴起》(1973)、《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1981)、《制度变迁与美国的经济增长》(1971)、《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1990)等一系列论著,用制度经济学的观点重新解释历史,形成了制度变迁理论或新经济史(New Economm History)和国家理论。

  沿着科斯的企业理论,威廉姆森等人进一步对企业的内部组织、交易成本的具体内容作了开拓性研究,建立了所谓的科层(Hierarchies)组织理论,实际上是将企业理论推向纵深。奥利弗·威廉姆森被誉为重新发现“科斯定理”的人,至少是由于他的宣传功劳,才使科斯的交易费用学说成为现代经济学中异军突起的一派,并汇聚了包括组织理论、法学、经济学在内的大量学科交叉和学术创新,逐步发展成当代经济学的一个新的分支。“新制度经济学”就是威廉姆森对这一新分支的命名。威廉姆森的主要论著有《市场与科层制度:分析与反托拉斯含义》(1975)、《交易费用经济学:合约关系的治理》(1979)、《资本主义经济制度》(1985)等。

  法官波斯纳等人对法律制度进行经济分析,说明法律制度和法庭判决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形成了所谓的法律经济学法和经济学(Law and Economics)。波斯纳的主要著作是1972年出版的《法律的经济分析》。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可用图1来表示。

  从图l可以看出,交易费用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基石和理论生长点,其他理论都可以看成是这一理论的拓展或自然延伸。具体来说,其逻辑关系是:因为存在交易费用,所以产权的界定、执行和保护就非常重要,产权经济学也就由此而生;同样因为存在交易费用,合约形式的选择对资源配置效率极其关键,合约选择问题也就进入经济研究的视野;不同的合约选择又导致了不同的经济组织,其中国家、企业和市场是三种具有代表性的组织,它们都可以解决经济问题,但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下,选择不同的组织具有使交易费用最小化的作用。最后,法律规定和法庭判决也只有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情况下才起作用,并且本身也具有降低交易费用的效果。因此,围绕交易费用,新制度经济学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

  除了交易费用的中心作用以外,其余理论的逻辑关系也一目了然:产权的界定和执行,为交易提供了基础,而交易造成了合约选择的问题;合约的不同选择形成了不同的经济组织;经济组织的具体形式可分为三类:市场、企业与国家;最后是规范经济组织和经济活动法律体系如何实现成本最小化的问题。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包括四个基本理论:   

  (一)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最基本的概念。交易费用思想是科斯在1937年的论文《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提出的,科斯认为,交易费用应包括度量、界定和保障产权的费用,发现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的费用,讨价还价、订立合同的费用,督促契约条款严格履行的费用等等。

  交易费用的提出,对于新制度经济学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的,交易费用理论表明交易活动是稀缺的,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交易也是冒风险的,因而交易也有代价,从而也就有如何配置的问题。资源配置问题就是经济效率问题。所以,一定的制度必须提高经济效率,否则旧的制度将会被新的制度所取代。这样,制度分析才被认为真正纳入了经济学分析之中。

  (二)产权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家一般都认为,产权是一种权利,是一种社会关系,是规定人们相互行为关系的一种规则,并且是社会的基础性规则。产权经济学大师阿尔钦认为:“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物品的使用的权利。”这揭示了产权的本质是社会关系。在鲁宾逊一个人的世界里,产权是不起作用的。只有在相互交往的人类社会中,人们才必须相互尊重产权。

  产权是一个权利束,是一个复数概念,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当一种交易在市场中发生时,就发生了两束权利的交换。交易中的产权束所包含的内容影响物品的交换价值,这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观点之一。

  产权实质上是一套激励约束机制。影响和激励行为,是产权的一个基本功能。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安排直接影响资源配置效率,一个社会的经济绩效如何,最终取决于产权安排对个人行为所提供的激励。

  (三)企业理论

  科斯运用其首创的交易费用分析工具,对企业的性质以及企业与市场并存于现实经济世界这一事实做出了先驱性的解释,将新古典经济学的单一生产制度体系————市场机制,拓展为彼此之间存在替代关系的、包括企业与市场的二重生产制度体系。

  科斯认为,市场机制是一种配置资源的手段,企业也是一种配置资源的手段,二者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在科斯看来,市场机制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企业家)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交易费用的节省是企业产生、存在以及替代市场机制的惟一动力。

  而企业与市场的边界在哪里呢?科斯认为,由于企业管理也是有费用的,企业规模不可能无限扩大,其限度在于:利用企业方式组织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市场交易的成本。

  (四)制度变迁理论

  制度变迁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代表人物是诺斯,他强调,技术的革新固然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但人们如果没有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的冲动,并通过一系列制度(包括产权制度、法律制度等)构建把技术创新的成果巩固下来,那么人类社会长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是不可设想的。总之,诺斯认为,在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面,制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制度变迁的原因之一就是相对节约交易费用,即降低制度成本,提高制度效益。所以,制度变迁可以理解为一种收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收益较低的制度的替代过程。产权理论国家理论意识形态理论构成制度变迁理论的三块基石。制度变迁理论涉及制度变迁的原因或制度的起源问题、制度变迁的动力、制度变迁的过程、制度变迁的形式、制度移植、路径依赖等。

  科斯的原创性贡献,使经济学从零交易费用的新古典世界走向正交易费用的现实世界,从而获得了对现实世界较强的解释力。经过威廉姆逊等人的发挥和传播,交易费用理论已经成为新制度经济学中极富扩张力的理论框架。引入交易费用进行各种经济学的分析是新制度经济学对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目前,正交易费用及其相关假定已经构成了可能替代新古典环境的新制度环境,正在影响许多经济学家的思维和信念。

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假定

  (一)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的三个假定

  1.人类行为动机是双重的,一方面人们追求财富最大化,另一方面,人们又追求非财富最大化。(人们往往在财富与非财富之间进行权衡,寻找均衡点,实现非财富价值不能总以牺牲个人财富为代价。)

  非财富最大化行为:利他主义、意识形态、自愿负担等,非财富最大化往往具有集体主义行为偏好。

  个人非财富最大化行为的四种动力:

  • 爱、团结和其他利他主义思想,在家庭、小部族和朋友之类的小群体起作用;
  • 受到胁迫和威胁;
  • 预期为别人做事可以产生对自己有利的副效应;
  • 心理上得到满足或至少良心不受责备。

  2.人与环境的关系,即有限理性。(人不能对稀缺的世界作出正确的反映)。

  原因:

  一方面,环境复杂,参与者众多,信息不完全,不确定性因素多,行业太多,分工太细。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够,信息太多和太少一样不理想。如到书店买书,考试划范围等,信息太多反而累人,关键是要有用的信息。

  “信息悖论”:信息搜寻不可能达到最佳状态,因为在搜寻之前不可能知道信息价值

  信息不仅是不完全的,还是不对称的。又分两种情况: 一是事前不对称 ,如买房、看电影等。二是事后不对称 ,如保险公司投保人的关系,医生和病人的关系,许多买卖关系等 。又如:二手车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网上销售、国有企业亏损等。

  另一方面人对环境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无所不知。

  3.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即人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求更大利益的行为倾向。

  人的机会主义的二重性 :

  • 与冒险、寻找机遇、创新联系,对立面是保持现状;
  • 把成本、费用转嫁给他人,损人利己。

  (二)制度、规则与人

交易费用概念的一般化

  (一)交易费用的含义

  1.科斯之前的交易费用理论

  (旧制度学派人物)康芒斯把“交易”和“生产”的概念相对应。按他的划分:“生产”活动是人对自然的活动,“交易”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二者共同构成人类的全部经济活动。

  康芒斯将“交易”分为三种类型:买卖活动,经理对工人的管理,国家对居民的征税等。

  • 买卖的交易,即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关系(市场);
  • 管理的交易,即上下之间的交换关系(企业上下层之间的交换关系);
  • 限额的交易,即主要指政府对个人的关系。

   2.科斯对交易费用的“发现”

  交易费用的思想是科斯在1937年《企业的性质》中提出的,他认为市场和企业是不同的交易机制,但该文没有直接提出这个概念。这个概念由威廉姆森提出的。

  按照科斯自己的叙述:“我觉察到利用价格机制是有费用的。必须去发现价格是什么。要进行谈判、起草合同、检查货物、作出安排解决争议等等。这些费用被称为交易费用。”

  3.威廉姆森对交易费用的发展

  他将交易费用分为两部分:一是事先的交易费用,即为签订契约、规定交易双方的权利、责任等所花费的费用;二是签订契约后,为解决契约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从改变条款到退出契约所花费的费用。

  例如:餐卡比现金方便;手机维修的时间和精力;居民购物舍近求远;开书店要经过工商、税务、公安、文化局部门批准。股票买卖的佣金印花税过户费等。学生找工作的履历表费、电话、邮寄费、交通、住宿、面试的时间,精力等。

  (二)交易费用存在的原因与交易费用的计量

  1.交易费用存在的原因

  威廉姆森认为,交易费用存在取决于三个因素:受到限制的理性思考、机会主义以及资产的专用性。若以上三因素不同时存在,交易费用就不会存在。

  资产专用性:指资源在用于特定用途之后,很难再移作他用的性质。

  从深层次看,交易费用的存在与人的本性有关。威廉姆森认为,人的本性直接影响了市场的效率。

  要了解产品的性质、价格,防盗,防骗…

  • 从商品属性看:假钞、假药、假手表、假文凭、假广告、假报表、假防伪标识、假验钞机…
  • 从行为属性看:假唱、假球、假乞丐、假彩票、剽窃、舞弊、灌水的工程、空壳的“资产重组”、虚报的区域政绩…

  2.交易费用的度量

  (三)交易费用范式

  所谓范式,就是指在某一学科内被人们所共同接受、使用并作为交流思想的共同工具的一套概念体系和分析方法。

  1.交易费用范式的形成。

  企业起源的原因?既然经济个体可以通过市场交易实现生产合作,为什么还要存在企业?是什么决定了企业的规模?——为了解释这个问题,科斯提出了“交易费用”这一概念。这一概念无疑已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石之一。

  2.影响交易种类和交易费用大小的有三个维度,即交易发生的频率、不确定性和资产的专用性。 (威廉姆森)    一般来说,多次发生的交易较之一次发生的交易更需要经济组织来保障;不确定性的存在,使得应变的连续性决策具有重要意义;而当资产专用程度加深时,出于追索契约保障的需要,纵身一体化才会出现,它更能体现出企业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

  3.交易费用范式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

  企业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为了节约交易费用,即用较低的企业内交易费用替代较高的市场交易费用。企业的规模被决定于企业内交易的边际费用等于市场交易的边际费用或等于其他企业的内部交易的边际费用的那一点上。

  例如:浙江台州摩托车企业分包制、汽车企业轮胎分包与否、快餐店与家庭主妇的相互替代、农村生产队、国企像大工厂、房地产代理商或中介机构、婚姻介绍所、职业介绍所保险中介等。

  4.交易费用理论的不足(别人对科斯的批评)

  交易费用理论的不足:科斯把节约交易费用看作是企业存在的唯一原因,完全忽视了企业组织在发挥协作劳动的社会生产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基本作用。

  例如:有些生产单个人无法进行,既使是最简单的针、铅笔的生产。因此,企业的存在不是用交易费用理论完全可以解释的。

  5.交易费用对资源配置的影响——科斯定理

  (1)科斯定理

  • 科斯第一定理:若交易费用为零,无论权利如何界定,都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佳配置。
  • 科斯第二定理:在交易费用为正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
  • 科斯第三定理产权制度的供给是人们进行交易、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

  (2)科斯定理的案例举例

  • 案例1:糖果制造商与邻里的医生噪音干扰的问题
  • 案例2:啤酒生产商与邻里新鲜空气的问题
  • 案例3:工厂冒烟和附近的居民的生活问题
  • 案例4:美国无线电广播频率使用问题

  (3)科斯定理的分析及结论

  科斯对庇古的税收或补贴观点进行了批评,提倡允许合法防碍。分析:当A损害B时,到底是阻止A的行为来保护B,还是作出另外的选择?

  正确的思考途径:是A是不是有权利损害B,或者B是不是有权利得到赔偿。

  结论:只有得大于失的行为才是人们所追求的。在设计和选择社会格局时,我们应该考虑总的效果,这就是我们(科斯)所提倡的方法的改变。

  (4)交易成本不为零和产权界定的重要性

  • 现实的世界是交易成本不为零的世界
  • 产权制度的形成有利于减少交易成本

  (5)权利束和产权的弱化(或所有权残缺

  • 权利束:对财产的权利有很多,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这一系列的权利被称为权利束。  
  • 产权的弱化:如果政府对独占权进行一定的限制,我们习惯地把这些限制称为产权的弱化。

  例如:政府规定产品价格上限,又如只被允许在2米的财产线内建栅栏,政府对建筑物高度的限制等。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科斯,“当代制度经济学应该从人的实际出发来研究人,实际的人在由现实制度所赋予的制约条件中活动。”

  诺思,“制度经济学的目标是研究制度演进背景下,人们如何在现实世界中作出决定和这些决定又如何改变世界。”

  他们的共同点:强调研究人、制度与经济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简单的讲,新制度经济学就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

  正统经济理论的三大柱石是:天赋要素、技术、偏好。

  制度是经济理论的第四大柱石。

新制度经济学的流派渊源关系

  (一)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关系

  新制度经济学具有超凡解释力的原因:放宽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一系列假设。具有更强的解释力。新制度经济学引入制度因素分析修正了新古典的缺陷,但其理论研究的立足点、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新古典经济学。诺思说,新制度经济学保持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稀缺和竞争等理论,修正了理性的假设,引入的时间维。

  (二)新制度经济学与近代制度经济学的关系

  共同点:都强调制度的重要性,都对新古典经济学忽略制度的非中性以及过分的形式化表示不满。

  不同点:新制度经济学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修正和发展。以实际的人出发来研究人,强调研究人、制度和经济活动三者间的相互关系 。旧制度经济学尽管对古典经济理论不满意,但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三)马克思的制度分析与新制度经济学的关系

  马克思分析了技术变迁和制度变迁间的关系,认为技术变迁决定制度(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诺思认为是制度变迁而不是技术变迁决定经济增长。

  诺思对马克思评价很高,“马克思的分析力量在于强调了结构变迁和社会生产潜力与产权结构间的矛盾。”(新古典经济分析柜架遗漏的东西:制度、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

新制度经济学与价格理论的总体比较

  埃格森(1990)认为,新古典价格理论对分散化(Decentralized)市场交换和生产的根本性质提出了一些极有价值的见解,同时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分析工具,使我们能够推测均衡结果怎样受到单个决策者所面临的约束条件的变化的影响,如当收入变化或价格变化时,消费者的均衡如何变化,当价格变化时,生产者的产量如何变化等。但用这种理论来解释现实世界时,人们可以发现,这种价格理论忽略了一系列重要的东西,包括:

  第一,不同的社会规则(产权)和经济组织怎样影响行为资源配置和均衡结果?

  第二,即使在相同的法律框架下,为什么不同类型的经济活动具有不同的经济组织形式?如工业生产采用公司制农业生产采用家庭经营,即使在工业生产内部,也有独资合资股份制等多种形式。更一般地说,用于组织生产和交换的各种合约安排和经济逻辑是什么?

  第三,支配生产和交换的根本社会与政治规则背后的经济逻辑是什么?这些规则怎样变化?

  对于这些方面的问题,传统新古典价格理论几乎没有进行什么研究,因而当制度成为一种变量而影响经济行为时,新古典经济学就变得束手无策。

  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大量的新古典经济学家开始关心经济组织的结构,新的研究思路开始出现。这种研究思路试图在保留传统思路的所有主要因素——稳定的偏好、理性选择模型和均衡——的前提下,引入交易费用信息成本产权安排等约束条件,这种新的研究思路就是新制度经济学,故新制度经济学并没有改变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

  尽管新制度经济学目前还处于一种探索阶段,其内部并不统一,一些定义和术语尚未得到公认,数学模型的运用还不那么显著,但已呈现四个方面的共同特点:

  第一,新制度经济学家一般明确地尝试建立关于规则和合约的约束条件的模型,建立新古典经济学当做基准的理想产权结构模型。

  第二,放弃了完全信息和无成本交易的新古典假定,考察了正交易费用的含义。

  第三,放弃了任何商品服务只有数量和价格两重属性的假定,考察了经济组织的含义。

  第四,新制度经济学从许多不属于该学派的经济学中获得养分,如斯蒂格勒信息经济学规制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加里·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等。

新经济制度学与旧制度经济学的对比

  科斯就曾尖锐地指出美国的制度主义是一个沉闷的话题,是反理论性的。它除了一堆需要理论来整理不然就只能一把火烧掉的描述性材料外,没有任何东西留传下来。斯蒂格勒也认为美国的旧制度经济学是失败的,并把其失败的原因归纳为两点:

  一是对正统经济理论采取仇视态度;二是缺乏实证研究。相应的,新制度经济学在这两个方面都取得了进展。

  然而,旧制度经济学究竞提出了哪些观点?为什么在没有理论的情况下也能在学说史上占据一席之地呢?

  旧制度经济学基本上是美国土生土长的经济学。其开创者是凡勃伦(Veblen)和康芒斯(Commons)。代表人物还有米契尔(Mitchell)等人。米契尔主要关注周期波动和总体失衡,其开创的又叫经验统计学派;康芒斯主要关注经济活动或交易的法律框架,特别是关注集体主义或集体行为,他实际上是现在的法律经济学的奠基者;而凡勃伦则主要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和正统经济学的种种毛病。

  旧制度学派的第一个特点是,反对正统经济学的抽象法,认为自李嘉图以来的抽象推理方法得不出什么有用的东西,经济学家必须通过实地观察(Look and See),将研究工作立足于历史和统计资料,才能得出有益的结论。这一方法论特点实际上是继承了德国历史学派的观点。新制度经济学家虽然强调经验分析和案例分析,但并不反对由推理得出的理论,因而也没有对抽象推理方法进行什么批判。相反,在许多情况下,新制度经济学还运用了正统经济学提供的抽象推理方法。

  旧制度经济学的第二个特点是,几乎全盘否定正统经济理论,即使不是认为正统理论一无是处,也是认为正统理论用途不大。而新制度经济学并没有否定正统经济理论,它不过是用交易费用补充了正统理论的不足,纳入产权因素研究了制度的作用。

  曾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说正统理论考察的是真空世界,那么,新制度经济学考察的则是有摩擦力的世界,而这种摩擦力就是交易费用。

  旧制度经济学的第三个特点是,它并没有留下什么值得一提的理论,而新制度经济学则有着十分丰富的理论,而且这些理论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越来越大。

  当然,旧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虽然制度的含义非常宽泛),这与新制度经济学相似,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人们在讨论新制度经济学与制度运作的理论时,不能不提到以前就谈过制度问题的旧制度经济学,这或许是人们至今仍记得旧制度经济学的一个原因。

本条目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