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效应(high place phenomehon)
目录 |
高地效应是一种大脑的过度保护现象。由弗洛里达州立大学的Jennifer Hames提出,他指出:当靠近高崖时,你的生存本能开始起作用:你把自己推开。这时在你大脑中央处理意图的那部分可能就会认为一定有什么东西在推着你,或者你真的想要跳下去。但这时你的平衡和运动系统却认为,没什么在推你,你也不会掉下去。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看到别人坐在悬崖上,会产生一种把他们推下去的感觉;拿着手机坐车或在窗口时,产生把手机丢下去的感觉。
美国加州的科罗拉多街大桥,桥上蓝天白云,桥下树木茂密,风景贼好。但让大桥名声大噪的却是“自杀桥”这个称呼,部分人表示自己从未想过自杀,但当自己站在大桥边上时,就会有一股想跳下去的冲动。可缓过神来,又开始后怕。为什么人站在高处,会有一种想跳下去的冲动呢?
Hames教授招募了431名本科生,让他们在网上回答“高地现象量表”(high place phenomenon index),量表中包含三个题目:
(1)当站在高楼的边缘或走在桥上时,你是否有过跳下去的冲动?
(2)当你经过一座高楼或者桥梁时,你有没有想过从上面跳下去会是什么样子?
(3)当你在高楼里面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象过从窗户跳出去?
参与者们依照频率,按照0分(从未)到6分(非常频繁),给每个题目打分。最后统计三项总分,如果分数越高,意味着出现高地现象的频率就越高;而如果三项总分是0分,就意味着从没有感受过“虚空的召唤”。
此外,Hames教授还询问了参与者是否曾经有过自杀念头。依据回答,她将参与者分为两组:第一组曾经有过或现在正经历着自杀念头,称为“自杀意念者组”(suicidal ideator);第二组从未产生过任何自杀念头,称为“非意念者组”(non-ideator)。
结合两组在高地现象量表上的得分结果,Hames教授指出,有超过四分之三的自杀意念者曾经出现过高地现象;而在无意图者组中,也有超过一半的人体验过高地现象。
其实是一种大脑的过度保护现象,人对高空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当我们靠近悬崖时,你的生存本能便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叫道“快回来你个傻子太高了要死要死”,受到本能反应的指挥,你多半会被吓得浑身一震。而此时理性意识来了,它开始反驳道“又没什么在推你,不会掉下去的”,所以你大脑中央处理意图的那部分,便会产生有什么东西在推我或者真的想要跳下去的想法。
高地效应同样可以解释,为什么当一个人拿着手机伸向悬崖,会有种想把手机扔下去的冲动。还有为什么当你看到一块石头躺在悬崖边,会有种想把它踢下去的冲动。而在众多人群当中有种特殊的群体,那便是恐高症人群。他们因为平衡系统有所缺失,无法摆脱对高空的恐惧。当有恐高症的人站在高处时,所看到的景色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停旋转并向后退的。
所以他们会比一般人还要恐慌,但就算在这种极度恐慌的情况下,还是可能会产生向下跳的冲动。只不过在他们的潜意识中,除了有高地效应的加成,还会多产生一种只有跳下去,才能最快到达安全地面的想法。
虽然听起来人类似乎永远无法摆脱对高空的恐惧,但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人对于高空恐惧的控制能力会增强,甚至会主动追求一些高空坠落的刺激,比如说蹦极,在有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去享受那心脏还在天上砰砰跳,人却已经掉下去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