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预防性支出法

  	      	      	    	    	      	    

预防性支出法(preventive expenditure approach)

目录

什么是预防性支出法[1]

  预防性支出法是以间接方法估算环境变化产生影响的方法,是用人们为了避免环境危害而预防性支出作为环境损害的最小成本来估算损害程度。由于这种方法是用人们为了避免危害而愿意支出货币来保护自己,因而是居民的一种主观评价。

预防性支出法的运用[2]

  预防性支出法,即用人们为了避免环境危害而作出的预防性支出来衡量环境危害的最小成本。通常,被衡量的物品或服务(例如空气和水)没有市场价格,而预防性支出所购买的物品或服务可以用市场价格来衡量。这一方法假定人们为了避免危险会支付货币来保护自己,因此,可以用其支出预测他们对危害的主观评价。这种方法隐含的假定是:个人有足够的信息了解环境变化的危害性。

  例如,在我国一些地区,即使在夏天,人们并不直接饮用自来水,而是把水烧开,等凉了以后再喝。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烧水多是因为知道自来水里有细菌,是为了避免饮用后生病而烧开的。烧水付出的成本(燃料、时间等)就是预防性支出,可以用来估计人们对水中细菌危害的主观评价。

  预防性支出法给出的是最低成本,因为:(1)实际支出可能受收入的约束,因此不能完全反映人们的支出意愿。(2)预防支出可能不包括全部效益损失。政府控制污染的支出与个人的预防性支出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环境污染得到较好的控制,个人的预防性支出就会减少。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曲福田主编.资源经济学 经济管理专业用.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08月第1版.
  2. 张帆,李东著.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第二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