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集群行为是一种在人们激烈互动中自发的、无指导的、无明确目的、不受正常社会规范约束的众多人的短暂性狂热行为,也称为群集行为、群众行为或集体行为。
(1)自发性
集群行为并不是预谋的,而是一群人受到某种巨大刺激后,自然哄起的行为。它既无组织,又无领导,而且活动也无计划,无法预料其发展的趋势。只是一群情绪激动的人聚集在一起,竞相做出某种过激行为。
(2)狂热性
这种行为的每个参加者情绪都异常激动,处在狂热之中,行动完全被激情所支配。没有方向,没有目的,缺乏理智的考虑,大家聚集在一起,相互发泄,相互刺激,狂呼乱喊,盲目行动,完全不考虑行为的后果。
(3)非常规性
这种行为往往不受正常社会规范的制约,肆意践踏和破坏社会准则,扰乱社会秩序,甚至产生越轨行为和犯罪行为。
(4)短暂性
集群行为,由于是一时情绪冲动产生的,因此,它持续的时间不会长久,往往是大家发泄了内心的积怨和愤怒,减轻了心理紧张后行动即告结束。如果再持续下去被人利用,可能会成为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就不再是集群行为,而是群众运动了。
集群行为的发生,首先是高度的刺激和暗示。一群人聚集在一起,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共同关心的问题上,并发生直接接触。这时,意外的事件一旦发生,高度刺激就打断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于是情绪就激动起来,产生感情冲动和狂热。这时,人们的理智河堤被冲溃了,而且还容易限制人们的眼界,目光限制在目前的狭小范围内,而视其他刺激于不顾。在这样高度暗示下,个人便失去了评判能力,变得完全不考虑行为的后果了。
其次是情绪感染。在人群密集的场合下,人们的距离非常近,因此,情绪极易感染,并且感染的传递也非常迅速。这种感染多以循环式和连锁式的形式进行。在集群行为中,这种情绪感染相互刺激,相互激发,相互强化,传遍整个人群,直至达到狂热的状态。
最后是情绪激发。情绪感染使整个人群激动起来,狂烈的气氛笼罩着整个群体。这种情绪达到一定状态就会爆发出来,现出一定的行为,如狂呼乱喊,手舞足蹈等。这时,人群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感情都充分地发泄出来,形成一个狂热激动的人群。大家有着共同的信念和态度,表现出一致的行为,而且这种行为在情绪的支配下,将冲破现行规范准则的约束,做出一些违反常规和社会规范、准则的事情来。当整个人群的情绪发泄完以后,激动的情绪就会逐渐平息下来,人们也恢复了常态。
情绪感染
情绪感染是一群情绪激动的人的疯狂举动,吸引了原来无动于衷的参与者和旁观者,使他们的情绪也被调动起来,变得情绪激动与高涨,并参加到激动的人群中去,从而把整个一群人的情绪统一起来,某些时候还会使人丧失理智,削弱个人的责任感和社会控制,淹没在人群中,表现出一些过火的行为。
模仿
模仿则是再现他人行为,在集群行为中大家互相模仿,从而发生共同的行为。一人呼喊,应者云集;一人疯狂,群者疯狂。模仿使整个人群产生一致的行为。因为人们在突然发生的事件前不知所措,只好看别人怎么做,在榜样行为下再加以模仿,这样就为集群行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见,情绪感染和模仿在集群行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反常行为理论
反常行为理论由克特·兰和格莱迪斯·兰提出。他们认为,集群行为的前提是要有一群人聚集在一起,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以达到无法辨认其地位和角色,又能直接互动为佳,而且这些人必须要受到外部刺激,并产生情绪感染,使情感达到所有参与者所共有的顶点,个人感到自己被群体淹没了,成了身份不明的人,社会规范准则等社会约束力对他们而言,仅是一种摆设,而无法产生任何效果。更为严重的是,参加者感到只有打破社会规范,做出反常行为,才可获得在场人的赞许,而且还可以逃避责罚,免除了自我罪恶感。这样的情境为破坏性的行为提供了环境氛围,最后必然导致集合在一起的许多人,相互传递和相互感染,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从而爆发集群行为。
(2)紧急规范理论
特纳和基利安提出的紧急规范理论认为,集群行为的发生,是在场的人群在情绪感染和行为模仿下,发现了指导他们的行为规范,这样才使整个人群的行为统一起来。这样的规范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社会规范,而是在人群情绪激动的紧急场合下,不知所措而临时形成的,它指导人们应付当时意外情境下的行为。如商场突然失火,顾客一窝蜂地向出口跑去,向商场出口处转移,这就是在失火的紧急状态下的行为规范。
紧急规范理论认为,集群行为的发生并不仅仅在于情绪感染和模仿,而在于参加者的认知和评价,人们认知到了在紧急情况下的行为规范,并用共同知觉来代替感情的扩散,从而出现一致性的行为。这种理论并没有解释清楚是什么因素决定出现紧急规范,为什么总是出现破坏性规范,而不出现其他规范,以及集群行为中的去个性化现象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