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
目录 |
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是心理学和社会学都关注的概念,指在个体社会化以及心理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人类是天生的社会性动物。”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了个体不能脱离群体单独存活。个体时刻处在群体中他人的影响过程当中,其中在我们生活当中那些对自己有着重要影响的作用尤为显著,可能也就存在更多的重叠。
重要他人可能是一个人的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也可能是老师、同学,甚至是萍水相逢的路人或不认识的人。重要他人一词首先于1953年美国学者米德(Mead,G.H.)在《心灵自我与社会》(1934)中暗示,后由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Mills,C.W.)对其加以发展,并首先明确提出概念。它是社会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重要他人可区分为:互动性重要他人、偶像性重要他人
互动性重要他人,是学生在日常交往过程中认同的重要他人。可能是家庭中的父母,可能是学校里的老师,也可能是同辈群体中的知心朋友。学生互动性重要他人的出现往往受学生年龄阶段的影响。父母在早期占优势,然后是教师,后期同辈群体的影响增大。
偶像性重要他人,可能是伟人、体育明星、影视明星、甚至可能是卡通人物。影响学生认同偶像性重要他人的主要因素是社会中具有某种代表性或一种典型意义的价值取向。
主要构成三个特征:(1)构成渐趋多元化;(2)构成日趋“偏离”学校教育长期倡导的“榜样人物圈”;(3)无偶像型重要他人者日趋增多。
1.重要他人与概括化他人(generalized others)区别在于,前者指的是“人”,后者指的是社会期待与规范的体系;
2.重要他人与社会化动因(agents of socialization)的区别在于,前者作为个体社会化的影响源,仅限于最终获得主题认同者,而后者则泛指客观存在的影响因素;
3.重要他人与参照群体(reference group)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个人”,后者是群体。
早期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他人:家人。
在人生这一多幕剧的初始阶段,父母是重要他人。父母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在孩子看来,父母是他们心中的偶像。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很多父母每天忙于在外工作,出现了将孩子托付给祖父母的隔代教育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父母这一重要他人,可以用家人这个名词来扩展代替。家人给孩子的重要影响主要是生活能力和个性的培养。
1.积极影响:孩子的独立和善良。日本有一本畅销书《佐贺的超级阿嬷》,是岛田洋七回忆童年生活的自传体小说。二战结束后,母亲将年仅八岁的昭广寄养到佐贺乡下的外婆家。昭广与留守儿童的情况有相似之处,属于隔代教育。年幼的昭广深受外婆的影响。外婆虽然贫穷,但是对生活充满希望,乐观坚强。昭广在外婆的教育下很小就学会了照顾自己,长大后,每当遇到挫折,想起乐观的外婆,总是充满了勇气。外婆培养了昭广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善良的个性。
2.消极影响:孩子的依赖和任性。目前关于家长陪读的报道屡见不鲜,甚至有些人读到硕士博士还需要家长陪读。我们感慨家长不容易的同时也要追问:到底是谁造成了这种局面?陪读现象出现是因为孩子自身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而这恰恰是由他们的家人造成的。家人对孩子的溺爱造成了他们低下的自理能力,家长在家什么都不让孩子干,又如何教会孩子自己生存。而且家长们不讲原则的宠爱,助长了孩子娇蛮任性的性格。
学龄儿童的重要他人:教师
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了,孩子有了一个新的身分: 学生。学校生活成了新的重点,家人从多幕剧的舞台上暂时退到了幕后,教师登场了。
1.积极影响:学业的成功与生活的自信。教师这一职业一直被神圣化,人们称教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春蚕、蜡烛、园丁等等。有些教师确实对学生产生了积极影响,为学生的一生点亮了一盏灯。
2.消极影响:学业的打击与自信的丧失。水平一般的老师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也是伴随学生很久的。
青少年时期的重要他人:同伴
年龄再大一点儿的学生,想要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管理,渴望独立自主,这时同伴对他的影响越来越大。
1.积极影响:互帮互助,良性进步。有些学生因为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兴趣而选择在一起,如几个共同爱好美术的同学会选择在课余时间一起研究美术,互帮互助,这些是积极的,良性的。
2.消极影响:互相影响,恶性退步。学生也可能组成一些不良小团体,尤其是一些后进生。他们因为从父母和教师那儿得不到应有的关注,于是在朋友中寻找。在情感上他们得到了慰藉,但是思想行为上有时却是退步的。中国有一句谚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人对人产生的巨大影响。近朱者赤中的“朱者”就是积极的重要他人,给人以向上的力量。而近墨者黑中的“墨者”即为消极重要他人,产生负面的影响。除了以上所说的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人,偶像人物对学生也有巨大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