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Shaw Brothers (Hong Kong) Limited

目录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简介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于1958年在香港成立,由邵逸夫担任总裁,邵氏已生产超过一千部电影。

  1958年,邵逸夫与邵仁枚成立“邵氏电影公司”,在香港制作电影,邵逸夫任总裁。1961年,位于九龙清水湾的邵氏影城于12月6日正式启用。1970年代,邵氏兄弟踏足当时发展迅速的电视行业,与无线电视合作,培训艺员。90年代末期,本身已拥有嘉禾、金公主和德宝三间电影公司影片永久版权的卫星电视(STAR TV,即如今的“星空传媒集团”)曾多次出价洽购760部邵氏电影的永久版权,以壮大其中文片库的实力,但邵氏拒绝,最后,邵氏于2000年宣布将该批电影的永久版权以4亿港元的价钱售予由马来西亚收费电视台ASTRO旗下的“天映娱乐”,该公司并花费2亿港元作数位复修。

  邵氏与中国星电影公司合作投资11亿港元,位于将军澳工业村的“香港电影城”,预期于2006年初开幕。影城设施包括后期制作中心、行政大楼、摄影厂、电影院及展览厅等。邵氏表示影城落成后,将再与演员签约,投资大约2亿港元开拍约15部新戏。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的产品特点

  “邵氏兄弟”遵循的则是一条更为纯粹的商业制片路线。邵逸夫一整套具有特色的经营理念中,原天一公司的“观众至上”论是其中心内容。邵逸夫很了解一般市民观众的心理,以及观赏习惯和兴趣,他审阅编导提供的故事剧本,以是否具有票房为取舍,因此“邵氏兄弟”在选材时都切准了市民观众的喜爱和情趣,选择通俗性和娱乐性较强的题材。“邵氏兄弟”的导演与明星是否受重用,也是以票房纪录为依据。1957年,中国大陆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在香港公映引起轰动,香港观众对黄梅调音乐如痴如醉。这一现象更是引起了对市场高度敏感的香港影人的重视,邵逸夫于是重用导演李翰祥拍摄了多部古装题材的黄梅调电影,如江山美人 (1959)和梁山伯与祝英台 (1963)。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的影片以古装武侠片、功夫片、宫闱片居多,有些影片影响较大。它的《江山美人》、《后门》、《万古流芳》、《蓝与黑》和《珊珊》曾先后获得第6届、第7届、第12届、第13届和第14届亚洲影展最佳影片奖;《梁山伯与祝英台》(黄梅调)获得第7届旧金山国际电影节优秀奖和第2届台湾金马奖的最佳影片奖;功夫片《少林三十六房》和《中华丈夫》分别在第24届、第25届亚洲影展上获奖;古装武侠片《大醉侠》、《独臂刀》、《英雄无泪》和宫闱片《倾国倾城》、《武则天》、《杨贵妃》等都受到观众的欢迎。80年代中期起,影片产量减少,但创作上重视现代题材,代表作有《男与女》、《倾城之恋》、《表错七日情》和《女人心》等。80年代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年产量在20—30部之间。之后,电视节目越来越精彩,抢走了大批电影观众。生活节奏越来越匆忙,人们都没有馀暇和闲情逸致上电影院。以前的邵氏导演,一个一个的离开影城,然后,减产,甚至下来是停顿生产。而邵氏大规模拍片的年代,代表了一个电影王国的美丽的记忆。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的由来

  邵氏兄弟是宁波人,一门四杰,大哥仁杰、二哥仁枥、三哥仁枚,第四、第五是姊妹早已出嫁,邵逸夫最小,叫仁楞。由于做电影生意要出名,父亲不同意。于是另起外号,大哥醉翁、二哥邨人,三哥山客,最小的就起名叫逸夫。邵氏兄弟天生具有经商的精明头脑,比较知名的事情是邵醉翁力捧陈玉梅的逸事,由于当时“天一”台柱胡蝶被“明星”挖走,邵醉翁发现陈玉梅朴素随和,便以巨资捧她成为中国电影皇后,陈玉梅成了他的夫人,其他电影公司也永远不能将她挖走了。所谓长兄如父,邵醉翁集邵老大、总经理、导演于一身,其长袖善舞的精明为兄弟们树立了榜样,也为将来可持续发展奠定深厚基础。

  四兄弟中老二任会计,内部掌握财务开支,从源头上把关,老三和邵逸夫任发行,几兄弟不仅在公司行政上相互协调,在影片拍摄上也全员出动。公司成立之初,生产的十一部影片,基本上是老大执导;老二、老三独立或联合编剧;邵逸夫不仅会编剧还能做摄影。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得来的抽成统统进入家族账下,公司家长式的管理,最大程度缩短了制作周期,因此使影片具有很强竞争力。当然这必然造成一些影片质量欠佳,也为同行间诟病。

  分道扬镳

  大家所熟知的“邵氏”包括邵氏兄弟公司(SB)和邵氏父子公司(SS)等。

  1950年南洋影片公司由邵邨人收回并将之更名为“邵氏父子公司”,但是进入50年代后期,由于电懋的成立,香港电影业竞争越发激烈,“邵氏父子”的小成本制作策略已无力招架新挑战。邵邨人萌生退意,收缩电影制作的业务,转而大量收购戏院及从事地产业

  1957年邵逸夫从南洋来到香港,那年他已年届五十,因不满二哥作为,想接掌制片业务,以稳定片源,兄弟俩最终决定在业务上分道扬镳。1958年,邵逸夫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标识与兄长的“邵氏父子”的不同。自此,“邵氏父子”只经营戏院及影片发行,“邵氏兄弟”则主管制片业务。

相关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