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矿指标(indices of mineral dressing)
目录 |
选矿指标是用以衡量选矿过程的分选效果和处理能力的标志。在选矿工艺流程中常以产率、品位、回收率、富集比和选矿比等指标表示。实验室试验主要用前三项指标表示矿石在选矿工艺上的数量和质量特点,以说明矿石在工业利用上的可能性。
1.处理原矿品位(克/吨)=处理原矿含金量(克)/处理原矿量(吨)
2.精矿品位:
是指平均每吨精矿中的含金量,它是反映精矿质量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精矿品位(克/吨)=精矿含金量(克)/精矿数量(吨)
3.精矿产率:
是指产出的精矿量占原矿量的百分比,它是反映选矿厂质量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精矿产率(%)=精矿数量(吨)/原矿数量(吨)×100%
4.尾矿品位:
是指选矿厂排弃的尾矿中,平均每吨尾矿中的含金量。它是反映在选矿过程中金属损失程度的指标。计算公式为:尾矿品位(克/吨)=尾矿含金量(克)/尾矿数量(吨)
尾矿量(吨)=处理原矿量(吨)-精矿量(吨)
5.选矿回收率:
是指采用各种选矿方法获得的最终产品含金量占处理原矿含金量的百分比。按理论和实际回收率两种方法计算。选矿理论回收率(%)=精矿品位×(原矿品位-尾矿品位)/(原矿品位×(精矿品位-尾矿品位))×100%=理论回收的金属量(克)/处理原矿金属量(克)×100%
选矿实际回收率(%)=金精矿含金量(克)/原矿含金量(克)×100%
(浮选回收率)
6.浸出率:
是指经浸出作业已溶解金的金属量占氰原矿金属量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浸出率=已溶解金的金属量(克)/氰原矿金属量(克)×100%=(氰原矿金属量(克)-浸渣金属量(克))/氰原矿金属量(克)×100%
7.洗涤率:
是指贵液中含金量占浸出溶解金的金属量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洗涤率(%)=贵液含金量(克)/浸出已溶金的金属量(克)×100%
=(氰原矿金属量(克)-浸渣金属量(克)-排液金属量(克))/(氰原矿金属量(克)-浸渣金属量(克))×100%
8.置换率:
是指通过置换沉淀而析出的金泥含金量占贵液含金量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置换率(%)=金泥含金量(克)/贵液含金量(克)×100%
9.氰化回收率:
是指氰化金泥含金量占氰原矿含金量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氰化回收率(%)=金泥含金量(克)/氰原矿含金量(克)×100%
=浸出率(%)×洗涤率(%)×置换率(%)
10.氰化金泥冶炼回收率:
是指冶炼后合质金含量占氰化金泥量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冶炼回收率=合质金含金量(克)/金泥含金量(克)×100%
11.氰化选冶回收率:
是指氰化厂最终产品合质金含金量占氰原含金量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氰化冶炼回收率=合质金含金量(克)/氰原含金量(克)×100%
=氰化回收率(%)×金泥冶炼回收率(%)
=浸出率(%)×洗涤率(%)×置换率(%)×金泥冶炼回收率
12.选冶总回收率:
是指选冶车间加工处理产出的各种最终合格产品的金属量总和与原矿金属量之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选冶厂回收率(%)=各种最终产品金属量之和(克)/原矿金属量(克)×100%
13.选矿比:
是指处理原矿量与选出精矿量的比例,即每选出一吨金精矿所需要原矿石吨数,以倍数表示:
选矿比(倍)=原矿处理量(吨)/精矿量(吨)
14.磨矿机利用系数:
是指磨矿机每立方米有效容积在单位时间(小时)内所处理的新增合格粒度矿量。计算公式为:
磨矿机利用系数(吨/立方米.台时)=最终新增合格粒度产出率(%)×原矿处理量(吨)/(各台磨矿机容积(立方米)×作业小时数之和)
15.磨矿机作业率:
是指磨矿机实际作业时间占日历时间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磨矿机作业率(%)=各磨矿机实际作业台时数之和/磨矿机日历作业台时数之和×100%
16.平均日处理量:
平均日处理量是指平均每个选矿工作日所处理的原矿量。计算公式为:
平均日处理量(吨/日)=原矿处理量(吨)/选厂作业天数(日)
选厂作业天数应以磨矿机是否开动来确定,只要开动就算一天,而不论当天开动时间的多少。
17.选矿车间全员实物劳动生产率:
是指矿山选矿全部职工在报告期内,平均每人所完成的原矿处理量。计算公式为:
选矿车间全员实物劳动生产率(吨/人)=原矿处理量(吨)/选冶车间全部职工平均人数(人)
18.选矿车间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
是指选矿厂平均每个工人在报告期内所完成的原矿处理量。计算公式为:
选矿车间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吨/人)=原矿处理量(吨)/选矿车间工人平均人数(人)
19.选氰物料消耗:
是指在选矿、氰化过程中每处理一吨原矿石或金精矿所消耗的主要物料数量。计算公式为:
物料单耗(消耗量单位/吨)=某种物料耗用总量(消耗单位)/原矿处理量(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