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管理者在做决策时经常会碰到左右为难的问题。此时,就需要利用辩证的思维评选方法,学会从对立中寻求转机或方案。
所谓辩证逻辑思维,就是从看似对立无法“调和”的两个事物之间。深刻认识它们的相互关系,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显然,这种思维方法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
从对立中寻求转机或方案的辩证逻辑思维,其思维轨迹往往穿行于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之间,形成一条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曲线。对立因素之间的联系,也是十分复杂的。对立双方的转化,往往是有条件的,只有当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对立双方确实具备转化的条件时促使其向着对立方向转化,才成为可能,这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转机”。在这一思维过程中,关键在于能否把握对立双方的转化规律,及时捕捉转化时机,积极创造转化条件。
最抽象、最概括和辩证逻辑性是辩证逻辑思维方法的特点。最抽象是指辩证逻辑思维方法撇开了事物的感性具体以哲学范筹进行抽象认识。比如说,我们撇开商品感性具体以“物质”范畴进行抽象认识。最概括是指辩证逻辑思维方法撇开了事物个别性和特殊性进行一般性认识。比如说,撇开具体物质(实物、基本粒子和场等)形式的特殊性而认识一般的“物质”范畴。辩证逻辑性是指辩证逻辑思维方法以联系、发展和转化进行辩证逻辑思维认识。比如说,运用分析和综合辩证逻辑思维方法进行认识时,充分体现了联系、发展和转化的辩证逻辑性。
辩证逻辑思维方法是人们在辩证认识过程中以概念、判断、推理形式最抽象地最概括地反映客观世界辩证发展过程的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方法。辩证逻辑思维方法是遵循辩证认识规律进行辩证认识的强大思想工具。辩证认识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深化发展的规律。遵循辩证认识规律进行辩证认识:第一次飞跃是基于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即首先要在实践基础上搜集大量的符合实际的事实材料,其次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特别是辩证逻辑思维方法对事实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第二次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这是更具有伟大意义的飞跃。从以上辩证认识过程中分析说明,基于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中,辩证逻辑思维方法发挥出强大的认识工具作用。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世界科学技术的高峰,必须具有高水平的理论思维能力。辩证逻辑思维能力是高水平理论思维能力的核心。怎样才能具有辩证逻辑思维能力呢?最有效的方法是:掌握辩证逻辑思维方法开发辩证逻辑思维能力。这就是掌握分析和综合辩证思维方法开发分析和综合辩证思维能力,掌握归纳和演绎辩证思维方法开发归纳和演绎辩证思维能力,掌握抽象到具体辩证思维方法开发抽象和具体辩证思维能力,掌握逻辑和历史辩证思维方法开发逻辑和历史辩证思维能力。一个民族要想站在世界科学技术的高峰,这个民族就必须掌握辩证思维方法开发辩证逻辑思维能力。同样地,一个人要想站在科学技术的高峰,这个人就必须掌握辩证思维方法开发辩证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辩证逻辑思维方法是开发辩证逻辑思维能力的认识工具。
进行知识创新,作出科学发现,就需要掌握辩证逻辑思维方法发挥出知识创新和科学发现的创造功能。辩证逻辑思维方法不仅是科学认识的强大思想工具,而且是科学创造的强大思想工具。比如说,牛顿创立并运用分析和综合辩证逻辑思维方法进行科学创造工作,创立了牛顿力学。达尔文创立并运用归纳和演绎辩证逻辑思维方法进行科学创造工作,创立了科学进化论,如此等等。总之,认识和掌握辩证逻辑思维方法,对于培养创新意识、创新心理、创新能力和创新性人才,进行科技知识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用辩证逻辑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
有个案例讲到,澳大利亚墨尔本市的公共汽车公司司机因不满公司的待遇,与资方谈判不成要举行罢工,但又担心影响民众的正常出行引起民愤,一旦造成这种局面,资方的腰板反而会更硬起来,不但利益争取不到,还极有可能弄个里外不是人。工会的领导者们运用了辩证逻辑思维的方法,做到了既罢工又不罢工,从而取得了胜利。原来工会发明了一种与通常相反的“积极罢工”方式,他们照常出车,而且对乘客热情服务,笑脸相迎,笑脸相送,而且坚决不收乘客的车费,高兴得乘客奔走相告。司机们既在罢工,又在工作岗位上。哭都来不及的却是资方,运营成本一分不少,车钱一分也收不上来,不得不退让求和。当然,民众不会永远那么开心,等工会赢了以后,车费自然便会涨上去。这是用辩证逻辑思维创新方法的绝妙案例。
辩证逻辑思维方法主要有:比较、抽象和概括方法;归纳与演绎相统一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抽象和具体的方法;历史的和逻辑的方法。
比较、抽象和概括方法,这是辩证思维中的初级方法。人的认识是通过了解事物的现象而深入到本质,再由一级本质进入到二级、三级本质。所以,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比较、抽象和概括上。但是人的认识必须通过“比较”而发现事物的区别,由区别进入到对事物某一方面的“抽象”,并进一步“概括”出带有普遍性意义的东西,由此上升到更高级的方法,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中去。比较法、抽象法、概括法是彼此相互联系的,我们应把它们作为由低级到高级的互相联结的环节和方法。
比较法是指确定事物之间同异关系的一种简单的思维方法。从人类的认识发展来看,比较是理性思维的开始。比较之所以是理性思维的起步,这是因为比较导致区别,使人把自己与自然界区分开来,把自然界的这些东西与那些东西区分开来。只有通过比较认识到世界上矛盾的特殊性、差异性以后,人们才能进行正确的理性思维。
抽象和概括是在比较基础上展开的,对事物认识逐渐深化的思维方法。所谓抽象,就是通过对事物整体联系的分解,在头脑中把事物的若干属性和方面单独地提取出来,而暂时不考虑事物的其它属性和方面的思维方法。抽象本身表现为提取与撇开的对立统一。一方面,抽象要把自己所认为的对象的本质方面、主要方面提取、抽取出来,另一方面,抽象又要把大量的非本质、非主要的属性撇开,暂时不考虑这些因素。所以抽象表面上好象远离了具体事物,比如马克思把社会抽象为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结构形态,表面上看它们既不是美国、俄罗斯、日本的社会,也不是中国、法国、意大利的社会,但是它却更深入到社会的本质中去,更具有普遍性。抽象分为“直接的抽象”和“间接的抽象”。直接的抽象渗透在人的感性认识中,是对事物的直观抽象,它通过人的五官感觉,把各种不同的声音、形状、颜色、气昧、强度、硬度、温度抽象出来,强化了人的感觉能力。间接的抽象则是把事物的本质属性、关系、方面抽象出来,由此形成了各种各样不同的类型和概念。
抽象方法必须进一步上升为概括方法,它是抽象方法的发展。概括,就是把抽象出来的事物属性,推广到具有这些相同属性的一切事物上,从而形成关于这一类事物的普遍概念。概括的过程是扩大抽象成果的过程:在抽象的基础上,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从已知进入未知,从而扩大概念的外延,确定概念的内涵。抽象与概括是密不可分的,抽象是概括的基础,概括是抽象的成果。没有抽象,概括就是无内容的,而没有概括,抽象就是无方向的,就不能形成对事物普遍本质和整体性的认识。
从比较方法到抽象方法是人类思维上的飞跃。只有比较而没有抽象,人们就不会撇开事物中非本质、非主要的东西,而总是陷于具体的个别的事物中。但是抽象本身也并没有深入到事物的普遍本质,抽象可以有多种角度,可以是这一方面,也可以是那一方面,它不能从整体上规定自己,不能形成普遍性的东西。概括则是在抽象基础上形成概念的基本方法。一切事物都是通过比较而区分,通过区分而抽象,通过抽象而把某方面提取出来,通过概括赋于这方面以普遍性的含义。因此,比较、抽象、概括的过程,就是认识由浑沌——区分——清晰——普遍性——本质的过程,这是人的一般认识过程。比较、抽象、概括方法使人的认识摆脱了直观性、个别性、表面性,而深入到间接性、普遍性、本质性之中去。这是人类辩证的理性思维的开始,是人类获取知识、科学成果,使人类认识不断深化的最基本的辩证思维方法。
比较法在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以及其它一些新兴科学的产生中,在现代科学决策、仿生学、类比、模拟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抽象和概括方法是现代理想化方法的基础,在现代实践中,这些方法的运用范围大大扩展,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现代科学和实践中,比较法已经从过去简单的外形直观比较、种和类的比较,发展到不同种、类的比较,功能比较、关系比较。
抽象是人类脑力活动特有的形式,是人类深入到客观世界本质和内部的智力解剖刀。现代科学发展高度错综化、综合化、网络化,这就更需要发挥人们抽象力的作用。抽象在现代科学的理想实验、理想模型等等组成的理想化方法中得到充分体现。在现代实践中,特别是一些巨大的工程项目,抽象力的作用十分重要。在一般决策过程中,要求发挥思维的抽象能力。用以形成“理想方案”、“理想模型”,以及形成“实际可行方案”、“实际可行模型”。
总之,比较法、抽象法、概括法是人类认识世界,深入到世界本质中的思想武器,是人们实践和行为中的工具。只有掌握这些方法,人们的实践活动才更有目的性、科学性,才能促进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