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蹲点调查法

  	      	      	    	    	      	    

目录

什么是蹲点调查法[1]

  蹲点调查法是指调查者从所需要调查的对象中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典型,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其活动效果,揭示其发展原因,弄清其发生、发展过程及规律的调查方法。

蹲点调查法的特点[2]

  蹲点调查法的主要特点是:

  (1)调查主体:必须是调查者亲自动手,而不能请人代劳。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蹲点调查,一定要亲自蹲下来调查研究,而不能由秘书或调查组代劳。

  (2)调查对象:必须是基层单位,如农村的村委会、村民小组,城镇的居委会、居民小组,工厂的车间、班组,学校的年级、班组等等,而不能以中层机构代替。

  (3)调查目的:必须是掌握调查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探索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而不能只是搜集一些具体事实、数据和零散资料。

  (4)调查工作:必须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调查工作必须全面、深入;研究工作必须系统、周密,而不能马马虎虎、敷衍塞责、浅尝辄止。

  (5)调查时间:必须是持续较长时间,短则十天、半月,长则几个月甚至几年,要根据不同对象具体情况调查该事物发展的全过程,而不能蜻蜒点水、半途而废。

蹲点调查法的类型[2]

  蹲点调查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

  (1)非介入式蹲点调查,是指调查者不介入被调查者活动、不改变被调查者社会环境,完全以旁观者身份进行的蹲点调查。例如,党政领导机关组织若干调查组,选择若干村委会作为蹲点调查对象,了解农村劳动力外出的流速、流量、流向、流动方式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但不帮助他们解决流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又如,社会科学研究单位组织若干课题组,选择若干城镇社区居委会作为蹲点调查对象,了解各社会阶层收入和生活变化等情况,但不指导他们如何增加收入、如何优化生活条件和方式。在非介入式蹲点调查中,调查者只用眼看、用口问、用耳听,而不动手干,不介入、不干预被调查者及其所处社会环境的变化,尽可能保持调查情况的原始性、真实性和客观性。

  (2)介入式蹲点调查,是指调查者以参与者、指导者甚至领导者身份,介入被调查者及其社会环境变动之中进行的蹲点调查。例如,党政领导机关组织若干工作组,选择若干村委会作为调查对象,以领导者身份与村民、村干部共同探讨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或医疗保障制度、义务教育制度)的办法。又如,社会科学研究单位组织若干课题组,选择若干城镇社区居委会作为调查对象,以指导者身份与居民。、居委会干部共同探索如何促进不同年龄组居民改变落后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的途径。在介入式蹲点调查中,调查者不仅要眼看、口问、耳听,而且要动手干,力求弄清楚某种政策、某种措施、某种方案的社会效果及其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

  一般地说,介入式蹲点调查社会作用大、应用范围广。但是,与非介入式蹲点调查相比较,介入式蹲点调查要困难得多、复杂得多,因而应慎重策划和实施。

蹲点调查法的注意事项[2]

  蹲点调查应该注意的问题

  (1)要正确选点。选择蹲点对象,必须符合调查目的,符合实际情况,兼顾不同类型。切忌“嫌贫爱富”,只选择先进的、条件好的、容易出成绩的单位,而不选择后进的、条件差的、难出成绩的单位。比较起来,后进的、条件差的、难出成绩的单位往往更需要帮助。因而,选点的指导思想必须端正,要多一些“雪中送炭”,少一些“锦上添花”。

  (2)要身下去、心下去。到基层蹲点,一定要身下去、心下去,不能“只挂名,不出征”或“心不在焉”。要防止“领导干部挂点,中层干部跑点,一般干部蹲点”现象。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蹲不下去;或者“身在曹营心在汉”,人到基层,心留机关;或者“办公桌搬家”,“吃基层饭,办单位事”,是绝然搞不好调查的。

  (3)要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下基层搞调查,一定要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生活上要艰苦朴素,同吃、同住、同劳动;工作上要勤勤恳恳,多学、多问、多干事。绝不能采取官老爷态度,切忌下车伊始乱发议论,切忌生活上特殊化、脱离群众,切忌工作上指手画脚、越俎代庖”。只有谦虚谨慎、勤勤恳恳向基层干部和群众学习,才能取得真实调查成果。

  (4)要有客观态度。在蹲点调查中,要有客观、公正态度,一是一,二是二,如实了解情况,如实反映情况。不要抱着成见下去专门为领导或自己的观点找证据;.不要怕听言之有理、持之有据的不同意见;更不要怕实践推翻领导或自己已经做出的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和决定。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才能保证调查结果真实、可靠。

  (5)要抓重点、讲实效。蹲点调查,要抓住重点,讲求实效,着重调查真实状况,掌握各阶层的民情、民意、民困、民愿;着重“解剖麻雀”,认识调查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探索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切忌主次不分,面面俱到,搞形式主义、走过场那一套。只有抓住了重点,才能发现和解决问题,才能总结出好经验,才能取得实效。

  (6)要公平、公正。在蹲点调查中,对调查点要公平处事、公正对待。绝不能“拔苗助长”,搞特殊化,在人财物上“开小灶”;绝不能“迁就护短”,掩盖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实践证明,靠“开小灶”培养起来的点,没有生命力,更没有推广价值;“迁就护短”不仅护不了短,而且会促使长变短。只有公平对待的“真点”,才能出“真经”。

  (7)要科学对待调查结论。对于蹲点调查结论,要给予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既不应苛求、贬损,更不应吹捧、拔高。关键在于,要把调查结论中的普遍价值与特殊含义区别开来,。绝不可把特殊东西当作普遍价值去推广;即使是普遍的东西,也不可不顾时间、地点、条件盲目应用。只有实事求是对待蹲点调查结论,才能真正发挥以点带面的指导作甩。

蹲点调查法的优点[2]

  (1)有利于集中力量,突破一点。蹲点调查的“点”,一般只有一个或几个,数量少、范围小,有利于集中力量搞调查,有利于突破一点取得调查成果。

  (2)有利于“解剖麻雀”,做深入、细致的定性调查蹲点调查持续时间较长,有利于通过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调查,“解剖麻雀”,揭示调查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探索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是蹲点调查的最大优点。

  (3)有利于综合使用各种调查方法,取得较好调查效果。蹲点调查是一种综合调查方法,有利于运用多种调查方法,扬长避短,集中各种调查方法之长,取得最佳调查效果。

  (4)有利于“以点带面”,做好面上的指导工作。蹲点调查的“点”,是“面”中之“点”。只要在“点”上“解剖麻雀”取得了“真经”,一般就能较好地指导面上工作。

  (5)有利于积累经验,培养、提高工作人员素质。蹲点调查通过“点”上“解剖麻雀”,不仅可以取得“真经”,而且可以培养“高徒”,大大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蹲点调查法的缺点[2]

  (1)选点很难避免主观因素影响。蹲点调查选点工作,主要取决于调查者的主观判断。如果调查者对客观情况的掌握不能做到真实、准确,就必然会使选点工作出现某些偏差。这是蹲点调查的最大缺点。

  (2)定量调查的局限性较大。蹲点调查的“点”,数量少、范围小,定量调查的数据往往有较大局限性,或者是数据不够完整,或者是缺乏代表性。

  (3)调查结论的适用范围很难准确判断。蹲点调查类似于典型调查,很难科学区分其调查结论中的共性部分和个性部分,因而就很难准确判断其适用范围。

  (4)积累的经验往往带有较大片面性。蹲点调查由于数量少、范围小,通过调查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不可能不带有较大片面性,因而绝不可任意照抄照搬蹲点调查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陶建平著.领导学新探.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10.
  2. 2.0 2.1 2.2 2.3 2.4 水延凯等编著.社会调查教程(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