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资源型产业集群立足于资源型产业,是以资源型产业发展为前提的。资源型产业是以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和依托的产业。在资源型产业发展的生产要素构成中,自然资源占据主体核心地位。资源型产业体系和贸易体系甚至城镇发展都以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由资源优势所决定的资源型经济循环体系成为其显著特征。根据相关产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可把资源型产业分为资源依赖型产业、资源依附型产业、资源依从型产业。在资源丰富、市场需求旺盛时期,资源型产业发展迅速稳定。伴随着资源的减少、质量下降或枯竭,以及市场的变化,资源型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从国内外的实际情况来看,这是资源型产业发展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也是资源型产业发展中特有的问题。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结合资源型产业的特殊性,我们认为以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以资源生产加工为纽带,具有产业内在联系,且在地域上集中的产业群落可称为资源型产业集群。如煤炭、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生产基地等,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核心的区域性资源型产业集群,它们为国家和区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资源型产业集群主要是依托特定自然资源(如煤炭、石油、矿石)发展起来的,单一的产业结构和简单的供应链形式决定了低程度的多样性和活力缺乏是其先天不足,互补性、网络性的集群特征很难在资源型产业集群得到充分体现,而专业性的特点表现得过于突出。资源型产业集群内各成员间的关系更多体现在自然资源的供应关系上,这种关系使得供应链短且限制了与其他产业部门和服务机构间进一步合作关系的扩展,其结果是资源型产业集群内各成员间的关系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直线式关系而不是网状的。我们知道,集群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网络”关系的存在。这既是资源型产业集群的结构特征,也是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资源型产业集群结构的局限性叠加上政府对资源型产业的强烈干预,使资源型产业、资源型产业集群乃至资源型地区的发展受到很大约束。如我国许多资源丰富的地区,在国家经济分工格局中被定位为能源重化工基地,这种定位和格局正是中西部资源富集区经济发展滞后的直接原因之一。从产业集群角度来看,资源型产业集群内成员间基本上没有形成知识流,对周边地区的外溢效应弱,整个系统趋向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资源型产业集群从依附于自然资源向集群化发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即重点突出资源型企业发展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合理利用资源优势培养资源型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等问题。如果产业导向和政策不鼓励或支持资源型产业集群的网络化发展,结果只能是资源型产业的健康发展受到限制,集群化不能实现,资源型地区永远处于富饶的贫困状态,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认识和把握资源型产业集群的这些特征,有利于促进资源型地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自然资源与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资源型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最大特点是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密切相关。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开发利用难度等都会对资源型产业集群形成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首先,自然资源本身的性质对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制约作用。如以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为依托的资源型产业集群,受资源储量、交通条件的影响很大。资源开发程度与资源型产业集群形成速度和规模关系也十分密切,资源开发利用早期的产业规模较小,集群规模也较小,但地域集中性很强;资源开发利用中后期,产业规模越来越大,集群规模也相应扩大,但地域集中性减弱、开放性加强,甚至会成为全球生产体系和价值链中的一个环节。自然资源是资源型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来源之一,越是在早期表现得越突出。资源型产业集群对于资源的利用方式不仅对资源型产业集群本身的成长有较大影响,对区域可持续发展也有重大影响。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发展不可避免地涉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同时,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和部分资源的枯竭,势必影响到资源型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资源替代和产业替代逐渐受到重视,替代会减少甚至消除对某一资源的利用,进而导致以该资源为依托的产业集群发展轨迹发生重大变化。简而言之,自然资源是资源型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和竞争力来源之一,自然资源分布的空间差异性使资源型产业集群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资源型产业集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相应的资源供给方式以及初级产品的运输成本在成品中的价值比重等因素关系密切。
(二)配置机制与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通过市场配置机制或是规划机制去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是资源型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自发形成和有组织的产业集群是不同资源配置方式作用下资源型产业集群形成的两种具体形式,实际中更多地为综合作用的产物。有组织的产业集群在我国更多地表现为政府的效用,政府会从资源的供给方式与规模、产业的进入壁垒、技术创新水平、融资市场等方面影响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发展。同时,政府也影响着需求,使产业的需求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三)市场需求、成长机会与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波特钻石模型认为市场需求是影响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第二个重要因素。对于资源型产业集群来讲,基于不同资源成长起来的资源型产业集群,市场因素的作用也有所不同。由于基于不同资源成长起来的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市场细分程度不同,相应集群的产业价值链分布也就不同。如以矿产资源为基础的资源型产业集群的价值链一般都较长,空间上常形成与矿产资源分布相吻合的资源型产业集群。
成长机会是诱发资源型产业集群成长的重要因素。事实上,资源型产业集群的成长机会是普遍存在的,在我国更是如此。我国加入WTO后,国家对矿产领域的投资限制政策放宽,资源型产业规模、结构都发生了较大变化。非再生性资源型产业受技术、全球市场的影响很大,再生性资源型产业集群的成长也同样依赖市场给予的机会。而这种机会是很多的,尤其是在全球性资源产业产品需求剧增,而资源枯竭、不合理利用问题又普遍存在的背景下,更是如此。所以,巨大的成长机会为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四)资源型企业与资源型产业集群是形成与发展
资源型企业是资源型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载体和核心,其发展战略、结构与竞争关系等对资源型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具有较大作用和影响。首先,资源型企业的存在是资源型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先决条件,资源型产业集群本身就应该由众多的资源型企业组成,其中核心企业或优势企业的存在是必要的。其次,资源型企业的发展战略与竞争策略、企业之间的关系与结构等对资源型产业集群的成长速度、规模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我国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来看,大企业在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由于市场品牌产品乃至区域性品牌由大企业主导的结果。
产业集群和资源型产业集群演化轨迹是该领域的一个重要论题,已有一些研究者涉及,并取得一定成果。而基于组织生态视角的分析不失为一个较好的分析框架。
从生态角度讲,产业集群是由具有相似特征的企业以及与之有共生关系的各个机构组成企业群落。产业集群演化一方面与其内部结构功能相关,同时与所处环境密不可分。生态位常被借用来分析产业集群演化,生态位是在环境中可以支持组织生存的独特资源空间,生态位的范围反映了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宽度越宽,组织占有的资源越多,种群在竞争中就越强壮。生态位理论揭示了生态位的中心位置决定组织的演化,组织应采取适应机制,有为自己设计出在环境中最合适位置的能力。
根据生态位理论,最适合的组织应当具有较宽生态位,组织的演化发展过程就是生态位扩大的过程,生态位能否扩大或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组织的发展。资源型产业集群是过分专业化的集群,其生态位范围狭窄,不能占据更广的生态位空间。而且,当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时,决定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就相应改变,结果是原有组织的生态位更窄或消失。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资源型产业集群发展常常只关注于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忽略了对其他资源的勘探,如技术溢出、集群内的信息流与集体行动等,过分强调专业化的发展战略,结果是集群在面临环境变化时丧失转向泛化策略的机会,缺乏在其他领域创造新的多样化财富增长的能力。
在我国,资源型产业集群具有相对较高的成熟度和较强的结构惯性,内部有大量固定下来的行动模式,外部具有政府和政策的强大支持。因此,资源型产业集群倾向于现有的行为模式,具有强路径依赖性和明显的锁定效应。资源型产业集群内成员间仅是简单的供需关系,技术、信息的溢出效应不显著。同时,过分专业化而导致的狭窄生态位加剧了路径依赖倾向。所以,从生态视角来看,资源型产业集群演化面临着严重的危机,这种危机主要来自于自身生态位的狭窄和拓宽生态位的难度。反过来看,基于生态位理论的资源型产业集群发展途径就是营造生态位拓展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