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错配(Asset mismatch)
目录 |
资产错配是金融机构的风险之一,例如商业银行短存长贷即为常见的资产错配。用于信用衍生性金融商品时,指标的资产与合约信用资产不同的错配。
企业残余风险(residual risk)有三种:资产错配(Asset mismatch)、货币错配(Currency mismatch)、期限错配(Maturity mismatch)。
银行的资产错配
银行的短存长贷也就是资产错配 ,存长贷,就是银行的存款都是短期的长期存款少。而贷款出去的资金都是中长期贷款,这样可能导致银行就会运营不良的。举例来说,银行吸纳了3个月期限的定存,可能会向外发放1年期的贷款,因为越长期的贷款利率越高。存款到期后,银行可以用其他资金或者同业拆借,借钱还给储户。这样容易使银行资金链断裂进而倒闭。
保险的资产错配
保险资产错配呈现五种形式,隐含着六种风险:
第一种形式是资产负债类别错配,这其中隐含着权益类资产价格波动风险。权益类资产价格波动对公司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都有较大影响。
第二种形式是资产负债信用错配,这其中隐含着信用违约风险。而债权类资产则有一定信用违约风险。
第三种形式是资产负债期限错配,这其中隐含着长债短配的再投资风险和短债长配的再融资风险。
第四种形式是资产负债流动性错配,这其中隐含着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经常出现在短债长配的情况下,但期限错配并不等同于流动性风险。
第五种形式是资产负债币种错配,这其中隐含着汇率风险。币种错配主要是指用国内资金配置海外资产。
目前主流观点倾向于认为资产应该尽可能减少错配,降低风险。因此需要辩证地看待资产错配。一方面,失败的资产错配确实可能导致危机。但另一方面,完全消除资产错配也可能损失较高的潜在收益。五类错配形式中影响最大的资产负债类别错配,事实上在信用错配、期限错配、流动性错配、币种错配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风险收益相伴相随,失败的错配可能导致风险,但完全消除错配也可能损失较高的潜在收益。
第一项是做好中长期视角下的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做好大类资产配置需要能够较准确地判断股票、债券、房地产、大宗商品等各类别资产的内在投资价值和中长期走势,特别是各类别资产相对强弱的变化。以内在投资价值为基础并在价格回归价值的逻辑下进行“大择时、大选类”的类别错配,有可能在较长时间跨度下为投资提供超出固定收益资产的复合回报率。
第二项是中长期视角下利率走势与收益率曲线变化趋势的把握能力。利率下行周期中,长债短配带来再投资困境,但短债长配可以带来超额收益。利率下行周期中较高收益的长期资产将出现较大幅度的价格上升,而短期滚动负债成本越来越低。期限错配需要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中长期利率走势特别是收益率曲线变化趋势。
第三项是信用评级、信用风险管理及不良资产处置能力。要推进各金融子行业之间信息共享的信用风险防范机制。在银行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可争取银监会主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督信息系统”对金融机构开放,并纳入债权类投资计划的违约信息。
第四项是把握中长期汇率变化趋势的能力。要考察各国人口结构、资源禀赋、社会稳定、经济体制、全要素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等因素,更好地把握各国之间经济相对强弱变化趋势以及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汇率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