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经济学(Economics of Poverty)
目录 |
贫困经济学是研究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和脱贫致富发展规律的科学。
中国古汉语对“贫”、“穷”、“困”的释义主要是指处于财货匮乏的境况。
关于“贫”,《说文》释义:“贫,财分少也。”《广韵真韵》曰:“贫,乏也,少也。"
关于“穷”,《广雅释诂四》释义:“穷,贫也。”
也就是说,“贫”与“穷”含义大体相同,都是指缺乏财物。
但“贫”与“穷”有里或程度方面的差别。《左传昭公十四年》说:“大体贫穷相类,细言穷困于贫,贫者家少财货,穷谓全无家业。”《荀子大略》道:“多有之者富,少有之者为贫,至无有者为穷。”意思说“穷”比“贫”更为极端,即一无所有。
关于“困”,《广雅释诂四》释义:“困,穷也。困的另一个函义,是指处于艰难窘迫或无法摆脱的境地,即困境。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将“贫穷”和“贫困”释义为财物极为缺乏的艰难窘迫境况。
需要指出的是,《荀子大略》关于“多有之者富,少有之者为贫,至无有者为穷”的论述,阑明了物质上“贫”与“富”的相对性和可里度性。这一定义,要比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关于贫与富的定义要早2000多年。
在20世纪后期,对中国农村中存在的贫困现象,一种较普遍的说法是“食不裹腹,衣不遮体,房不避风雨”。这同样是对贫困的一种传统理解一财货匮乏论。
西方古典经济学体系创始人亚当·斯密对“贫”与“富”涵义的阐述,也是从财物或财 富多寡的角度来解释的。所不同的是,他从劳动价值论出发来论述财富的价值或商品 交换价值,从而将“贫”与“富”定义为拥有支配或购买劳动的多与寡。斯密在他的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中说:“个人是贫是富,就看他在什么程度上享有人生的必需品、便利品和娱乐品。”(亚当斯密著: 《国民财 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 ,上卷,第26页,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他接着说:“劳动是衡里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自分工完全确立以来,各人所需要的物品,仅极小部分仰给于自已劳动,最大部分须仰给于他人劳动。所以,他是穷是富,要看他能够支配多少劳动,换言之,要看他能够购买多少劳动。”这里所说的劳动,不是具体劳动,而是一种抽象劳动,是指凝结在财富或商品中的价值或交换价值。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对斯密关于贫与富取决于其所能支配的必需品、便利品和娱乐品多察,即取决于财富多寡的观点,是持赞同态度的。但是,李嘉图不赞成斯密把财富与价值等同的观点,因而,他认为斯密关于贫与富取决于所能购买的劳动里多寡是不恰当的。李嘉图认为:“价值与财富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因为价值不取决于数里多寡,而取决于生产的困难或便利。制造业中一百万人的劳动永远生产出相同的价值,但却不会永远生产出相同的财富。由于机器的发明,由于技术的熟练,由于更好的分工,由于使我们能够进行更有利的交换的新市场的发现,一百万人在一种社会情况下所能生产的必需品、享用品和娱乐品等财富可以比另一种社会情况下大两倍或三倍,但他们却不能因此而使价值有任何增加。”他指出,“政治经济学中的许多错误之所以发生,就是由于对于这一问题的错误看法,由于把财富的增加和价值的增加混为一谈”李嘉图认为,财富是指生产出的商品或物品,评价财富的多寡或穷与富的尺度,是商品或物品数里即使用价值的多察,而不是劳动价值的多寡。“如果两个国家所具有的生活必需品和享受品数里恰好相等,我们就可以说它们同样富有,但是它们各自的财富的价值取决于这些财富生产上的相对便利可困难条件。”
朗特里将贫困定义为:“家庭总收入不足以支付仅仅维持家庭成员生理正常功能所需的最低里生活必需品开支。”朗特里所说的最低里生活必需品,包括食品、衣物、住房和取暖等项,但不包括报纸、邮票、烟酒、消遣等“享受品”、“娱乐品”或“奢侈品”。根据最低里生活必需品的数里及其价格,从而得出了划分贫困家庭的收入标准,即贫困线。这是关于收入贫困和贫困线的经典研究,朗特里方法一直沿用至今。世界银行在《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对发 展中国家的收入贫困人口规模现状进行了计算分析。世界银行在《报告》中评价说,与朗特里研究相比,尽管两次收入贫困的计算相隔1个世纪,“不过它们采用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非常相似”。经济学家们大多从收入角度来解释或定义贫困概念。如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中说:“贫困是一种人们没有足够收入的状况”。由于收入是评价居民生活状况的一个十分重要指标,并且它比较容易进行统计、测里和监则,因此收入贫困成为当今各国反贫困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贫困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有:贫困的原因和贫困种类的研究。从整个世界来说,有的地区经济发达,如欧洲和北美洲。有的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如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与经济发达的地区比较就出现了贫困地区。贫困地区的形成总有一定的原因。其中,有自然条件,如地理位置差、土地贫瘠、交通落后、气侯恶劣等;也有社会条件,如技术落后、管理混乱。劳动者素质差等。贫困经济学首先要找出某一地区形成贫困的原因,然后,根据不同的原因,对贫困种类进行划分,以便为贫困的具体分析创造条件。
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研究。各个国家都有贫困地区的存在,在这些地区的经济现在都有或多或少的发展,尽管这一发展是不稳定的,有时呈现为负发展,这是由于战争或自然灾害等破坏生产力因素的作用结果。通过对这—历史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从中总结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为贫困地区今后发展提供正确的可行方案。
贫困地区现状的研究。其中包括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状况、风土人情面貌、生产和科学技术水平,人的文化素质、知识结构、工农业、交通运输及能源的发展状况等。通过对这些现状的研究、可以准确地了解和把握贫困地区的各种优势,为制定各种符合贫困地区具体情况的政策提供客观依据。
贫困地区经济开发的研究。主要有:
(1)贫困地区的开发和贫困地区自然资源保护关系。历史上,贫困地区(如美国西部)的开发,都付出了较大的代价。许多被开发的贫困地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不仅影响了被开发地区的经济进一步发展,也造成了被开发地区的各种社会问题。在贫困地区进行开发时,如何在保持自然环境不受破坏,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的条件下,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贫困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2)对开发贫困地区的原则、方针、政策及战略步骤、战略规划、战略措施的研究。
(3)贫困地区的开发和发展商品经济的关系,一般说来,贫困地区是商品经济比较落后,自然经济大量存在拘地区,加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于破除贫困地区自然经济的]影响,提高贫困地区劳动生产率,使其走上富裕道路有着重大作用。
(4)对贫困地区开发中其他各种关系的研究。在开发贫困地区过程中,会形成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关系,其中有人和物的关系,也有人与人的关系,它们都在影响着贫困地区的开发。贫困经济学必须对这些关系有个正确的认识。
贫困经济学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经济管理学、人口学、社会学、法学等社会科学和地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为理论基础的一门立用经济学科。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是中国的特点。尽管经过四十年的努力,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经济还很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也比较低,许多地区仍然十分贫穷。所以,开展贫困经济学的研究,对我国经济发展,摆脱贫困,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