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成钢——著名经济学家
目录 |
许成钢,1950年出生。1979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1982年获机械工程硕士学位。1984年赴美留学,1991年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教授,现任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兼任美国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高级研究员、全欧经济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
许成钢博士的成长历程和学术成就,让我们联想到了“百炼成钢”这个成语。许成钢博士钢铁般的意志,是经过千锤百炼的;许成钢博士的成才,也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最近出版的《理性的激情——国际经济学殿堂的中国建筑师》一书中,许成钢在《自述》里,道出了他“成钢”、成才的“秘诀”。
许成钢,1950年12月31日出生于杭州。1952年随父母(科学史家许良英、历史学家王来棣)工作调动,迁居北京。1958年入北京香山慈幼院小学,1964年入清华大学附中就读。许成钢自幼的梦想是做个工程师。1967年,16岁的他,主动去北大荒黑龙江省绥滨农场。和绝大多数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不一样,他是自己选择去的。
到农村后,他开始系统地自学《资本论》及其它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文献,并开始撰写论文,通过邮寄与同学讨论。劳动之余还自学数学、物理学、电子学、哲学。他在《自述》中回忆道:“微积分就是在这时候开始学的,我读教科书,作习题,当自学有进展时,会高兴得唱起歌来。”1976年,经过许多周折回到北京,居家自学。1979年,只读了两年初中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是清华大学唯一没念过高中和大学的研究生,也是清华大学机械系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的第一个研究生。1982年,获机械工程硕士学位。1982—1984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计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84年,接受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资助,赴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攻读博士。1991年,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从1991年到现在,任教于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经济系,1998年获该校终身教职。
许成钢博士出国后早期研究工作的核心问题,集中在经济体制改革上。在这方面,他研究了中央计划经济为什么会失败,为什么会有乡镇企业奇迹,中国改革的机制及制度原因,以及苏联和东欧转轨失利的制度原因。他的许多研究成果已成为转轨经济学中的重要文献。还是在哈佛大学作研究生时,许成钢就到世界银行做暑期调研,在世界银行发起第一个乡镇企业调查之前,为其写了背景报告。他对中国乡镇企业尤为关注,在他的三篇博士论文中,其中有一篇专门研究中国的乡镇企业。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后,他到江苏、广东、河北、山东等地的乡镇企业作过多次实地调查。1994年,在《比较经济学》杂志上发表论文《作为模糊合作的中国乡镇企业》。这篇论文作为世界主要经济学期刊中的第一篇关于乡镇企业的论文,引起了国际经济学家对乡镇企业这一重要现象的广泛注意。在乡镇企业、经济组织、转型经济制度和金融理论方面,许成钢都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他是国际转型经济学界知名学者。
近年,他的研究领域又扩展到有关法律与经济关系的基础理论方面,这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他着重研究金融与司法制度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他提出的不完备法律的概念,为深刻认识司法制度提供了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套新理论。由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主办、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等主编的《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杂志,2001年第5期首篇,刊载了许成钢的文章:《法律、执法与金融监管——介绍“法律不完备性”理论》。他的这一阶段性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经济学界的普遍关注。2001年7月,他应邀出席了两个国际学术会议后回国期间,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分别邀请他作专场学术报告。从2002年开始,兼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每年3-4月间回国内讲学5个星期。
许成钢博士是经济学研究领域中一名顽强、坚韧、执着的探索者。他一心扑在经济学的研究上,正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向世界经济学研究的高峰攀登!
曾在中国社科院数量和技术经济学研究所任研究员,哈佛大学国际发展研究所客座教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访问学者,以及担任《美国经济评论》(AER)、《政治经济学杂志》(JPE)、《经济学季刊》(QJE)等一流学术期刊的审稿人。自1991年开始曾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任教,1998年获得终身教职,现为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特聘经济学教授,全欧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研究员,以及密歇根大学Davidson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法律与金融。他在发展经济学、契约理论、东亚金融方面颇有建树,曾发表《东亚的金融制度与金融危机》,《为什么中国不同于东欧》等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