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行为陷阱

  	      	      	    	    	      	    

行为陷阱(Behavior Traps)

目录

什么是行为陷阱

  所谓行为陷阱,即投资者采取一些潜在的有害行为而妨碍了目标的实现(Plous,1993)。

行为陷阱的类型

  投资者常容易落入的行为陷阱有投资陷阱、恶化陷阱、集体陷阱、时间延迟陷阱、无知陷阱、一美元拍卖陷阱等等。

  投资陷阱指的是先前投入的时间、金钱或其他资源会影响个体其后的决策,因而它也被称为“沉没成本效应”(Sunk Cost Effects)。有研究表明,投资者对某股票分析越多,收集的信息越全,也就对该股票上涨的判断存在越高的信奉水平;股评家也往往倾向于向客户推荐那些他们曾经仔细调查研究过的公司股票;投资者也倾向于不抛出已亏损的、并且在短期内也确实不可能反弹的股票。这些都是沉没成本效应在起作用。产生这种沉没成本效应的一个原因,在于投资者的启发式加工应用不当。对投资者而言,多考虑机会成本无疑是克服投资陷阱的好办法。

  恶化陷阱又被称为“滑动强化陷阱”。“滑动强化陷阱”可以解释为什么投资者的价值曲线会是S型。正是由于滑动强化存在,随着投资者收益的增多,要增加一定量的主观正价值,需要增加更多量的收益;随着投资者损失的增多,要增加一定量的主观负价值,则需要更多量的损失。

  集体陷阱指的是个体理性并不必然导致集体理性。股票市场的泡沫、金融崩溃等集体非理性行为都是一些个体的理性行为所致。投资者在追求私利欲望的驱使下,总是想利用股票价格的差额获取资本利得,而这最终导致忽视股票的基本价值。广大散户的整个资金量并不比主力的资金量少,但却不能像主力那样影响股价,其原因也就在于散户群体中存在集体行为陷阱。

  无知陷阱是指个体由于对行为的长期后果无知所导致的行为陷阱。投资者去参与股市、认识股市、体验股市是一个从无知到有知的过程,不存在生来的投资专家; 即便投资专家也经常会落入无知的陷阱。事实上,股市是没法完全准确预测的,但还是有许多人乐此不疲地进行预测,寻找着能击败市场的“模型”。正如人类和害虫的斗争一样,投资者从来没有停止对股市进行预测。

  “一美元拍卖陷阱”起源于“一美元拍卖游戏”。特格 (Allan Teger)研究发现:在对1美元进行拍卖时,参与者在最初时总是由个体收益所驱使去参与竞标;但随着竞标的继续进行,参与者更关心赢得这场比赛,以挽回面子,尽量减少损失,并给他的对手以惩罚。这种逐步落入陷阱的情况往往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情境下最容易发生。股票市场是个高度竞争的市场,因此这种“陷入”经常发生在股民和投资经理身上。有些股民和投资经理最初购入某些股票时是以利益作为行动准则;但经过多空双方力量的多轮较量后,他们就会忘记自己的最初目标,而只关注如何赢得这场搏斗,不要丢面子,并给对方以颜色。投资者克服上述行为陷阱的一个办法就是在每次行动之前,事先考虑自己行动的事后退出成本。

常见的经济行为陷阱

  误区一:过分担心损失

  建议:评估投资只能依据将来的损失或收益的多少。所以问题不是你过去花了1000元买股票是否遗憾,而是你现在愿不愿意持有只值500元的股票。

  误区二:不考虑通货膨胀

  甲、乙、丙三个人分别花40万元买了一套房子,一年后卖掉。

  甲卖房子时的货币贬值率是25%,他买了30.8万元,比买价低了23%。

  乙卖房子时的物价上涨25%,结果房子卖了49.2万元,比买价高23%。

  丙卖房子时物价没有变,他卖了32万元,比买价低20%。

三个人谁做的最好?

  调查表明:60%的人都认为乙做的最好,而甲做的最差。但事实上,甲是唯一赚钱的一个。因为考虑通货膨胀因素,他所得的钱的购买力增加了2%,他是唯一再买这样的房子而不需要贴钱的人。

  “货币幻觉”,是人们常犯的错误之一。人们把货币“名义上”的变化(钱数目的多少)和真实的变化(货币购买力的多少)混淆了。

  建议:牢记你的购买力。

  误区三:常常随波逐流

  建议:要坚持自己投资理财的原则。

  误区四: 过分自信

  过分自信是最常见的误区,尤其是当人们有过某些经验或知道一些具体信息时—无论所知是多么有限,都倾向于自做主张。

  误区五:只听进想听的话

  心理学上有“优先性偏见”,即人们在形成一个偏好时,他们往往会不自觉地歪曲另外的信息来支持自己的偏好。

  建议:在做出重要决策之前,一定要和持异议的朋友或专家讨论一下。

  误区六:认为某些钱比另外的钱值钱

  当人们认为他们是用“飞来之财”—资金或补助之类赌博时,他们更愿意冒风险,但他们忘了:哪儿来得一块钱都是一块钱。

  误区七:不考虑自己的真正需要

  当商品是按包或按堆卖时,你总能获得应得的价值吗?

  建议:要把一揽子交易分开来做,保证你买的东西都是你所想要的,甚至更进一步,要确保你没有买下你不需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