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导向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
目录 |
自我导向学习是指学习者根据其自身社会角色、职业特点和个人需求,融合考量内部认知与外部管理两个维度,自主设定学习目标,规划学习过程,寻求学习资源,选择学习策略并评估学习效果的学习活动过程。
1966年,塔夫(Tough)首次将自我导向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进行较为全面的论述,他认为自我导向学习是由学习者制订计划和引导学习活动而进行的自我学习。
自我导向学习的系统研究始于20 世纪 60 年代。
1961 年,美国学者霍尔( Houle) 对成人学习者区分了三种类型的学习动机,分别为: 目标导向型、活动导向型和学习导向型。“学习导向型”后来又被界定为“自我导向学习”,奠定了自我导向学习理论的研究基础。
1966年,美国学者塔富( Tough) 首次提出了“自我导向学习”理论,塔富认为,自我导向学习是由学习者制订计划和引导学习活动进行的自我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更加强调了学习者的自主性,是与他人导向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习形态。塔夫强调自我导向学习一般要经历13个步骤,这些步骤可以使学习者学习时能够明晰学习什么内容、在什么地方学习以及如何学习等。
1975 年,美国成人教育之父诺尔斯( Knowles) 将自我导向学习定义为学习者根据自身学习需求,自行制订学习计划、形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寻求学习的人力和物质资源、实施学习并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
随后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视域对自我导向学习进行系统研究,加里森(Garrison)基于社会建构主义视角,提出自我导向学习模型,包括三个维度,分别是激励(参与与任务)、自我监控(认知责任)以及自我管理(情境控制),如图:加里森自我导向学习框架所示。激励维度包含影响人们加入自我导向学习活动的因素,以及使他们持续参与自我导向学习的因素;自我管理维度包含了学习者对情境条件的控制和改造;自我监控包含了学习者监控自身认知和元认知过程的能力。加里森的自我导向学习模型为本研究访谈资料的收集提供了框架。
直至目前学术界对自我导向学习还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但大致含义相同。自我导向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有计划、独立进行的,以提高自身需求为目的的学习过程。[1]
1. 自主性
自我导向性是人在行为中表现出独立和自主的内部心理特性,是由学习者自发的,独立进行的主动的学习。自我导向学习起始于学习者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只有有了明晰的学习动机,学习者才会自主地开展自我导向的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学习者的自我激励意识,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
2. 灵活性
自我导向学习的这个特点表现在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例如学习兴趣、学习时间与地点等,自如地掌控学习内容、学习进度。该过程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极具灵活性,可以满足成人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能较好地解决成人学习过程中易出现的工学矛盾,实现工作、生活与学习的较好融合。
3. 普遍性
自我导向学习能为任何人所用,不受年龄、职业、阶层的限制,只要有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意愿,都可以参与到自我导向学习的过程中来,能为广大的民众所享用,体现了学习的普适性,为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
4. 发展性
自我导向学习不是封闭式的,而是一个不断循环反复、持续发展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有计划地实践学习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独立和自主能力。这样的发展过程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实
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5. 科学性
自我导向学习是一种根据学习者自身的情况,由学习者实事求是地做出决策的学习过程,而且在实施的过程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自我发展需要不断地做出改进和调整。由此可见,这种学习是基于实际的,而不是脱离实际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代表“What”类知识,程序性知识代表“How”类知识,而反省认识知识是“知行合一”类知识,敏捷个人就属于反省认识知识域中的有效体系。
成功永远不只是方法的问题,还有意愿的问题。当我们的意愿强烈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能方法就自然出现了,当然这方法是需要你去寻找的,例如企业架构可以学习TOGAF、业务需求可以学习BABOK、产品复用可以学习软件产品线、软件开发可以学习Scrum,这些方法都是出自我自己的主动兴趣去研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