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脑体倒挂是指在相同条件下脑力劳动者的收入低于或等于体力劳动者的收入。相同条件一般是指相同的工作时间。[1]
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体力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超过脑力劳动者报酬的一种不科学、不合理的个人分配方式。在单位时间内,脑力劳动是一种技术、智力投入量大的复杂劳动,等同于多倍的简单劳动、体力劳动,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付出的劳动量大,创造的价值高,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脑力劳动者对的劳动报酬,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情况下,应大大高于体力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这是科学、合理的。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体力劳动者的报酬高于脑力劳动者报酬的违反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的现象,即所谓的“脑体倒挂”。脑体倒挂是对按劳分配原则的扭曲,必须采取措施消除。[2]
脑力劳动一般属于复杂劳动而体力劳动一般属于简单劳动。在相同工作时间内,复杂劳动比简单劳动能创造出更高的价值和更多的社会财富。因此正常情况下,脑力劳动获得报酬应该比体力劳动获得的报酬更多。在知识经济时代,脑力劳动受到普遍重视。据统计在发达国家,脑力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往往比体力劳动者高出十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但是有的国家也存在脑力劳动者的工资比体力劳动者的工资低的现象。比如俄罗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出现过两次脑体倒挂现象。第一次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刚刚进行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高涨。同时国内没有大规模发展高科技产业的能力和条件,产业多数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点是技术含量低,见效快,许多没有什么知识的人凭着勤劳肯吃苦的精神赚了很多钱。而知识分子当时的工资收入就比较低,形成了第一次“脑体倒拄”现象。“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是当时非常流行的一句话。
但是进入新世纪,脑体倒挂现象又开始出现。高等教育迅猛发展,高校不断扩招、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市场的发展和需求脱节是主要原因。在现在社会上,多数农民工的平均工资接近或者高于普通本科毕业生的工资。脑体倒挂现象变得不可回避。
脑体倒挂现象对社会发展存在很大的负面影响。它不利于鼓励人们积极学习科学知识,提高文化技术水平,尤其现代社会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将最终不利于整个社会、民族和国家的进步。只有解决脑体倒挂现象,全社会尊重科学,形成重视知识重视人才的风气,才能推动国家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