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Occupational Health)
目录 |
职业卫生是指以职业人群和作业环境为对象,通过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职业环境中有害因素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早期检测、诊断、治疗和康复处理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健康损害或潜在健康危险,创造安全、卫生和高效的作业环境,从而达到保护和促进职业人群的健康、提高职业生命质量的目的。
1.职业卫生的工作模式向纵深发展
职业卫生的工作对象将面向一切职业人群,包括工人、农民、脑力劳动者等其他人群,以适应现代高科技产业职业危害的防治要求。职业卫生工作模式将由单一的监测一监护一评价转变为检测一监护一评价一控制配套系统服务;由单纯职业危害性监控转向职业性、非职业性危害因素的全面监控;由对部分职业人群健康监护转变为对全系统所有劳动者的监测监护。职业卫生工作中,解决如何发现职业禁忌证、如何早期发现和有效防治有害因素引起的职业病、亚临床病变和远期健康效应将成为新的方向;劳动过程中的工效学问题、不良体位姿势、生物节律问题、职业性心理紧张等将成为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重点;甚至社会心理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也将纳入职业卫生工作的内容之中。
2.职业卫生的研究全面突破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人类基因组研究的突破,是现代医学最辉煌的进展。如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成果,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职业危害的生物学效应,已成为新世纪职业医学领域令人关注的亮点。生物标志物研究的广泛、深入的开展、分子流行病学的异军突起,预示着职业医学在新的世纪里将会产生质的飞跃。
生物标志物在筛选易感人群,减少接触危险性、发现可逆的和亚临床病变,预防职业病的发生等方面也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因此,它在职业危险度评价、生物监测、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易感性预测以及职业病临床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分子生物标志物研究到职业危险度评价、生物监测、易感人群筛选以及职业病临床的应用,中间需要一座桥梁。在职业医学实践中,如何探讨低接触与健康变化的关系、如何确定接触生物标志物的阈限制、如何评价预防和临床干预的效果、如何制定卫生标准和临床诊断标准、如何界定职业禁忌证等等,都需要流行病学知识与技术的介入,这样分子流行病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将会迅速崭露头角,将会对职业医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劳动过程中的工效学问题、不良体位姿势、生物节律问题、职业性心理紧张、社会心理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等将成为职业医学研究的新的方向。
3.职业健康监护突飞猛进
职业医学的新发展,将使职业健康监护从对生产工人所患法定职业病和职业性伤害的诊断、治疗和劳动能力鉴定的旧模式中脱颖而出,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人享有职业卫生”、“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新模式。基因多态性和易感性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为职业禁忌证的确定提供了可靠的手段。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为易感基因分型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方法,且个体基因型相对稳定不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使个体易感性预测成为可能。通过鉴定影响个体对环境因素反应的基因和等位片断的多样性,即能准确地预测出影响人类健康的危险度,筛选和保护高危人群,预防职业危害的发生,达到一级预防之目的。目前国内外正对化学毒物、致癌物、矽尘等与反应基因、细胞周期基因、修复基因等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关系进行研究,预期将能发现更多的与环境有害因素相关的易感性基因和易感性生物标志物,对职业健康监护的范畴扩大到及时发现职业禁忌证、保护易感性个体或高危人群有着积极的意义。
研究技术和检测手段的飞速发展,接触生物标志物、效应生物标志物的监测,可灵敏地反映生产环境因素对靶部位的早期效应,使接触职业有害因素的个体或人群中的不良效应、亚临床病变和远期健康效应得以早期发现,达到早期防治的目的。同时,接触生物标志物、效应生物标志物的监测,还可正确指导职业病的治疗、预后效果的评价,从而大大提高职业健康监护的水平和质量。
瞻望我国职业卫生工作策略,将全面强化法制管理,持续加大政府监管力度,根本激活职业健康促进,注重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个人防护意识,以创建卫生、安全、文明、舒适的现代化职业环境。在新的形势下,广大职业卫生工作者面临的不仅仅是挑战,而且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遇。我们作为职业卫生战线的一员,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站在职业医学发展的最前列,为构建和谐社会、为新世纪“人人享有职业卫生”全球战略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