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性贬值(competitive depreciation)
目录 |
竞争性贬值指某些国家为了刺激出口或限制进口,纷纷降低本国货币对外币的汇率,即促使本币对外贬值。这是有些国家间进行贸易战的手段之一。
竞争性贬值多发生于一国允许其通货贬值来改善其贸易余额,并会损害其他国家的时候,也指一系列报复性的贬值。
从个别国家看来,汇率贬值却可以吸引世界需求,提高本国产出。如果各个国家都试图贬值,以吸引世界需求,该国就会面临竞争性贬值,只是在世界各处转移世界需求,而不是增加全世界的支出水平。另外,如果各国大致以相同的程度贬值,那么汇率与开始时的情况差不多。当世界范围内的总需求处于不正常的水平时,需要协调货币政策与(或)财政政策,而不是贬值,来提高各个国家的需求与产出。
为了更好地分析间接传染机制中的竞争性贬值效应,考虑一个简化了的全球经济大系统,假设只有3个国家,分别用A、B、C表示,每个国家都专门生产某一种贸易商品,在生产过程中仅使用国内的投入。A国和B国代表这一系统中的两个“周边”国家,C国代表“中心”国家(如前面的k国)。假设周边国仅与中心国进行贸易,而它们之间没有贸易往来,同时,假定最初A国与B国都单边地将汇率钉住C国的货币并达到均衡状态。跨时期的因素在分析传染效应的过程中并不起太大的作用,所以,这里将集中进行最简单的静态的分析。
三个国家各自的效应函数为:模型中的上标表示消费者所在国,下标表示生产者所在国,如表示C国居民消费A国的商品。每一个周边国家都消费国内产品和中心国产品。同样,中心国消费本国产品和周边国产品。然而,中心国消费的两个周边国产品和具有完全的替代性。两个周边国家的产品具有完全替代性的假设是很容易被放宽的。定性分析表明,周边国产品间的替代弹性大于其与中心国产品的替代弹性。
在所有国家,Y表示产出,f表示反映伴随较高的经济活动水平的劳动努力的单一函数。资源约束条件如下:B国与C国的关系类似。
为了描述C国居民的消费模式,首先将定义为中心国对周边国(以下标P表示)商品的消费。如果<,中心国只消费A国产品,即;如果>,中心国只消费B国产品,即;如果=,中心国无差异的从两国进口商品(假定中心国从两国进口商品的数量相同)。从而,可用户表示从周边国家进口商品的综合价格。因此,从均衡状态开始分析,也就是两个周边国家的商品价格与中心国家的商品价格相等:
假定国内企业不能在国内市场上调整其产品价格,即价格是黏性的,、和都是事先确定的。这符合一价法则:国际市场的套汇者将通过贱买贵卖使得整个世界以同种货币折合的价格达到一致(如)。
在上述条件下,分析一个周边国家货币贬值对另一个周边国家和中心国家的经济影响。当A国货币对中心国货币贬值时,EA上升,,下降为零,上升。中心国对周边国商品的消费由于A国的贬值而上升,实际上,因为,所以当EA上升时,也上升。因为中心国的货币供给不变,中心国对其商品的消费保持不变。
假定B国试图维持对中心国的钉住汇率,那么它对中心国商品的消费将迅速减少。在一价法则下,贸易平衡的条件是:,所以,当EB、和保持不变时,随的下降而下降。因为,如果B国试图避免贬值,B国就必须使MB下降至与相同的程度。MB下降,国内商品消费也下降,因为。
若A国对中心国商品的消费不增加,其贸易平衡为:,同时,由于上升的比例与EA相同,则保持不变。因为,A国的货币供给量必须按贬值的幅度逐渐上升。但这意味着A国对国内产品的消费也必须增加,直到贬值不再形成通货膨胀压力时为止。
总之,A国的货币贬值所带来的后果可总结如下:A国居民消费更多的本国产品并更多的工作,这样,贬值可能增加或减少他们的整体福利。为了保持对中心国货币的钉住汇率,B国必须接受经济、消费和福利的收缩,国际和国内对B国的商品需求下降。在中心国家,其福利的改善显得模糊,因为中心国家的居民将“干”得少“拿”得多;他们实际上能够获得更高水平的消费,同时,降低由劳动带来的负效用,获得更多闲暇,这是因为整个世界对中心国商品需求收缩了。上述贬值最终使A国的产品增加,且其增加的数量实际上将比B国产品下降的还要多,然而,这种产量的扩张使中心国获得了很大好处,因为其贸易条件得到了改善。
上述分析得出了一个明显的基本结论:对应于A国的贬值,B国将不再保持其钉住汇率,相反,它将发现其最佳决策也将是贬值,以此来避免任何由成本竞争优势变化所引起的出口竞争力的下降和国内经济的衰退,并保持其在中心国市场的占有分额。换句话说,由于国与国之间存在贸易联系,某一特定国家的货币危机将在国际范围内传播并最终带来全球性的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