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稳增长表示一种持续稳定的增长趋势,多用来形容经济发展状况。
在经济新常态时代,中国经济已经开始从速度向质量转变,追求更为稳定的发展。从“十三五规划”、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也可以看出,未来中国需要围绕着“稳增长”这一关键词进行发展。[1]
稳增长就是要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努力克服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及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运行。2015年9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会议,部署10项举措促投资稳增长。[2]
在经济新常态时代,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既有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经济增长处于下行阶段的周期性因素,也有处于产业转型升级阵痛期的结构性因素;既有外部需求大幅减弱的因素,也有房地产调控和刺激政策退出后住房和汽车两大消费龙头低迷的因素;既有发展阶段演进和经济总规模扩大后增速逐步放缓的规律性因素,也有政府为了提高经济质量有意调控增速的因素。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是顺应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自然之举”。
具体来看,稳增长的重要性体现在:
1.促进短期宏观经济平衡
短期宏观经济平衡主要是在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间取得平衡。2011年中国通胀水平高企,政策着力点主要是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稳物价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进入2012年以后,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效果开始显现,中国通胀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总体通胀压力大为缓解。因此,影响中国宏观经济平衡的主要问题已经不再是价格过快上涨,而是经济增长的下滑。
2.解决中国经济运行问题
中国在经济新常态时代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企业经营困难加大。2012年以来,中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急剧恶化。2011年同期为正增长27.9%。其中钢铁行业是最困难的行业之一。这就是钢铁企业准转非钢企业,是想靠“副业”来弥补钢铁主业的亏损。
3.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中国人均GDP为5414美元,处于从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迈进的关键时期。从日韩的经验看,中国也必须继续保持一段时期的高增长,才可以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因而在当前经济增长速度不断下滑的时候,有必要采取积极措施稳定经济增长,以确保中国高速发展的进程不会中断,从而为改善民生,结构调整和保护环境提供基础性条件。
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
1.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良好;
2.政策调整空间较大;
3.世界主要经济体政策调整方向对中国有利。
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不利因素:
1.全球经济复苏呈现迟缓态势;
2.中国内需增长面临多种因素制约;
3.产能过剩开始显现。
以“稳”为主线保证经济更高质量发展
要做到真正的“稳”,就不能好高骛远,而是要结合实际情况将目标设定到一个合理位置,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努力克服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及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在经济新常态时代,中国经济已经开始从速度向质量转变,追求更为稳定的发展。从“十三五规划”、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也可以看出,未来中国需要围绕着“稳增长”这一关键词进行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稳增长一词共提到了四次,第一次是出现在“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中,稳增长出现在首要位置,表明它是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的关键棋子。另外三词出现在同一段,即“要坚持瞄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科学确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要用新思路新举措深挖内需潜力,持续扩大消费需求,发挥好有效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着力抓好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这意味着,稳增长需要从生产中来再到生产中去,以实现良性循环。如果没有稳定的发展基础、缺少稳定的产业作为支撑,改革会寸步难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