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硬球策略

  	      	      	    	    	      	    

目录

什么是硬球策略

  “硬球”这个词,在体育运动中,是指投掷速度为100公里的头侧球把气焰正盛的击球员逼出本垒。在商业活动中,大多指企业强硬而有效的竞争策略

  硬球策略是针对行业领先企业的一种针锋相对的迎击战术,采用这种战术的企业在产品、价格渠道、传播上与行业领先者没有根本不同甚至故意趋同,主要是在消费者购买价值关键点上做文章,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产品概念”创新。

硬球策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运用[1]

  硬球策略一般用于极其残酷而且紧张的时刻,其目标是急剧改变竞争地位、巩固收益、并为下次攻击做好准备。尽管硬球策略听起来有些难以接受,但重要的是在彼此犬牙交错,彼此相互交融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它可以牢固捍卫或者有效提升企业在互联网江湖中的地位。一般而言,使用硬球策略包含五种方式。

  第一种硬球策略:摧毁对方的利润宝地。

  任何企业都会有自己的利润宝地,这是一个公司赚钱最多的地方,公司可以在此积累财富,为自己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如果有对手开始入侵你的某个领域,你的对策就是狠狠的打击它的利润宝地。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直捣对方利润宝地的打法比比皆是。例如,阿里巴巴推出淘宝运用免费策略击败了eBay中国,小米手机运用高性价比手段迅速在智能机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亚马逊的Kindle Fire为了打破苹果iPad割据垄断的平板电脑市场,采取了低于成本价的方式售卖,赶集网采取免费婚介服务的策略,对主流婚介服务供应商采取了积极的攻击策略,微信、米聊的推出,又直接捍动了电信运营商的短信市场。

  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采取直捣利润池的方式,对自己的竞争对手进行强有力的打击,迅速的壮大自己的市场规模,是屡试不爽的基本策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家将会频频的使用这类策略,巩固或者强化自己的竞争优势

  第二种硬球策略:模仿,然后超越。

  有些创新者总以为他们的主意妙不可言,并且不希望别人染指,但是事实上,这个市场中的强硬者知道的更多,他们的模仿远不只是把一个好点子据为已有,还必须改进。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市场中,后发制人的策略往往被巨头们频频使用。这是由于巨头们采取的跟随策略,通过跟随先行者有价值的商业尝试之后,迅速的跟进拓展,甚至在自己的资源优势基础上做出更多的创新。

  在这方面最典型的就是腾迅,对于其它中小型移动互联网创业者,通常都采取跟随策略,当发现这个方向有利可图之后,就采取快速的资源聚集,利用自己几亿用户的强大规模优势快速赶超。比如说KIK应用实际上并不是腾迅最早做的,但是腾迅的微信一经推出,现在已经成为最主流的KIK应用之一,当前用户已达数亿之多。在浏览器市场也是如此,UC web在始终建立起手机浏览器的领先地位之后,腾迅浏览器快速跟进,并且也快速的占据了一席之地,其它包括腾迅在电子商务、社交、视频等方面的强势跟进,都展现了这样一个特点。

  抛开道德上的评判,从商业本身来考察,这事实上反映了移动互联网中商业模式犬牙交错,彼此相互交融的特点。这为巨头们基于自身的核心优势,快速借鉴已被市场所验证的商业模式提供了天然的契机。所以,移动互联网比拼的不是大小,而是快慢。如果一个商业构思不能很快转换为规模优势和盈利优势,就很难抵挡得住后起者的借鉴和超越,这就是商业。

  第三种硬球策略:借助同盟军的力量打群架。

  这一点在CPU领域表现得非常明显。可以看到,当前真正在撼动Intel统治性优势的就是Arm 。Arm本来与Intel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Arm只是进行CPU里面的IP核设计的公司,并且以收取相应的IP核的授权费用为收入源。那为什么在智能手机领域,Arm远远领先于Intel?甚至Arm已经进入Intel的传统优势领域,如像服务器芯片这样的领域呢?

  很重要的一点是,Arm和它的同盟军形成了一条强大的价值链与Intel作战。Arms始终保持着自己在价值链上作为为一个IP技术供应商的定位,它的下游聚集了如高通这样一系列芯片设计和制造公司,它举整个价值链之力与强大的对手周旋。事实上,Arm运用这样的策略,也暗合了合作伙伴的普遍心理。因为在PC时代,整个PC体系被Intel已经统治了很多年了,市场上的主要利润价值都流向了微软和Intel。那么在进入到了智能机时代后,没有哪个市场参与者希望仍然维系这样的局面。某种意义上讲,Arm充分利用了市场上各种商业力量的这种心理。

  同样的案例也表现在安卓操作系统上,为什么Google的安卓操作系统现在成为主流的智能机操作系统?这事实上也是缘于在PC时代,整个产业生态被Wintel体系控制,人们对于微软存在一种本能的抗拒与反感。而安卓的另外一个主要竞争对手苹果,恰恰是一个封闭体系。因此结果是,大批巨头凝聚在安卓的阵营之下,也可以认为是Google利用了商业力量中对于霸权的排斥,形成了自己的同盟体系。

  第四种硬球策略:聚焦力量,快速出击。

  在竞争中,要形成巨大的压倒性力量,必须把力量集中,同时直接迅速地运用。理论上你可能有优势,但这种优势真的可以很容易地迅速获得并聚焦在一个点上吗?你公司各个部门力量的总和,是否超过竞争对手各部门力量的总和?并且能在战斗中拧成一股绳吗?意欲重拳出击的公司必须做好准备,必须做好在短时间内凝聚资源、全力以赴出击的准备准备。

  在B2B市场建立优势的阿里巴巴,在进入到C2C市场之前,就凝聚了各部门的精英资源,采取封闭开发的方式,通过秘密上线运营,为淘宝的上线进行了大量的周详准备。一经推出,由于商业模式的创新性,以及前期所做好的周详的准备,很快对eBay的市场份额发生了颠覆性的超越。

  同样的事情也表现在新浪微博上。在新浪微博推出之前,新浪事实上已经被移动互联网第一阵营抛下,赶超很艰难,微博是赶超的难得机遇。但是新浪能做微博,别人也能做微博,为什么新浪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呢?那么现在回过头来看,新浪微博取得巨大成功很重要的原因并不在技术上,关键在于新浪博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资源聚集,比如说为了争取把博客上的名人迁移到微博上,新浪几乎动员了全公司所有的人,与明星大家签约;比如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与政府主管部门沟通,消除其在舆论管制上的担忧;包括不遗余力的与自己的内容优势相结合,以求得通过信息丰富性来进行微博的快速扩散。

  所以,聚焦策略,与其说是一个商业模式策略,更准确的说是一个执行力上的策略。如果一个企业处于劣势的市场地位,还不能使各部门拧成一股绳全力以赴出击的话,那恐怕一点赶超机会都没有。

  第五种硬球策略:不被绑架。

  如果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是建立在依赖其它竞争对手基础之上,这个商业帝国即便再大,长期来看也是危险的。

  可以看到,由于淘宝大量流量来自百度,最后淘宝决定自己推出一搜,也就是希望自己的流量入口不被别人所绑架,同时淘宝的信息不再向百度开放,使得大量有价值的商业信息只能通过一搜才能获取,这事实上就是对于自己核心资产的保护。Facebook为了赶超Google,整个Facebook的数据拒绝Google的抓取,这也是对于自己核心资源的一种保护。

  操作系统平台也是如此,像诺基亚在整个呈现颓势的过程中,塞班系统一路下滑,诺基亚选择什么样的平台成为重振的焦点。这个时候,诺基亚清晰地看到自己最主要的威胁来自于苹果的IOS和谷歌的安卓平台,因此诺基亚宁可选择与微软合作,也绝不会让自己与长期的敌人合作。诺基亚通过与微软的合作,把以往塞班平台上的大量应用逐步迁移过来,用时间换空间。尽管自己的核心平台已失,但也绝对不能为竞争对手所绑架,这就是诺基亚的竞争底线。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之激烈,要远远的超过一般意义上的商业形态,硬球的理念和策略,将在移动互联网江湖中频频上演。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