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PPF)

目录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定义

  生产可能性边界也称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也可称为转换线。英文是production-possibility frontier,简称PPF。

  生产可能性边界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用途

  主要用来考察一个国家应该怎样分配其相对稀缺生产资源问题。生产可能性边界是用来说明和描述在一定的资源与技术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的产量组合曲线,它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生产组合的选择。

  生产可能性边界还可以用来说明潜力与过度的问题。

  • 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任何一点,说明生产还有潜力,即还有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存在资源闲置;
  • 生产可能性之外的任何一点则是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所达不到的;
  • 只有生产可能性边界之上的点,才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率的点。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明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两种产品最大产量的组合。

  • 社会生产处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表示社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 社会生产处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的点,表示社会未能充分利用资源,即存在闲置资源,其原因是存在失业或经济缺少效率
  • 社会生产处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以上的点,必然以今后的生产萎缩为代价。

  在现实生产中,鉴于生产技术和产品特性等方面的原因,有-些产品可以细分(如面粉、棉纱、水泥等),有些产品则不能细分(如万吨巨轮、机床、汽车等)。因此,对于产品单位可以无限细分的产品,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连续的或平滑的曲线;对于产品单位不能无限细分产品,即一定的资源只能生产某一特定数量的产品组合,生产可能性曲线就不是连续的,而是一定数量的产品组合点之间的连接线。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运用

  第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稀缺性。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存在正说明了稀缺性的存在。换言之,如果没有稀缺性,能生产的产品就没有限制,也就不存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了。所以,生产可能性边界实际上是把稀缺性具体化了。

  第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选择。稀缺性迫使人们作出选择。从生产可能性边界来看,选择就是决定按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哪一点来进行生产,即生产的两种产品的组合是哪一种。选择取决于个人的偏好(克鲁索的偏好,这种偏好实际上就是他生存的必需与消费愿望的结合)。这也就是取决于对每种产品的偏好程度。以消费满足程度最大化为目的的人会作出理性选择,即能实现这种最大化的选择。因此,运用生产可能性边界就可以使选择具体化。

  第三,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三个基本经济问题。三个基本经济问题实际上也就是选择的具体化。解决这三个问题也就是解决选择问题。这就是说,选择按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哪一点进行生产,也就是决定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与为谁生产。

  第四,生产可能性边界与效率。生产可能性边界上各点就是效率的实现,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各点则没有实现效率。

  第五,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右下方倾斜说明选择的代价就是机会成本,即在资源与技术既定时,多生产一单位某种产品就要少生产某些单位另一种产品。为多生产一单位某种产品所放弃的某些单位另一种产品就是多生产一单位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当作出多生产一单位某种产品的选择时必然要付出这种机会成本。用生产可能性边界可以更好地解释机会成本的含义。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假设

  生产可能性曲线(如附图所示),一般需作如下假设。

  1、固定的资源。在一定时间上,可供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

  2、充分就业。在现有生产过程中,所有的生产要素均得到了充分使用,不存在着资源闲置。

  3、生产技术。在考虑问题的时间范围之内,生产技术,即由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

  4、两种产品。为了简化问题起见,通常假定某一经济仅生产两种产品。

Image:生产可能性曲线.JPG

  从图象上看出,生产力可能性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且凹向原点的曲线,其经济含义可作如下解释。

  第一,生产可能性曲线揭示了稀缺法则。任何经济不可能无限量地生产。附图中的\mathbf{W}点便代表着在现代条件下不可能实现的产量组合。

  第二,任何一个经济必须做出选择。但不可能有同时选择二个不同的点。同时,决定了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某一点进行生产就意味着决定了资源的配置

  它是在给定的假设条件下,最大可能的产量组合的轨迹,它一般凹向原点,隐含着机会成本递增法则成立。该曲线上的任意一点均代表着有产率的产量组合,曲线之外的任意一点(如W点)表明在现有假设条件下不可能实现的产量组合,内点(如\mathbf{H}点)则表明缺乏效率。

  第三,选择就要付出代价,选择就有机会成本。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任意点的斜率就代表着该产量水平上X的机会成本,其斜率为负表明要增加一种产品的生产势必要减少另一种产品的产量。

  第四,具有凹性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机会成本递增法则”。它是指随着黄油(x)的产量增加,每增加一个单位的黄油产量所需放弃的枪炮(y)产量呈递增的趋势,或者说,黄油的机会成本随其产量的增加而递增。

  为什么成本递增法则能够成立呢?关键在于,在多数情况下,经济资源并非完全适应于其他可供选择的用途,即资产专用性

  当然,如果资源能完全适应于生产黄油和枪炮,或者说,资源具备完全替代性,那么,机会成本便为某一常数。生产可能性曲线就为一条斜率为负的直线了。

  第五,生产可能性曲线可以说明资源配置的效率。某种资源配置是有技术效率的,如果增加某种产品产量的同时不可能不减少其他产品的产量的话。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隐含着资源配置是有技术效率的。这一效率的定义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Pareto)首先提出的,因此,技术效率亦可被称为帕累托效率

  在一定的技术和资源条件下,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是由左上向右下方倾斜并凹向原点。这表明曲线的斜率为负值,但其绝对值是递增的。这是由于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具有递减的性质。 所谓产品的边际转换率就是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

  生产可能性边界凹向原点说明随着一种产品的增加,机会成本是递增的。也可以说,是机会成本的递增决定了生产可能性边界凹向原点。机会成本的递增是由于某些资源适于生产某种产品,当把它用于生产其他产品时其效率下降(即单位资源的产出量减少)。这种现象在现实经济中也是普遍存在的。

  低果先摘原理[1]意为“扩大生产任何一种产品时,首先使用机会成本最低的资源,然后再使用机会成本较高的资源。”之所以又被称为低果先摘原理,是因为它就像果农采摘果品一样,先是从离地面比较近的开始采摘,然后采摘离地面高的。

  它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会越来越高,因为他们所要放弃的别的事物的价值,随着生产的扩大会越来越高。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移动

  生产可能性边界是可以移动的。生产可能性边界表明了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水平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产量的组合。当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资源投入及技术水平等发生变化时,生产可能性边界也随之发生变化。下图表明经济增长对一国生产可能性的影响。增加投入品(技术进步)之前,该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进步为AF,随着投入品增加(或技术进步),能使国家产出更多的商品和劳务,其结果是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至BG;反之,生产可能性边界则向内移动。移动的大小取决于投入品增加量(技术进步的大小)。[1]

经济增长对一国生产可能性的影响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移动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平行移动,即移动后的新生产可能性边界与原有的相互平行。这表明各种产品的供给能力都同时扩大了若干倍,我们说生产规模扩大了。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生产要素的同等规模的投入造成的,是比较典型的外延扩大再生产

  另一种是非平行移动,即新生产可能性边界虽然扩张了,但与原先的并不平行。这种状往往是由技术进步引致的。技术进步不可能在每种产品的生产上同步进行,而是交错发展的。技术进步快的部门,其产量增长快,技术进步慢的部门,其产量增长慢。这样就改变了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社会总供给函数的形态(见下图)。[2]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移动

参考文献

  1. 汪秋菊.微观经济学.科学出版社,2009.03
  2. 朱延福,蔡玲,胡雪萍.宏观经济学.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年04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