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

  	      	      	    	    	      	    

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Environment、Social Responsibility、Corporate Governance)

目录

什么是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

  ESG,即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Social Responsibility、Corporate Governance)包括信息披露、评估评级和投资指引三个方面,是社会责任投资的基础,是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ESG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ESG信息披露标准,对企业ESG表现的评估评级方法,以及ESG评级结果对投资的指引和参考作用。国际经验表明,ESG信息披露是前提条件,ESG评估评级提供了具体方法论,两者共同从系统化、流程化以及定量和可比的角度,为关注社会责任投资(SRI)的投资者提供更为明确的投资信号,是一个互相衔接、不可分割的整体。

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评级的理论依据[1]

  环境对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影响程度正在日益加深,企业的环境表现已经开始影响投资者预期和价值判断,进而影响企业的绩效。此外,许多研究也表明企业的社会表现、公司治理情况对企业绩效也有较大影响。目前,研究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等因素与企业绩效间关系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一是可持续发展理论(西南财经大学课题组,2015;雷立钧和高红用,2009)。该理论认为,发展的根本要求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经济可持续是社会可持续的前提,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微观单位,只有在自身效益、环境利益和社会利益三者之间做出平衡,才能实现自身以及整个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弗里曼,2006)。该理论认为,影响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因素不仅包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等,也包括了雇员、上下游客户、自然环境等。企业对环境的污染、社会责任的缺失、公司治理的不健全都将损害员工、所在社区、甚至整个社会的利益,从而影响企业自身绩效,降低企业估值。

  三是企业竞争力评价理论(波特,1997;于武等,2002)。该理论认为,由于企业短期行为现象的存在,一个企业的潜在竞争力并不完全取决于利润,还取决于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以及风险应对能力,这其中包括应对环境风险和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

  理论研究表明,企业的绩效不仅与实现利润目标及股东价值有关,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其能否与社会、环境相协调,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不损害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较多的考虑了财务因素,较少考虑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等因素,尤其是缺少对环境因素的考量,这导致传统评价方法不能够全面衡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此背景下,综合评估企业环境、社会、治理方面表现的ESG 企业评级方法应运而生。

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主要特点和创新之处[1]

  一是ESG框架体系的构建充分借鉴了国际评级机构的经验、结合国内绿色信贷和风险识别的 实践,保证了评级体系的可靠性和针对性。整个框架体系涵盖三个层级,其中第一层级采用国际通用的概念框架,包括环境表现(E)、社会责任(S)和公司治理(G)三类大项;第二、第三层级,则充分借鉴了传统的绿色信贷和风险识别经验,并广泛征求国内外专家意见,筛选确定了17 个维度和32 个关键指标。

  二是数据来源多元、可靠,提升了评级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充分挖掘内部客户数据信息,利用公司提供的环境数据及客户公开披露数据,弥补了目前企业ESG信息披露不足的问题。

  三是结合中国国情突出了环境因素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在兼顾环境、公司治理和社会责任三个维度的同时,结合中国所处发展阶段及环保问题突出的实际情况,课题组对企业的污染物排放、环保信息披露程度、环保违规处罚及重大安全事故等指标赋予了相对较高的权重,使得评级结果对企业环境表现的敏感性较强。

  四是同时开发了指数运行管理系统和数据来源系统。为了配合ESG 评级和指数项目的开发和应用,需要开发一套系统,以实现数据的自动提取和运算,评价结果的结构化展示和输出,以及对重点行业的项目立项、运营关键数据进行录入收集,包括环境、能效等关键指标数据,为ESG 评级在所有客户的应用准备相关数据,将进一步提升企业环境数据的真实性和可得性。

  五是评价结果对银行识别客户和引导可持续投资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ESG 评级作为传统信用评级的有效补充,为银行识别、选择客户提供了重要工具,有助于防范环境和社会风险,推动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绿色化。此外,课题组基于企业ESG 评级分别开发了绿色投资指数和绿色发展指数,前者为关注可持续发展的投资者提供了资产配置的依据,能发挥引导绿色投资的作用;后者能为监管者判断相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变化走势,以及制定相应的行业政策导向提供参考。

全球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应用现状[2]

  随着绿色投资理念受到资本市场追捧,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研发基于ESG 信息的评级产品,其中影响力较大的包括明晟(MSCI)、彭博(Bloomberg)、意大利ECPI 和标准普尔公司等。据统计,MSCI公司每年基于全球5 500 多家上市公司编制了100 多只ESG 指数以满足不同责任投资人的需要,欧洲斯托克指数(Stoxx)也与ESG 研究服务机构Sustainalytics 合作,开发了基于ESG 评级的指数系列。

  除了针对特定企业的ESG 评级之外,MSCI、Sustainalytics 等机构还开发了针对特定国家和特定行业的评级产品,为地区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评价依据。虽然目前有部分机构已经开始进行ESG 评级方法研究及指数产品研发工作,但从总体来看全球ESG 评级研究的进展尚处在初级阶段:第一,由于各个机构对于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解的不同,绿色评级指标体系存在一定的差异;第二,绿色评级指标的构建和评价结果均受到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限制;第三,不同机构ESG 评级的方法学存在一定差异。

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优势[2]

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具有强制性、完整性

  ESG 信息披露强制性趋势越来越显著

  目前,全球超过30 个经济体对企业ESG信息披露提出要求,包括欧洲、美国、日本、新加坡、南非、巴西、加拿大、印度等;并且逐步从“鼓励自愿性披露”,向“不遵守即解释”的半强制,甚至完全强制性信息披露过渡。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颁布的《92 财务告示》,要求上市公司及时、准确地披露现存或潜在的环境责任,对于不按要求披露或披露信息严重虚假的公司,将处以50 万美元以上的罚款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曝光;伦敦证交所要求上市公司不仅披露定性的环境治理情况,还要披露定量的碳排放量化指标。

  ESG信息披露基本形成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

  目前,应用比较广泛、影响力较大的ESG 信息披露标准,包括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第四版,以下简称G4 ①)、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ISO 26000 标准等。以G4 为例,其环境绩效指标包括12 类34 项,涵盖物料、能源、污水和废弃物、废气排放等领域;社会绩效指标包括30 类48 项,涉及劳工实践、人权、社会影响、产品责任等领域。总体而言,G4 原则清晰、内容丰富,为ESG 信息提供了相应的披露标准项和披露方法,但G4 不是一套行为守则或评价准则,只是对披露内容的建议。因此,部分国家和地区根据自身情况出台了专门的ESG 披露指引,如加拿大多伦多股交所的《环境和社会披露入门》、德国证交所的《ESG 实践指引》、港交所的《ESG 报告指引》等,使指标更明确、要求更具体,但在主要披露规则、覆盖领域上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

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评估评级方法已累积成熟经验

  2006 年,联合国责任投资倡议组织(UNPRI)提出ESG 框架,但只是提示性地列举了部分考量因素,其中大部分难以直接量化。因此,评级和指数机构通过收集企业环境绩效信息和社会绩效信息,并根据各自对ESG 的理解,设计评估方法,对企业的ESG 表现进行评级,再以此为基础开发构建ESG 指数。具体而言,ESG 评估方法基本以综合打分为主,通过企业自主披露、第三方机构提供等方式,收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基础数据和信息;再针对各项评估内容调研现有的行业“最佳实践”,评估企业在各方面与“最佳实践”的差距并进行打分;最后对各项分值赋以权重,计算综合分值。由于不同机构对ESG 框架应包含的具体内容、对“最佳实践”以及分项权重的设定存在差异,ESG评估方法没有统一标准。基于以上评估,国际主要的指数公司均推出了ESG 指数,目前具有影响力的包括MSCI ESG 系列指数(全球/ 美国/ 新兴市场)、英国富时FTSE 4Good 系列指数、标普道琼斯可持续发展系列指数等。

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结果有助于投资取得良好效果

  多年的实践证明,ESG 评估评级能够为社会责任投资提供重要指引,相关ESG 指数较长时期内表现良好。具体来说,ESG 评估评级结果不仅能够使投资组合在较长时期内保持较小幅度的波动并获得较为稳定的价值回报,还能帮助其规避更多潜在风险,有利于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同时,也是促进绿色金融健康、有序、规模化和多元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提高绿色理念的认识与落实、扩大绿色投资者群体等方面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根据国际可持续投资联盟(GSIA)的趋势报告,2016 年初全球在投资中纳入ESG 因素的资产总量为22.89 万亿美元,占全球资产总量的26%,较2012 年增长68.3%。其中,欧洲、美国和加拿大分别占总量的52.6%、38.1%、4.8%,合计占比达95.5%。

参考文献

  1. 1.0 1.1 ESG绿色评级及绿色指数研究·中国工商银行绿色金融课题组·金融论坛·2017-09-05
  2. 2.0 2.1 ESG体系在我国的应用研究·张飒·金融纵横·2017-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