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股理论(Dogs of the Dow Theory)
目录 |
狗股是投资美国股市的一个选股策略。原始狗股在道琼斯工业指数内的股票里选取高股息率股票组合,现有其他变种,如小狗股等。也有人用类似的选股方式用在港股。
对一心“执平货”的投资者来说,股息率(dividend yields)是一个常用的指标;简而言之,股息率愈高愈“抵买”,反之亦然。根据这个理念发展出来的“道指狗股理论”(Dogs of the Dow Theory),为一些懒于(或不懂)分析公司基本因素、从中寻找“超值”股票,却又希望跑赢大市的散户,提供了一个方便实用的选择。
狗股理论是美国基金经理迈克尔·奥希金斯(Michael O'Higgins)于1991年提出的跑赢大市投资策略。具体的做法是,投资者每年年底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成份股中找出10只股息率最高的股票,新年伊始买入,一年后再找出10只股息率最高的成分股,卖出手中不在名单中的股票,买入新上榜单的股票,每年年初年底都重复这一投资动作,便可获取超过大盘的回报。
据有关统计,1975至1999年运用"狗股理论",投资的平均复利回报达18%,远高于市场3%的平均水平。但不幸的是,2008年,在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10只“狗股”平均跌幅超过41%,跑输了道指(34%)。不过,就像百年老店雷曼兄弟倒了一样,2008年利用“狗股理论”的投资者输得这么惨,应该也属于小概率事件。
对于没有精力或者没有能力深入研究公司基本面的投资者来说,采用“狗股理论”挑选股票,可以说是一个方便实用的投资方法。
与成熟市场相比,中国A股市场尚处于培养上市公司分红习惯的阶段,但投资者身处当前的熊市中,不妨也采用这一投资策略,寻找一下A股中的“狗股”。
投资股票是为了获取回报,纸上富贵固然令人热血沸腾,但现金收入才是实实在在的回报。现金收入来自哪里?可以是公司分红,也可以是卖出股票后获得的差价,即股息和资本利得。
公司股息取决于经营状况,如果业绩稳定,分红政策稳定,那么就可以有稳定的现金回报。股价虽然最终取决于公司经营状况,但在很多情况下会发生背离,在市场火爆时股价被捧上天,在市场低迷时又被打入谷底,所以与股息回报相比,资本利得的稳定性不高,不易把握。
衡量公司股息水平的指标是股息率,即每股股息与股价的比率。股息率与股息成正比,与股价成反比。股息率越高,意味着投资回报越高,股票就越值得购买。
同时,股息率高,也意味着股息相对于股价偏高,股价可能正处于底部,一旦市场转暖,上涨势头很可能强于其他股票。
由此,投资高息股,可以称得上是攻守兼备的策略。当股价低迷时,只要能获得高于银行定期存款的股息,就相当于为资金构建了一个保护伞,此为“守”;而当股价上扬时,不但能继续享受股息收入,还能让资产像坐轿子一样升值,高位抛出的话,可赚取资本利得,此为“攻”。
如果把股息率的高低作为投资的重要参考,那么完全可以不为市场价格的波动所动,只要股息率达到自己的心理水平,便咬定青山不放松,守住一份稳定回报。从一定意义上讲,以获取股息为目标的投资可称作投资,单纯寻求短线差价的则只能叫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