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用水量(Irrigation Water Use)
目录 |
灌溉用水量是指从水源引入的灌溉水量,又称毛灌溉水量。包括作物正常生长所需的灌溉水量(又称经灌溉水量)、渠系输水损失水量和田间损失水量。
①灌溉面积;
②作物种植情况;
③土壤;
④气象;
⑤水文地质。
设计典型年的选择:
①根据设计典型年的气象资料计算出来的灌溉制度称为“设计灌溉制度”。,相应的灌溉用水量称为“设计灌溉用水量”
②利用频率年分析法确定几种不同干旱程度的典型年份,中等年(降雨频率为50%),中等干旱年(75%)、干旱年(85~90%)。
有两种方法用来确定典型年灌溉用水量:
第一种:用灌水定额(直接推算法)
灌区种有多种作物,需要多次灌溉,那么对于任何一种作物的某一次灌水,灌溉用水量为:
W净=mA
当作物的灌溉面积,灌溉制度确定后,即可利用上式推算出各次各种作物灌水的净灌溉用水量(下表)及灌溉用水量过程线。
第二种:用综合灌水定额。
任一时段的综合灌水定额:
某时段内各种作物灌水定额的面积加权平均值,即:
m综净=α1m1+α2m2+...
M综净——某时段内综合净灌水定额;
m1,m2——第1种、第2种作物在该时段内的灌水定额;
α1,α2——各种作物灌溉积占灌区的灌溉面积的比值;
综合净灌溉用水量:全灌区(面积为A)某时段内的净灌溉用水量为:W净=M综净×A
综合毛灌水定额:m综毛=m综净/η水
全灌区任一时段的毛灌溉用水量:W毛=m综毛×A
灌溉用水量受降水量、蒸发量、气温、相对湿度、灌溉管理理水平、灌区作物种类及种植面积、灌溉制度、水源的情况以及水费政策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因而表现出一定的不确定性,其年际年内变化都比较大。灌溉用水量是灌区经营管理的一个主要经济指标,对灌溉用水量进行预测可以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对于编制灌区用水计划、预算当年经济收人、指导水库蓄水、安排工程项目等灌区管理工作以及指导灌区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在干旱年份,灌溉用水量的预测可以为灌区内部灌溉用水量的合理分配提供科学依据。另外,由于灌溉用水量预测既不同于天气预报,也不同于径流预报。因此,研究科学有效的灌溉用水量预测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灌溉用水量的预测按时间可分为长期预测、中期预测和短期预测,大体上可分别对应年、月以及旬以下。中长期灌溉用水量预测可为灌区制定中长期调度计划提供合理依据,也可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分配,水污染控制,灌区整体规划和布局提供必要的信息。通过中长期灌溉用水量预测,可以了解远期用水量规模以及用水量发展趋势,以利于合理计划、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做到既能保障各个时期的灌溉用水量,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约用水,对水污染进行有效的防御和控制,为灌区供水系统的优化改扩建提供必要的资料,使灌区的整体布局和未来发展规划更加合理。短期灌溉用水量预测则可指导灌区的实时调度,做到有效利用水资源,使之发挥更大的效益,其预测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整个调度决策的可靠性及实用性。
灌溉用水量的预测过程如下:
第一,明确预测对象。
第二,根据已经明确的预测目标和有关的影响因素,调查与该预测有关的历史资料。
第三,对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排除有据可查的不实之处和将来不可能重复出现的小概率事件的影响后,把经过整理资料称作预测信息。
第四,通过对预测信息数据的处理和主观经验的判断,分析出真实情况中的演变规律。这种演变规律是用数学模型与图所表示的预测目标的历史发展过程、趋势与程度的一种科学概括。
第五,必须注意的是,不是所有分析出的演变规律都具有预测意义,采用不同的预测信息或同一预测信息的不同取材可能得到多种演变规律,因此第四步分析出的演变规律不能直接用于预测,必须进行选择。
只有经过反复的数据处理和主观经验判断,从各种演变规律中选择出可以代表或说明未来的那种规律,即预测规律,才能用于预测。预测应用就是用预测规律判断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