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消毒防腐药是具有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一类药物。
消毒防腐药分为环境消毒药和皮肤黏膜防腐药。由于消毒药和防腐药之间很难区别,有人把用于局部皮肤 黏膜的抗感染药称为局部抗感染药,以区别于治疗全身感染的化学治疗药。也有人把杀死细菌的药物称为杀菌药,而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药物称为抑菌药。广义而言,局部抗感染药可包括消毒药、防腐药、抗菌药、杀真菌药等。当发生传染病时,对环境进行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无疫病时对环境进行预防性消毒等都可以选用化学方法,即应用消毒药 因此,消毒药在防治动物传染病和提高畜牧生产经济效益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皮肤、黏膜消毒防腐药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局部皮肤 黏膜及创面感染的预防或治疗。实践证明.防腐药对已污染创面控制感染的作用,不如应用全身化学治疗药有效。其主要原因如下穿透性能差,不易进入创伤感染灶杀菌;遇血液、渗出液等体液时,相应地降低抗菌活性;不同程度地损伤创面组织,从而延缓创伤的愈合;对已污染创面制止感染的作用不确切。
皮肤和黏膜表面经常有大量的微生物,一类是长期寄生的 多为非致病性微生物 是外科消毒的主要对象,另一类是由外界临时沾染的,其中一部分是病原微生物,是防疫消毒的主要对象。皮肤黏膜防腐药的种类较多,主要是利用药物与创面或皮肤,黏膜直接接触而起抑菌或杀菌作用,故必须应用其水溶液或水混悬液。应用皮肤黏膜防腐药需注意药物的刺激性和有效浓度.应尽量在不影响其抗菌作用的药物浓度下使刺激性降低到最低限度,不损伤组织,不妨碍肉芽生长。这一点对敏感柔嫩的黏膜和肉芽组织特别重要 另需注意的是多数皮肤黏膜防腐药都是全身性毒物.对吸收较快、毒性较大的药物,不宜大量和大面积使用,以免吸收中毒。
(二)表面活性剂类消毒剂
表面活性剂是一类能降低水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由于可促进水的扩展,使表面润湿(用作润湿剂),又可浸透进入微细孔道,使两种不相混合的液体.如油和水发生乳化(用作乳化剂),润湿和乳化均有利于油污的去除。表面活性剂兼有这两种作用者,就是清洁剂。表面活性剂主要通过改变界面的能量分布,改变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影响细菌新陈代谢,还可使蛋白变性,灭活菌体内多种酶系统,从而具有抗菌活性,故可用作消毒防腐剂,表面活性剂包含疏水基和亲水基。疏水基一般是烃链,亲水基有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类,后者对细菌没有抑制作用。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根据其在水中溶解后在活性基因上电荷的性质,分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肥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苯扎溴铵、苯扎氯铵 醋酸氯己定、度米芬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吐温类化台物)和双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如汰垢类消毒药)。
表面活性剂的杀菌作用与其去污力不是平行的,其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去污力强,但抗菌作用很弱,消毒不可靠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去污力较差,但抗菌作用强。季铵盐类为最常用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杀灭大多数繁殖型细菌和真菌以及部分病毒,但不能杀死芽胞、结核杆菌和绿脓杆菌。季铵盐类处于溶液状态时可解离出季铵阳离子,后者可与细菌和病毒的膜磷脂中带负电荷的磷酸基结合 低浓度时导致膜的通透性改变 呈抑菌作用;高浓度时使膜和胞浆蛋白质的荷电性改变而沉淀,呈杀菌作用。季铵盐类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比对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强。病毒(尤其是无囊膜病毒)对季铵盐类的敏感性不如细菌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杀菌作用强而迅速,刺激性很弱、毒性低,不腐蚀金属和橡胶,但杀菌效果受有机物影响较大,故不适用于厩舍和环境消毒。在消毒器具前,应先机械消除其表面的有机物。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不能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同时应用。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不电离,具有良好的洗涤作用.有助于去除沾染的微生物,但杀菌作用很微弱。双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其亲水基同时具有阴阳两种离子性质.其阳性部分可为季铵盐型或其他胺类似物,因此既有阴离子化合物的去垢性能,又有阳离子化合物的杀菌作用。
①杀菌作用强、广谱、速效,即在短时间内杀死各种病原微生物;
②对人体无危害性,无毒或基本无毒,无致癌、致畸及致突变作用,对皮肤、粘膜无刺激;
④消毒作用不受或少受有机物污染的影响;
⑤药品性能稳定,水中溶解度大且快;
⑥应用时无味、无臭,特别是应用于人体表面消毒,不应产生不舒服或厌恶的感觉;
⑦使用方便,价格低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