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数直方图(Frequency histogram)
目录 |
次数直方图是由若干宽度相等、高度不一的直方条紧密排列在同一基线上构成的图形。
图1-1便是根据表1中的简单次数分布,按一定规则绘制成的次数直方图。
组别 | 组中值 | 划记 | 次数() | 相对次数 | 累积次数 | 累积相对次数 | 累积百分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55~59 | 57 | 2个数据 | 2 | 0.04 | 52 | 1.00 | 100 |
50~54 | 52 | 3个数据 | 3 | 0.06 | 50 | 0.96 | 96 |
45~49 | 47 | 2个数据 | 2 | 0.04 | 47 | 0.90 | 90 |
40~44 | 42 | 6个数据 | 6 | 0.11 | 45 | 0.86 | 86 |
35~39 | 37 | 13个数据 | 13 | 0.25 | 39 | 0.75 | 75 |
30~34 | 32 | 11个数据 | 11 | 0.21 | 26 | 0.50 | 50 |
25~29 | 27 | 7个数据 | 7 | 0.14 | 15 | 0.29 | 29 |
20~24 | 22 | 6个数据 | 6 | 0.11 | 8 | 0.15 | 15 |
15~19 | 17 | 2个数据 | 2 | 0.04 | 2 | 0.04 | 4 |
N=52 | 1.00 |
它的制作步骤可简述如下:
(1)以细线条画横轴和纵轴(取正半轴即可),使其垂直相交。为使图形美观,通常使横与纵轴的长度比为5:3。以纵轴为次数的量尺,按比例等间隔地标出刻度,在本例中分别标出0,2,4,…,14为止即可;横轴代表测验的分数量尺,也按适当的比例等间隔地标出次数分布中各组的组中值。一般说来,纵横轴刻度则需根据最低一组的下限来确定,为了不影响图形的美观,通常不从刻度“0”开始。本例是从刻度“5”开始, 并在这一特殊的起点值上加上圆括弧,以示区别。
(2)每一直方条的宽度由组距i确定并已体现在横轴的等距刻度上。直方条的高度由相应组别的次数 多少决定。所有的直方条以各组的组中值为对称点,沿着横轴,依顺序紧密直立排列。这样,次数直方图即告绘成。
(3)在直方图横轴下边标上图的编号和图的题目, 并检查一下图形结构的完整性。
与次数分布表相比较,次数直方图确实比较直观形象,使人一目了然,尤其能很快地看出各组次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及结构形态。20世纪80年代中期,某些省的研究人员曾经用次数直方图来反映专门人才队伍的年龄结构情况,其次数分布直方图所外围呈“马鞍”型,表明了在特定年龄段上的专门人才队伍出现低谷区。这种现象以次数直方图的形式向有关政府部门报告时,就能使人看后产生强烈印象。
次数直方图也有其不足之处,那就是人们不易准确与快速地了解到各组的次数大小。为此,在绘制次数直方图时,有人也把各组的次数分别标在各个直方条的顶端,以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