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资料(Quantitative data)
目录 |
定量资料是以数字形式表现出来的研究资料。定量资料有两个来源——实地源和文献源。实地源包括访谈、个案研究、开放式问卷、非结构观察;文献源包括与研究主题相关的著作、论文等。定量资料的实地源包括封闭式问卷、结构性观察;文献源包括年鉴、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
资料整理过程可以与资料收集过程同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把资料与研究目不断对照,研究者能够对刚刚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各方面考核。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能及时发现资料存在的缺陷,有可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补救。例如,研究者在访谈过程中发现谈话的内容偏离了研究主题,可以用一定访谈技巧把谈话重新聚焦到研究主题上。资料整理过程也可以在资料收集过程以后的一段时间内集中进行。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面对的资料比较全面,进行的活动比较单一,能够提高整理的效率和水平。在现实的研究中,两种做法互不矛盾,经常结合在一起使用。
定量资料整理要经过以下几个环节[1]:
1、定量资料审核
定量资料审核同定性资料审核的目的一致,但由于资料性质的差别,审核的具体方面有所不同。定量资料审核表现在完整性、统一性和合格性。
定量资料的完整性审核体现在两个方面:
1)资料总体的完整性,即要求实际收到的资料要达到研究计划要求。就问卷调查来说,有效问卷回收率在30%左右的资料,仅作参考;回收率在50%,可采纳建议;只有回收率达到70%,才能作为得出研究结论的依据。
2)每份资料的完整性。含有被试漏答、误答题目的问卷就不具有完整性,必须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才能作为有效资料。
定量资料的统一性审查有两方面的要求:
1)检查所有问卷、报表的登记填报方法是否统一。
2)检查同一指标的数字所使用的量度单位是否统一,检查不同表格对同一指标的计算方法是否统一。
定量资料的合格性审查主要检查:
1)被调查者的身份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2)提供的资料是否符合填报要求。
3)提供的资料是否真实无误。
研究者可以采用三种方法进行合格性审查:
1)判断检验,即根据已知的清况判断资料是否正确。
2)逻辑检验,即分析资料内部的逻辑关系来辨别真伪。
3)计算检验,即计算各部分的和是否等于总量,各部分百分比之和是否等于1,判断资料真伪。
2、定量资料编码
编码是把将资料的文字形式转化为数字形式的过程,即用一组变量表示各项调查问题,用每一变量的不同取值表示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在给变量编码的过程中,要注意变量的名称、类型、取值范围、变量位数和小数点位数等。
3、定量资料汇总和初步分析
定量资料汇总和初步分析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对分类后的各种数据进行计算、累加,汇集到有关表格中,以集中系统反应调查资料总体数量情况。研究者一般需要借助计算机来完成这项工作。首先是把经过编码的资料输入到计算机中,这个过程叫登记或数据录入。为了保证登记的正确性,可以采取两个人同时输入相同材料,检查输入结果是否相一致。然后可以使用相关的软件如Excel、SPSS进行数据的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