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惠伦模型

  	      	      	    	    	      	    

目录

惠伦模型概述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惠伦(Whalen)将利率因素引入预防性货币需求分析,得出“立方根定律”或惠伦模型,论证了预防性货币需求受利率影响的观点,从而修正了凯恩斯关于预防性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的观点。

  其基本分析思路和方法如下:

  预防性货币需求来自于人们对未来事物不确定性的考虑。人们无法保证在某一时期内的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与原来预料的完全一致。不测情况的发生可能导致已有的收入不能满足临时的货币支付要求,因此,实际保持的货币就要比正常的预期需要量再多一些,多保持的部分就是预防性货币需求。与交易性货币需求有一个最佳持币量的道理一样,预防性货币需求也有一个能够使持币总成本最小的最佳持币量

  惠伦认为,预防性货币需求来自事物的不确定性。由于一个人无法保证他在某一时期内的货币收入与支出完全一致,不能排除实际生活中发生不测之事面临需要货币的可能性。因此,为稳妥起见,人们实际持有的货币总是大于预计的净支出需要量,这个超额部分就是出自于预防性的货币需求惠伦认为,决定人们预防性货币需求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持币的成本;二是收入和支出的状况。

  1、持币的成本。主要有二项内容构成:一项是非流动性成本;一项是利息损失成本。

  2、收入和支出状况。因为只有当收入和支出的差额(净支出)超过持有的预防性现金余额时,才需要将非货币性资产转化为货币,而这种可能性出现的概率分布受每次收入和支出数额、次数变化的影响,所以,收入和支出状况会引起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变化。

  惠伦在分析了决定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因素之后,提出了确定预防性货币需求的最佳值公式,即惠伦模型。

  最佳预防性货币余额:M=\sqrt[3]{\frac{2S^2z}{r}}

惠伦模型的结论

  1、最佳预防性货币余额的变化与货币支出分布的方差S2),转换现金的手续费(z)和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利率r)呈立方根关系。

  2、假定一种净支出的正态分布确定后,最佳预防性性货币余额将随着收入和支出的平均额的立方根的变化而变化。预防性货币需求对收入和支出的弹性为1/3。即在其他因素不变时,收入和支出每增加一个单位则预防性倾向需求增加1/3个单位。

  3、持币的机会成本取决于市场利率。预防性货币需求与利率反方向变动关系,利率越高,机会成本越大,此项货币需求越小。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1/3)。即在其他因素不变时,利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则预防性货币需求下降1/3个百分点。

  对于惠伦模型,西方经济学界认为其基本结论比较符合现实经济中的一般情况,特别是证明了预防性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有较大的政策意义。但认为该模型把预防性货币需求看作是固定的,只作了静态的定量分析是不够的。一些学者认为预防性货币需求实际上是一种随机变量,与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不存在固定的立方根关系,其收入和支出弹性、利率弹性也不应是一个固定的数值,而应在一个弹性区间内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