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库存商品结构是指组成库存的不同规格、不同品种的多种商品的组合。库存商品结构的合理化,表明库存商品不但应保证合理的库存商品的数量、存储时间,同时应对库存商品的结构进行合理安排。因库存商品不可能种种是畅销商品,所以不科学地调整库存商品结构,会导致有些商品库存可能很合理,但其他某些商品库存大量积压的现象。
确定库存商品结构最常用的定量化技术是ABC分析法。ABC分析法是在构成一项经济事件或活动中,科学而又简便地找出主要矛盾的一种分析方法。ABC法的依据是意大利经济、统计学家巴雷托创造的巴雷托定律。巴雷托定律的基本点是所谓“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规律。即在众多起作用的因素中,起关键作用的往往是少数,起次要作用的是多数。巴雷托定律又称“80—20”律,在具体操作时,一般要通过一定的程序将众多的因素划分为A、B、C三类,A类属于关键因素,B类属于一般因素,C类属于次要因素,所以又称之为ABC分析法。ABC分析的具体过程如下:
(1)将商品按其库存额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并算出总库存额。
(2)增加累计库存额列,并计算其占总库存额的百分比。
(3)按累计库存百分比划分A、B、C类。
划分原则为:占库存总额比重70%至80%,品种数占全部库存品种数的10%左右的商品作为A类商品。占库存总额比重10%之内,品种数占全部库存品种数的70%以上的商品作为C类商品。除A、C类外的商品作为B类商品。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A类商品1种,品种数占10%,库存额占70%;B类商品共2种,品种数占20%,库存额占20%;C类商品共7种,品种数占70%,库存额占10%。在经营管理时,商业企业负责人应着重关注占品种10%的A类商品,及时检查A类商品的库存情况,使之保持合理库存。对B类商品可以只作一般性管理,通常可以通过定期检查,对库存进行适当控制。C类商品相对而言,品种多、占库存额少,可交给基层负责人直接管理。
ABC分析法是常用的划分主次、区分轻重的定量化分析方法,它不但适用于商品库存管理,将库存额改为销售额也可直接用于商品销售的ABC分析。
库存商品为商品生产供应商提供流通机会,为消费者提供消费对象,是商业企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同时,库存商品需要占有商业企业的大量流动资金,因而也反映出商业企业的经营状况、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所以,确定科学、合理的库存商品数量、库存商品品种结构及库存商品的存储期限,将库存管理由定性控制逐步转移到定量控制,是商品流通顺利循环、减少商业企业资金占有,避免库存不足或库存积压,发展库存管理水平、提高库存管理效益的保障。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大量商品的库存定量化控制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