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工作教练,起源于工业革命早期的师徒制,并针对其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使之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起到积极作用。经过不断地改进,现在已成为一种非常系统化的方法,被普遍应用于各种组织的培训中。
运用工作教练法培训员工的前提是完成现场调查的工作,即:
首先,邀集调查小组成员,包括有经验的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和培训人员等。
其次,进行调查研究,列出完成某项工作的一些步骤,从中选择一套最好的培训步骤。
最后,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列出培训计划的细节,包括培训的重点、难点、不同步骤的联系。
准备阶段的首要任务是端正学员的学习态度。教员必须从讲解工作的整体情况入手,询问学员以往的工作经验,并与之建立友好融洽的合作关系,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消除紧张情绪。
教员在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中应注意使学员尽量处在一个可以比较全面观察操作的位置上,同时教员也必须向学员交代清楚操作步骤,及各个环节的承接和联系。如果工作很复杂,应把整个工作细化为几个部分,按部分讲解,强调工作中的要点、难点。
教员在讲授时还要注意因材施教,照顾各学员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同时还要重视学员的反应和提出的问题,以此来决定教学单元的大小和把握教学的进度。
这一阶段学员要在实际中试行操作,教员要注意可能出现的不当操作,特别要注意防止出现事故和人身伤害。教员应该注意把培训计划中的每一项内容都尽可能包括进去,不能因为个人主观因素随便增删内容,这样便于克服培训中的主观因素的干扰,提高标准化、客观化的程度。
在工作完成之后,可以让学员谈对工作的理解,还可以请学员回答一些比较具体的问题,如:
通过处理这些操作问题,学员可以从理念上整理清楚工作中的各种关系,使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强化;通过他们的操作和回答,还可以了解他们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学员逐步达到操作自动化的程度,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在多次重复上一阶段的操作后,教员应该在一定的程度上放手让学员自己去操作。在操作的时候,教员可以根据各个学员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
在这个阶段,教员的及时表扬和肯定有助于学员的进步,对他们操作的观察和指导的时间间隔可以越来越大,直到学员达到一定的标准为止。
工作教练法的适应性比较广:一方面,由于其科学可行的培训计划、方案和程序化的培训模式,保证了培训的标准化和客观化程度;另一方面,它可以同时培训多名学员,有效地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因此它既适用于那些工作结构性差的工作,也适用于操作工人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