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失业保险统计是指应用社会保险学理论及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失业保险总体出发,以失业保险现象为研究范围,以失业保险基金为运作轴心,从数量关系和数量表现上研究和描述失业保险活动的基本情况及其内在规律性。
失业保险统计的作用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调查、分析作用。失业保险统计可以深入调查失业保险的历史和现状,全面反映失业保险事业发展的规模、速度、水平、结构、效益,并预测其发展趋势。
②管理、服务作用。失业保险机构和统计人员提供统计资料,是统计服务的一般形式。失业保险统计资料从内涵上讲是指为管理失业保险事业所需要的微观和宏观的资料,从外延上讲包括评述历史,分析现状,预测未来的资料;从形式上讲包括统计表、统计图、统计分析等。这些都能为全方位管理失业保险工作提供数据基础。
③反映、监督作用。通过失业保险统计可以系统地反映有关国家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分析原因,考核工作成绩,发现失业保险基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失业保险事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实行全面的、严格的统计监督。
失业保险统计作为部门统计,除具有一般统计的共有特征之外,还有其独有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数量性。“数”是失业保险统计的语言,失业保险统计就是用大量的“数”来反映和研究失业保险客观现象各方面的数量特征。
②总体性。失业保险统计的对象是失业保险客观事物总体的数量方面,它是由具有某种相同性质的全体事物所组成。
③具体性。失业保险统计认识对象是具体事物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数量方面,而不是抽象的量。
④变异性。失业保险统计的认识对象是在数量上有差别、变化的事物的总体。
①从失业保险总体出发,设计一套完整科学的失业保险指标体系。要准确、及时地反映失业保险现象发展的状况和内在规律,离开失业保险统计指标是不可能做到的,而个别的统计指标只能从某一方面反映失业保险总体现象的数量特征。只有设计一套完整科学的失业保险统计指标体系,才能全面地反映失业保险总体特征。
②运用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方法,搜集和整理失业保险实际情况的统计资料。失业保险工作包括统计调查、整理等。失业保险统计调查所取得的资料,经搜集和整理,才能得到失业保险实际情况的信息,这一环节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统计工作的质量。
③做好失业保险统计分析。失业保险统计分析是失业保险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通过失业保险现象的外在数量表现来考察现象的运动状态及其规律性。失业保险统计分析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取长补短,相互结合使用。
④为失业保险管理与理论研究提供资料。失业保险统计所提供的准确、及时、全面的失业保险现象的统计资料,是进行失业保险管理与理论研究的基础,脱离这些客观真实的资料,研究和管理就会脱离实际,进而得出片面,甚至错误的结论,用这种理论指导实践,必然将工作引入误区。因此,为失业保险管理与理论研究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统计资料,是失业保险统计的一项基本任务。
①失业保险覆盖情况统计。主要包括:参保单位数及构成,参保人数及构成等情况。
②失业保险业务基本情况统计。主要包括:缴费基数、缴费人数、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人数等数据的统计。
③失业保险基金统计。主要包括:基金收入、基金支出、基金结存等情况。
④失业保险事业统计。主要包括:失业保险机构数、工作人数、文化构成、年龄构成等情况。
①建立失业保险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失业保险统计指标体系,并把统计指标的各项要素具体化:一是确定统计指标的名称和涵义,即指标的名称要确切,它的内涵和外延要十分明确。例如:“单位缴费”这一指标,要明确规定它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为其职工缴纳的失业保险费。二是确定指标的空间标准和时间标准。空间标准:如有的按地区范围,有的按单位类型确定等。时间标准:如有的按时点,有的按时期确定。这些都必须规定得十分明确。三是确定计量单位。四是确定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
②搜集失业保险统计资料。根据失业保险指标体系,准确、及时、全面地搜集信息资料。可利用计算机采集数据,亦可用手工采集,还可用计算机与手工相结合的方法采集数据。
③失业保险统计资料整理。失业保险统计资料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统计调查阶段所搜集到的大量个体资料,用科学方法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成为能够反映事物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过程。由于手工整理、电子计算机整理的技术条件不同,故具体步骤有些差异,但基本步骤是一致的,主要是:设计统计整理方案;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数据处理管理;编制统计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