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变质矿床是指在变质岩区,岩石受区域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局部接触热变质、动力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的影响而形成的矿床。
变质矿床是原岩或原矿床经变质作用的转化再造后所形成的或被改造过的矿床。生成变质矿床的地质作用称为变质成矿作用,有脱水、重结晶、还原、重组合、交代、塑性流动和变形作用及局部熔融乍用。
成矿原因按变质成矿作用范围,可分为接触变质成矿作用和区域变质成矿作用。接触变质成矿作用的影晌范围较小,在变质过程中,几乎没有或很少有外来物质的加入和原有物质的带出。区域变质成矿作用的影响范围很广,可达几千平方千米,变质作用复杂而强烈,不仅使岩石或矿石在矿物组成、结构及构造上发生强烈变化,而且可使某些成矿组分在变质热液或混合岩化交代作用下发生迁移富集现象。区域变质矿床的形成。含矿原岩条件是沉积型含矿原岩和火山沉积岩型含矿原岩。变质岩和变质矿床的分布与地质时代关系密切。变质矿床形成的温度范围为100~800℃,不同的温度可生成不同的矿物组合。引起变质的温度常与较高的地热流有关,这些地区有较强的构造——岩浆活动。
在区域变质过程中,含矿原岩在温度、压力增高的条件下等挥发性组分的影响下,发生重结晶、重组合及变形等作用,改变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但含矿原岩总的化学成分基本不变。含矿原岩或矿床,在变质成矿过程中的变化有含矿原岩或原矿床的改造和新矿床的形成。
目前多根据变质成矿作用类型将变质矿床划分为接触变质矿床、区域变质矿床和混合岩化矿床三大类。
接触变质矿床是指在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附近,由于岩浆侵入引起围岩温度增高而使其中的矿物发生重结晶、组分重组合而形成的矿床。这类矿床一般环绕侵入体呈带状分布,距离侵入体几十至几百米,而且围绕侵入体的围岩中往往形成接触变质晕,一般表现出显著重结晶带、过渡带和原岩带。如湖南郴县石墨矿床,靠近侵入体处为石墨,稍远处为半石墨,再远则为未变质的煤层。接触变质矿床类型不多,规模一般也不大,主要有大理岩、石墨、金云母、高铝矿物等非金属矿床,少数情况下可形成一些金属矿产,如较贫的沉积赤铁矿经接触变质后可成为较富的磁铁矿矿床。
区域变质矿床是指在广大地区内,由于区域性构造运动的影响,在热动力和热液流体的参与下,使原来岩石或矿石发生成矿组分聚集或改造而形成的矿床。这类矿床主要形成于前寒武纪的古老结晶基底中,少数出现在后期的造山带。占重要地位的是沉积变质矿床,即绝大多数的变质矿床是由沉积岩或沉积矿床变来。区域变质矿床分布广泛,规模较大,矿种繁多,且矿体形状比较规则,因此具有重要的工业价值。主要矿产类型有铁、金、锰、磷、铀、硼、铜、大理岩、石英岩、石墨、刚玉、菱镁矿、滑石、蓝晶石等。
在区域变质作用后期,由于深部上升的热液流体作用,原岩在地壳深处部分重熔。这些热液和熔浆可渗透到变质岩中并与其发生交代作用,使变质岩的成分不断地发生变化,最终向接近于花岗质岩石成分的方向发展,形成各类混合岩。在混合岩化过程中,由于广泛而强烈的交代作用,使一部分成矿物质发生迁移和富集,从而形成混合岩化矿床。混合岩化矿床一般产在混合杂岩内部。矿床的形成时代与混合岩化作用发生的时代基本一致。矿体形态以透镜状居多,但也有许多产于构造裂隙中的脉状矿体。矿石和蚀变岩石的结构构造与混合岩的结构构造有相似之处,同样可出现条带状、角砾状、眼球状、肠状、阴影状等构造。混合岩化矿床类型较多,主要有片麻岩中的石墨、磷灰石、白云母和刚玉矿床,角闪片麻岩中的锆石、独居石、金红石矿床,镁质碳酸盐岩中的滑石、菱镁矿、硼矿床以及铁、磷、铀、金、铜、稀有和稀土金属矿床等。
也有人以变质矿床成因特征为基础,将变质矿床分为变质再结晶矿床、变质热液矿床和混合岩化矿床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