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供电量是指发电厂、供电地区或电力网向用户供给的电量, 包括输送、变配电能过程中的损失电量。
供电量=发电量-厂用电量(发电用及供热用)+输入电量(包括购入)-输出电量。
1.优化电网运行方式,增强经济意识,向经济调度要电量
电网的实际运行方式随负荷变化时,其安全性变化不大,但经济性变化可能会很大。因此,电网调度追随负荷及时、科学地调整电网运行方式,对电网的经济性运行至关重要。同时,合理、正确地统筹安排发供电设备的计划检修,可以避免重复停电;加强无功管理,及时、合理地选择投退电容器组和调整主变有载调压分头位置,提高功率因数和电压水平,可以直接降低电网的损耗;科学调配负荷,加强需求侧管理,可以降低峰谷差率,提高负荷率,可以少停多供。具体操作中,要求电网调度人员建立起经济调度意识,在考虑安全运行的同时必须考虑经济运行。要通过科学的计算,做出准确的判断,为调整运行方式提供准确依据。另外,在尊重传统理论的同时,要注意采用新理论与新技术,改变一些习惯性的不安全、不经济的方式。
环节多是供电生产流程的特点之一,而每1个生产环节按现在的管理模式,都存在着节约的空间。不妨截取停电操作一变电设备检修一恢复送电3个环节进行分析。
变电运行人员根据电网调度员所下达的操作任务完成所要检修设备的停电操作。一般情况下,变电运行人员提前就知道操作任务,但若他们没有做好停电操作的各项准备工作,则在主开关停电后,操作中就必然会出现不应有的停顿,造成浪费。同样的,恢复送电操作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变电检修人员根据工作任务,对已停电设备做好安全措施和许可工作后,对停电设备进行缺陷处理。原有的习惯做法是检修时间申请时,一般在早8时到下午18时,不论工作任务的工作量大小,都留有足够的时间。经常出现工作任务早早结束,或本该早结束的工作因缺1样材料、1件工具造成停工,延误了送电时间。
如果运行人员能把停电操作和送电操作的准备工作做得非常充分;能根据检修任务的难易、工作量的大小对人员和技术能力进行合理配置;能综合考虑变电站的远近和交通工具的配备,检修人员的用餐等各方面的条件;能对各类设备缺陷处理进行科学的分类,设定更为精确的时间和流程;通过对工人的技术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判断设备缺陷的精准性和处理缺陷的能力,就一定能节约大量的时间,争取早送电。所以,可把整个供电生产程序以节约时间为原则逐一进行优化,实施标准化作业,科学计算停电时间,将工作任务和环节进行科学分类,优化供电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作时间,争取时间多供电量,从而为企业多创造效益。
3.强化经济管理意识,提高专业技能,向管理模式要效益
实施电网经济运行,优化供电作业流程,强化意识,提高能力,创新管理模式的关键是要进行很好的理念灌输和工作组织。首先,要对所有参与供电工作的人员引入经济运行的理念,在每1个环节上通过精心工作,消除停电因素的出现,争取形成设备不停电或少停电。第二,要组织电网调度人员进行电网经济运行分析,通过定量计算,充分发挥科学知识在电网经济运行中的作用,走出多年来形成的管理误区,组织实施好电网经济运行工作。第三,要组织管理人员对工作流程进行模式设计,形成1个完整的标准体系,在主网各生产单位进行贯标,实施责任追究,鼓励管理创新。第四,组织调度人员到优秀供电企业参观、交流、学习。同时也可聘请专家对其进行培训。第五,要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岗位成才活动,不断提高运行、检修人员的技术和技能水平,推行标准化作业,提高工作效率,争取多供电量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