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包新闻(Crowdsourcing Journalism)
目录 |
“众包新闻”源自经济学领域的“众包(Crowdsourcing)”概念。根据经济学者的定义,“众包”是一种依赖互联网技术支持的新兴商业生产模式。Howe是“众包”概念最早的提出者,他认为所谓“众包”就是“一个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公开外包给非特定的大众网络的做法”,本质上“众包”是“大众(Crowd)”和“外包(Outsourcing)”的结合。Brabham进一步对“众包”概念做了拓展,他提出应当将“众包”视作“一种调动在线大众的群体智慧为特定组织机构服务的问题解决模式”。
在新闻传播领域,“众包新闻”这一概念是伴随着西方新闻机构仿效商业公司开展众包式的新闻生产模式而被提出的。“众包新闻”是新闻机构借助网络技术组织化地从用户那里获取报道灵感、素材以及资金等帮助的一种新闻生产模式,它是新闻机构和用户之间一种通力合作方式,网络用户参与新闻内容生产最为突出和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众包新闻生产过程中,用户的参与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提供线索、分享观点、发布照片、撰写报道等。根据用户所贡献的性质不同,“众包新闻”可以分为“众包内容(Crowdsourcing content)”和“众筹新闻(Crowdfunding Journalism)”两个基本类型。
1、众包新闻
“众包内容”是新闻机构普遍采用的一种新闻生产模式,大多数“众包新闻”实质上即是“众包内容”。它的做法非常简单,就是新闻机构通过网络平台邀请用户为新闻报道贡献内容,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特性,承担包括消息源、文字记者、摄影师、评论员等多种角色;
2、众筹新闻
“众筹新闻”是通过向用户募集资金来完成新闻报道一种众包新闻形式。它的具体做法是新闻记者通过网络平台提出一系列新闻报道选题,用户通过捐赠一定的资金来资助他们认可的报道选题,在设定的期限里,如果某一选题获得预期的资助金额,那么提出该选题的记者就可以用这笔钱来进行报道。在众筹新闻中,用户扮演的角色相对单一,他们主要发挥“主编”的审核作用,决定新闻选题的生死。
众包新闻的生产机制分为四个环节:选择众包事件,邀请公众参与;设置众包平台;分配众包任务;审核、整理众包信息,完成新闻报道。相比较公民新闻,众包新闻还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
第一,编辑部可以主动进行议程设置。相对于公民新闻的随意性和偶发性,众包新闻从一开始就是媒体的有意而为之。基于现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发布“命题作文”。有的放矢的出发点,往往能收到较为理想的反馈结果。2009年,英国《卫报》创建了一个网站,邀请读者一起参与调查英国议员的消费情况,数据资料将近有100万份文件,且都是未经整理的数据文档。在众包模式的推动下,这些数据资料在上线80小时内就被审查了170000 次,工作效率远远超出专业传媒机构。《卫报》看到了隐藏在大众中间的生产力,后来又发布几个众包项目,吸引受众积极参与。这些实践让《卫报》获得了良好口碑与超高人气,2013年11月的统计显示:《卫报》网站的读者已经超过1.4亿,成为当时英国访问量最大的新闻网站。
第二,编辑部依然拥有“把关人"权限。公民新闻由于缺乏有效的审查机制,往往不能完全杜绝假新闻的存在,而众包新闻在流程上存在群众审查机制和“发布人主权”机制,众包志愿者在推出最佳方案时势必会审查所有方案,而发布人由于对方案拥有主权,也会采取核实的措施再进行发布,确保自己的利益。尤其是在调查性报道中,内容的真实、细节的准确、态度的公正都会存在隐患,这给众包新闻最终的把关者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第三,新闻制作成本大大降低。中国地方报纸近年来出现海外版迭出的现象,面满世界找特约记者对地方报来讲并不现实,与海外华文媒体合作办报的媒体日益增加,这就得益于众包新闻模式的普及。在这种新型的新闻信息采集模式中,专业的新闻工作者会采集公众发布的信息,从中发现新闻价值,甄别并编辑后对信息进行二次传播。公众作为社会事件最初的当事人,比专业新闻人更多地接触到第一手资料。他们聚少成多,多人合力完成一项任务的时间与精力也会远远超过专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