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经济学(Traffic Economics)
目录 |
交通经济学是一门以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交通系统为特定研究领域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交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和对象,主要是交通运输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现代化交通运输同国民经济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其任务在于指导交通经济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为交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和合理利用交通资源,提高交通部门的经济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交通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大致有:
一、交通运输经济的性质、分类和管理体制。一般认为,交通运输是指搬移生产工具、劳动产品以及人类本身的特殊的物质生产领域,它是沟通生产力要素之间的桥梁。关于它的性质,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交通运输是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的,它属予劳务部门;也有的学者以马克思《资本论》为依据,强调运输业属于产业部门。
交通运输的种类颇多,不同类型的运输方式构成完整的运输经济系统。例如,按运输的形式和技术条件的不同,可分为陆路运输、水上运输、航空和航天运输、现代化的电传输送,等等,按服务对象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工业运输、农业运输、城市交通运输和军用运输,等等;按系统理论分析,可分为单一型运输系统和混合型运输系统,按运输流向的不同,可分为封闭型运输系统和开放型运输系统,等等。
交通经济学的管理、既包括宏观的交通体系管理,也包括微观的交通运输企业的管理。前者是以实现国民经济发展计戈Ⅱ为主要目标,目的是使交通运输体系产生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后者是为增进单位企业的经济收益,提高部门生产效率。当前国外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出现硬件与软件分类的趋势。硬件泛指生产设备、运输工具和各种物质设施;软件指各种经营管理制度和方法,具体包括交通程序、组织、运行、控制和管理制度,等等。管理中的“软件"部分,逐渐成为当代交通经济学的研究重点。
二、交通运输经济的具体规律和政策。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交通经济活动要遵循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等}同时,交通经济活动又要遵循交通经济领域的规律以及价格、成本、税利和经济核算等方面的特殊规律。在当代交通经济领域中,正确运用经济规律,促进交通经济的发展,往往是同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联系在一起的。
经济政策本身虽然不属于任何特定学科的研究范畴,但它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是发展社会经济的一项组织措施。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攻策当然成为交通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当代交通经济学理论在研究交通运输经济规律的同时,常常把交通政策和交通经济的发展计划列为探讨的重要课题。
三、交通运输经济的结构、布局、成本、效益和投资。交通运输和其它经济部门一样,在既定的社会制度和技术条件下也存在着各种数量关系。例如,运输部门与工业、农业、矿业以及人口等,都存在着特定的供求关系,因此交通运输经济的结构、布局、成本和投资效益,也因时、因地、因部门而异。一般认为,影响交通运输结构、布局和成本、效益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条件、技术标准、运输能力、投资、造价和建设进度等);二是经济因素(包括成本、效益、流量以及交通设施的数量和等级等);三是技术因素,就是研究新的技术进步能否对交通经济起促进作用,能否提高运输经济效益等。
因此,在这一领域中,如何调整交通经济的结构和布局,如何正确处理好同其它部门间的比例关系,如何合理利用人力、财力和物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和投资,获取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这些课题,都成为交通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交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般以数理分析方法为主,常见的有效用函数和运输需求函数的函数经济分析法;以逻辑推论为特征的抽象需求模型分析法,运用计量经济方式的线性规划和投入产出分析法,等等。中国学者较多采用网络分析法。这种方法最早源于美国,它是通过经济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探讨影响系统工程关键的理论方法,也称“关键路线法"。不久,美国海军部曾提出了一种以数理统计为基础,以网络分析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管理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计划评审法"。六十年代以后,中国学者开始推广和应用这些方法,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统筹法"研究。这种方法就是按不同的阶段和顺序,通过网络形式,来统筹规划交通体系,借助数学方法寻找影响全局的关键线路,从而对整个系统进行合理的控制和调整,使之尽量减少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消耗,取得交通经济的最大效益。如国内外常见的铁路运输网络分析,借助线性规划选择最佳海上交通航线,都是交通经济学方法运用的范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交通经济学理论出现了较快发展,其原因,一方面由于世界上诞生了一系列第三世界国家,这些国家要求发展民族经济与交通建设,客观上促进了这门学科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加速了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也需要经济学理论给予日趋尖锐的交通问题以新的解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周期加快,使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从传统的宏观理论,转向部门经济的研究,交通经济理论中的均衡、竞争以及运输产业和价格理论,也成为这一时期研究的重点。国外研究这一学科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费尔,其主要著作为《交通经济学》(1950),威廉和特罗克塞尔,其主要著作为《交通经济》(1955),哈佛大学的迈耶等,他们出版的《运输产业和竞争经济学》(1959)一书,也是较有影响的著作,特别在六十年代,洛克林的《运输经济学努的出版,标志着交通经济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经济科学。但是,国外的有些交通经济学者,对洛克林的理论持有分歧。到了七十年代中期,美国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柯普曼,在他的“稀少资源的最佳配置"理论中,提出了最优运输计划模式,进一步丰富了交通经济学中的计划与价格的理论体系。八十年代以来,国外交通经济学理论有了新的发展趋势。其一,这门学科中的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理论,越来越多地同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新成果融合在一起,其二,未来的交通经济学理论,将更多地同新学科的发展交织在一起,其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使交通经济学理论朝着横向的综合化趋势发展。
中国对交通经济理论的研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余松筠编著的《交通经济学》(1937),是中国最早论述这一学科的专著。五十年代,中国学者通过对东西方交通运输经济理论的比较、分析,初步形成了运输经济理论。七十年代,交通经济学在中国逐渐成为独立学科,有关交通经济的研究在政治经济、交通运输、现代化管理和价格理论的研究领域中也越来越活跃。中国著名学者马洪、于光远曾分别就运输业的性质,社会主义交通运输经济中出现的问题,发表了独特的见艉,提出了从整体角度认识交通问题的新观点。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的交通经济学研究,又有新的发展,许多学者分别对交通运输与生产力布局,对社会再生产的关系,对运输投资的国民经济效益,对运输的管理体制,以及对交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结构和理论体系等,都提出了新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