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传

韩寒与郭敬明 谁更能代表中国年轻人?

时间:2022-04-18 03:20:15 热传 我要投稿

韩寒和郭敬明最近在电影市场的斗法引起了美国著名杂志《New Republic》的关注,《New Republic》对这两位新锐导演的影片和个人风格进行了一番对比,试图从中发现二者谁更能代表中国的年轻人。

看看今年暑期中国两部大片中那些最让人难忘的场景。

《后会无期》是由在年少成名的作家韩寒导演的一部冒险公路电影。两位男主角就当下中国年轻人面临的社会压力展开讨论。电影中,为了体现这一主旨,一位男主角从地上捉起两只青蛙扔到锅里,然后开始加热。随着水温上升,青蛙变得焦躁不安并且试图跳出来。他解释道:“这就是现实。”然而,他的朋友忽然拿起锅盖砰的一声盖上,说道:“不,这就是现实。”

《小时代3》是由几乎同一时期年少得志的作家郭敬明导演的小时代系列的最新一部电影,讲述了四位女主角陪同腰缠万贯的老板去罗马的故事。影片中,四位女主角疯狂自拍,夸张地大笑,并且不断重复着“Rome”这个英文单词。

中国的文化观察者在韩寒和郭敬明还是学生的时候就常把他们拿来比较。两人都在三十出头的时候由作家转型为导演,取得的成就不相上下。他们之间的竞争类似作家诺曼·梅勒和戈尔·维达尔的竞争。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他们有相似的人生轨迹。在高中时期他们都获得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二十一岁生日之前,他们都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他们被誉为80后的独特声音,同时也都退学了。他们出版的书籍销量过百万。现在,他们同时转战大荧幕。

然而,他们有各自独特的风格。如果说韩寒是常常与老师顶撞的自负少年,那么郭敬明更像一个多愁善感的小孩,默默躲在教室角落里写着粉丝文学。韩寒的小说批判中国教育制度对学生心灵的压制,郭敬明的小说主要是要么关注中学生的爱情故事。就个人形象而言,韩寒给人一种反抗生活的坏男孩的感觉,他是职业赛车手。相比之下,郭敬明就带有那么点温婉。

随着时间的推移,韩寒代表了中国年轻一代忙碌但焦躁不安的一部分;而郭则代表了功利化与纵欲的另一部分。毫无疑问,郭敬明在商业上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两人都意识到对手的市场价值。韩寒在2009年的采访中这样评价郭敬明:“我除了钱比他少外,所有都比他强。”此外,他还指出郭敬明的东西可能只在90后那里有吸引力。在韩寒做出“我是男/郭是女”的评论之后,郭敬明表示难以置信:“我绝对不会对任何人说这样的话……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么说。”

两人的新电影除了进一步提高两人身价以外,并没有改变“韩郭对抗”的局面。不仅仅是因为电影比创作更赚钱,更重要的是电影为他们提供更大平台,让他们能对中国社会现状截然不同的理解展开辩论。现在,韩寒与郭敬明争夺中国年轻人情感与理智的战争不止在遥远的互联网上,还在全国各大影院。伴随着贫富差距的问题,年轻人被迫在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之间做出抉择。

《后会无期》就是一部表现精神追求的电影。这部电影延续韩寒一贯的写作风格,以无害的公路电影为载体来表达对生活的幡然醒悟。在电影开始,三个好朋友挤在一辆破旧的越野车中,打算从东极岛自驾前往中国西部地区,并在出发前拍照留念。在前往西部的旅途中,他们遇到几个二三十岁,但梦想被现实生活摧残的人。包括一个怀孕的小姐,希望通过不法手段骗钱出国生孩子;一个普通的女孩,希望在片场可以不做替身演员;一个蹭车的旅行客,希望可以走出女朋友去世的阴影。

讽刺性的现实借着那位小姐的叔叔(贾樟柯饰)之口表达出来:“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 接二连三的背叛与失望让追梦的年轻人开始质疑他们的梦想,并且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世界观。一个人对现实的残酷表示愤慨,而另一个选择理解而不是评判那些半途出现的小偷和地痞。在影片的最后,当这几个年轻人再次看到出发时拍的照片时,竟只看到他们的面庞,他们各自的特征消失了。

小时代系列更像是《欲望都市》,只是没有涉及现代职业女性的明争暗斗以及与性相关的话题。电影的主旨本是体现四位女主角之间的友谊,但是电影中的人物和对话索然无味,导致整部电影没有很好地体现出主旨。这部影片时不时让人对其内容和手法产生质疑,不过也仅仅是质疑而已。

支持小时代系列的人声称电影非常准确地描述了社会地位不断提高的中国年轻人的愿望,尤其是那些生活在二三线城市的人。他们不能像韩寒那样光顾着愤世嫉俗,他们渴望更好的生活。但是,小时代最大的问题在于它过分注重情节、对话、导演、舞台、灯光、摄影以及表演,却忽略了价值观的陈述。

《后会无期》细腻地展现了胸怀抱负的中国年轻人的形象。影片中绝大多数人物都是文艺青年,一群对世界充满好奇,却常常感到迷茫和不满的年轻人。他们知道金钱买不到快乐,但不知道怎样才能快乐。他们更喜欢旅行、拍照、读读《麦田里的守望者》而不是去工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