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电视报道了养老事业发展的情况。中国是伟大的,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养老体系,尤其是这十年,养老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
会后,有关社保方面的利好消息接踵而来。一是参保人员持续增长,缴费有来源了。二是养老基金投资挣钱了,钱生钱了。三是财政划拨更有力度了。“三龙”齐发力,向养老金大池子里增添活水。
尤其是2022年落地的全国统筹、跨省调剂政策,可以让有钱的地区支援缺钱的地区,手拉手、一对红,让缺钱的地区也有条件提高养老待遇。
以上四个利好,足以支撑2023年养老金继续上涨。但我们也不能过于乐观,当前经济处于艰难时刻,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比较小。我们来看18年连涨的曲线图,近几年受经济发展的影响,涨幅有所减小。所以,预计2023年上涨幅度可能会在3.5%-5%之间吧。
2023年养老金实现19连涨的预期是比较稳的了,那么,如何优化结构?又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从目前看,养老金的问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总体偏低,但差距比较大,低收入群体对提高待遇的呼声强烈。
2022年经过上涨4%之后,全国养老金平均水平刚刚3000出头,但是扣除丧葬、抚恤等费用后,平均数可能要低于3000元。如果说平均数,很多老人就会说了,我们被平均了。所以,我们更注重中位数,目前养老金的中位数大概在2600元左右,也就是说,有一半的人低于2600元。
有些养老金水平比较低的退休老工人呼吁:在共同富裕理念指引之下,针对养老金大池子的水还不够丰盈,能不能让高于5000元的少涨一些,控高不低,给3000元以下的多涨。比如,3000元以下的多涨500元,5000元以上的只涨100元,慢慢缩小差距,行不行?
其实,退休工人的呼吁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很多退休工人当年都是付出了青春、支援了建设,累出了一身病痛,等他们人到中年时又赶上下岗安置。年轻时工资不高,中年时收入也不高,所以,养老金普遍不高,很多人只有一千元出头。他们也渴望过上好日子,如果只涨4%,与高收入者的差距越来越大,能不能向他们倾斜力度大一些,慢慢缩小差距,也是值得关注的。
但是,一些社保专家首先提出了反对意见:
一是养老基金负担不了。2021年养老金实现了基本的收支平衡,只有一点结余。目前退休老人有1.3亿人,低于3000元的占多数,至少七八千万人。如果多给3000元以下的退休老人涨500元,一年就是500*12*1亿=6000亿元。养老金的大盘子根本包不住。
二是影响社保缴费的积极性。现行的社保缴费机制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在职时多缴费、长时间缴费(累计也多),退休之后就应该享受更多的养老金。这是经济规律,也是天经地义的。养老机构也不是慈善机构,平白无故地给你多涨500元,那些多缴费的人还会多缴费吗?缴费减少,大池子的水干枯了,谁都没有养老金了。
三是破坏了缴费机制。现行的社保机制,已经保护了低收入者的利益,进行保底限高,按照当地平均工资的60%-300%进行缴费,对工资水平低的人也是一种保护,你的工资再低,单位也必须按照60%给你缴社保。如果退休了,你还要求多涨500元,请问谁还愿意按照高比例缴费?对高缴费的人公平吗?
PS: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更不是劫富济贫。帮助低收入者提高收入,也要合情合理、循序渐进,而不是统一多发500元这么简单。比如,在2022年上调基本养老金4%的政策中,已经在定额、倾斜等部分向低收入、艰苦地区、高龄老人进行了倾斜。相信,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等养老金的池子里水满了,扶持的力度就会越来越大。您说,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