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传

“农民工”改名了?新名字体面又好听,以后别再叫错了

时间:2022-08-09 16:02:48 热传 我要投稿

农民工,一提到这个词汇,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在很多时候都听过,意思是指从农村到城市打工的人,只能从事体力劳动相关的工作,因此被别人称为农民工。

“农民工”词语的产生与含义

在1984年,我国的社会学家张雨林教授,在《社会学研究通讯》中,首次提出“农民工”这个词语。

自20世纪80年代起,伴随着社会发展的浪潮,大批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逐渐产生了“农民工”这一群体。

这一词汇准确来说,是指那些未改变农民身份,但在城市从事非农业活动的群体。

“农民工”这个词汇比较特殊,因为一个词汇含有两种属性,第一,“农民工”有农民身份属性;第二,工作具有产业劳动属性。

这两种属性集中在一个词汇上,彰显了独特的时代意义,逐渐成为了口语习惯,农村年轻的劳动力不愿意再从事农业劳动,都愿意去城市里面工作。

城市的每一天,都离不开这些劳动人民,换句话说,城市的建设、发展都离不开农民工,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拉动了城市的消费。

伴随着农民工逐渐落户在城市,“农民工”这一词汇也将会被取代。

“农民工”的无奈与心酸

出生在农村的老百姓,经济不够发达,相对落后,在农村家庭条件好的没有几个,甚至有些地方,一整个村子都很贫穷。

没办法能提供给孩子好的教育环境,很多人都没有上学的机会,这不是他们的错,也不应该成为嘲笑,或者不尊重他们的理由。

这些从农村出来的人,他们很多都是家里的顶梁柱,是家里最主要的成员,但是由于出生在农村,他们并不能和城市的人一样,这不是他们的选择,而是命运最初的安排。

他们不能选择出生,但是他们可以选择未来,在农村不能挣到钱,只能靠种地过日子。

但是家里几口人都需要用到钱,孩子的学费、老人的医疗费、家里的生活花销,这些都是需要钱的。

他们只能到城市打拼,由于受教育程度的限制,他们在城市里面,只能靠体力劳动工作,慢慢地“农民工”这个词就衍生出来了。

其实农民工在城市里面的日子也很困难,将孩子、老人留在家里,不能陪伴家人,每天的生活都很累。

因为干体力活,很多时候身上都布满了污渍,会被人嫌弃,不被尊重,在人生地不熟的城市里,却没有他们的容身之所,慢慢的他们听到“农民工”这个词,就会感到无奈与心酸。

“农民工”换成“新产业工人”

我们都知道,农民工这个群体,其实很不受到别人尊敬,他们在城市里遭受了很多心酸的事情,要想改变观念,需要从最基础的地方做起。

国家考虑到“农民工”这三个字逐渐变了味儿,就将“农民工”这三个字给抹除掉,改为“新产业工人”。

从三个字到五个字,变的是称呼,变的也是态度,更是为了能够使咱们国家的基层体力劳动工作者,不再受到歧视,而是受到尊重。

“农民工”其实是为城市真正添砖加瓦的人,他们是最光荣的劳动者,我们不应该提到他们就产生偏见。

我们住的楼房,都是他们凭借劳动完成的工作,我们应该做的是尊重,是体谅,是理解。

改名字有没有必要

国家为了让靠体力工作的农村工作者受到尊重,将“农民工”改成了“新产业工人”,这个名字对这些工人来说,变得更加体面。

名字的改变既能让他们受到尊重,又可以保障他们的权益,还能对他们的心灵有所帮助,种种都是改变的好处。

“农民工”到“新产业工人”,这个措施实行的是非常合适的,国家希望通过点点滴滴的行为,来使工人们的心可以受到温暖,可以感受到尊重与理解。

在陌生的城市也能过好属于自己的生活,因此,改名字的这个行为是有必要的,能让他们意识到他们受到了国家的尊重,他们为城市添砖加瓦,让城市感到很幸运,属于双向的尊重!

结语

每一份工作都应该受到尊重,而不是嘲笑与贬低。

偌大的城市,也应该有“新产业工人”的容身之地,外在“布满污渍”的形象,并不能掩盖他们内心深处的朴实。

他们为城市添砖加瓦,我们能住舒服安全的房子,都是因为他们的劳动,学会尊重他人,现在他们的生活,也逐渐得到了改善,相信每一个人,都能为国家的发展,出一份力,发一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