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传

中国企业世界500强来了,和十年前有何不同?

时间:2022-08-08 03:02:04 热传 我要投稿

中国企业上榜数量达145家,继续稳居全球第一

文 | 王立峰

编辑 | 杨秀红

《财富》杂志几天前公布了世界500强名单,这是一份差不多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企业名录,里面有来自美国的沃尔玛、亚马逊、苹果、微软、特斯拉等一众知名企业,也有来自中国的国家电网、工商银行、阿里巴巴、腾讯、比亚迪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公司。

透过这些企业所处的行业,以及企业所在的国家,可以约略推断当今世界的财富趋势。比方, 500强企业来自美国以及中国的最多,美国为124家,中国是145家,这两个国家的500强企业合计占据超过半壁江山 。

从现实来看,美中两国也是目前全球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引擎,2021年两国GDP全球占比合计超42%。其中,美国GDP总额23万亿美元,占比24%;中国GDP为17.8亿美元,占比19%。

中国上榜企业数量超越美国

今年共有145家中国企业上榜,连续四年稳居全球第一 。2019年,中国上榜企业数量首次超过多年雄踞榜首的美国,夺得全球第一,当年中国上榜企业数量达到129家,美国企业上榜121家。2020年-2021年,中国上榜企业数量持续增加,并位居全球首位。

从世界500强名单来看,中国企业成绩亮眼,上榜企业逐年增长,企业实力也在不断增强。据《财富》数据,十年之前(2012年),500强榜单中的中国企业仅有79家,总营收4.25万亿美元,净利润2283亿美元。2021年,上榜企业增加至145家,总营收11.54万亿美元,净利润5987亿美元。十年之间,营收增长172%,净利润增长162%。

上榜企业的行业分布也越来越广泛,从一开始的仅限于能源、金融、建筑、钢铁等行业向科技、物流、汽车等产业扩展,说明中国企业竞争力整体提升。

不过,在这份名单之外,我们也看到了中国企业一些并不总是乐观的地方。比方, 上榜的中国企业虽然数量比美国多,但是以净利润衡量,中国企业利润规模不如美国。细节反映竞争优势高低。

数据显示,2021年,145家中国企业实现总营收11.54万亿美元,营收规模略超美国上榜企业(美国为11.21万亿美元)。不过,在净利润方面,两者差距则较大。145家中国企业实现净利润5987亿美元,124家美国上榜企业实现净利润1.25万亿美元,是中国企业当年净利润的两倍还多。

企业平均盈利方面,145家中国上榜企业,平均盈利额为41亿美元,而美国上榜企业平均盈利额为100亿美元。反映为利润率,中国上榜企业净利润率5.2%,美国上榜企业净利润率高达11.1%。数据差距意味着,中国上榜企业在竞争力方面与美国仍存在相当的差距,中国企业整体来看盈利能力不足。

金融企业和大型央企排名居前

以国家电网等为代表的央企成为中国上榜企业的大赢家。其他规模庞大且排名居前的央企还包括了“石化双雄”、中国建筑、四大国有银行(工、农、中、建),以及宝钢、中化控股等。排名前30的上榜企业中,央企26家,2021年累计实现营收3.5万亿美元,占上榜中国企业当年营收规模的30%。 从行业分布来看,这些央企分属能源、建筑、金融、通信等。

排名前30位的企业中,只有富士康(鸿海精密)、中国平安、京东以及阿里巴巴这四家企业不是央企,其中,中国平安为保险企业。

金融企业是上榜企业的另外一个大赢家。这一事实也与我们此前发布的文章《疫情两年了,中国十大最赚钱公司的变与不变》的结论一致。排名前30的企业中,6家为大型金融机构。这6家金融机构2021年实现营收1.1万亿美元,在全部上榜企业营收中,约占10%。

这与美国对比来看,反差甚大。排名前30的美国上榜企业,以科技企业为主,其中包含了亚马逊、苹果、微软、谷歌等世界级科技公司,也有CVS Health(西维斯健康公司)这样的医疗保健公司。

在金融企业的分布方面,中国与美国上榜企业也有不同。 居两国前30的企业中,美国上榜金融机构以保险和综合金融服务机构为主,如股神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以及联合健康集团、信诺保险等,而中国企业前30的金融机构主要以银行为主。

中美上榜企业十年变化

以十年的视角来看,美国企业排名前30的公司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能源巨头地位下降(埃克森美孚、康菲石油等);此外,福特汽车、花旗银行、美国银行等退出前30。

凭借云计算业务的崛起,亚马逊、微软等挤进美国前30。基于手机、iPad、AirPods等消费电子产品的全球热销,苹果公司的地位上升至美国企业前三。特别地,以联合健康集团等为代表的保险公司地位进一步上升,他们取代了原来商业银行的市场地位,成为世界500强的新金融权贵。

再看中国企业,单纯从企业属性角度,央企占据主导地位,更重要的是行业分布。 排名前30的企业,依然是能源、银行、建筑等,这与十年前变化不大。

当然,还是有一些积极的变化,如阿里巴巴、京东进入了前30。这两家公司与腾讯、百度等一起,是中国最典型的、也最成功的互联网科技企业,他们的进入,代表着中国科技力量的崛起。依托苹果公司的成长,富士康的业务也不断扩张,并成功迈入前30。

过去十多年,正好是全球移动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的时期。人口红利、全球化叠加科技进步,催生了苹果、亚马逊、微软等卓越的全球科技企业。 对比来看,中国企业尽管培育出阿里巴巴、京东、腾讯这样的科技企业,但是这些企业更多站在应用端,外界通常称之为软科技,这与美国相比,实力依然存在差距。

以阿里巴巴为例,从电商至云计算,这家电商巨头基本上沿袭着亚马逊的步伐不断前行。据《财富》500强数据,阿里巴巴集团2021财年营收1329亿美元,同年亚马逊营收4698亿美元,前者仅为后者的三成。盈利方面,阿里巴巴集团2021年净利润97亿美元,对比来看,亚马逊净利润334亿美元,是阿里巴巴的3倍还多。

发现差距,并非妄自菲薄,实际是换一个角度看成长。差距,意味着中国企业未来广阔的成长空间。

一批代表中国科技创新实力的企业已经在崛起,相对典型的是比亚迪。比亚迪进入世界500强,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比亚迪目前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64万辆,同比增长超3倍,上半年销量已经远超特斯拉。受益于电动汽车的热销,比亚迪2021年实现营收328亿美元,位列世界500强436位,就在一年前,这家电动汽车公司还没有出现在该名单上。

目前,比亚迪还在积极谋求全球扩张,其海外销售网点已经拓展至日本、德国以及北欧的瑞典、挪威,比亚迪开始在全球层面与特斯拉等展开正面竞争,这多少让人想起十多年前大众、丰田、福特、通用汽车等在全球的披荆斩棘。 汽车产业一直被视为全球各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性产业,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