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出口始于汉朝,盛销于明清。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大量中国陶瓷销往世界各地。它们既是中国打开国门迈入世界的历史见证,也向世界各国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化艺术提供了平台。笔者久居国外,喜欢瓷器收藏并有幸观赏到西方历代“中国造”瓷器的器型及纹饰特征。愿就此一书管见,与藏友们探讨。
历代外销瓷器概况
中国是发明陶瓷最早的国家,从汉朝起,中国就与罗马建立了商贸联系。后者通过“丝绸之路”穿越亚洲大陆从中国购买丝绸和陶瓷。在唐代,中国陶瓷已享誉世界,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
北宋时,与陶瓷相关的农业和手工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南宋政权大力发展手工业,龙泉清瓷在这一时期得到较快发展。陶瓷出口成为南宋政权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之一。
元代时中国瓷器的出口大量增加,特别是元代成功烧制的精美青花瓷器,是最具中国民族特色和最有代表性的优良瓷器品种。
明清两代是中国历史上对瓷器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的王朝,除了继承和改进元代的青花瓷器外,还创烧成功了品种多样的彩釉瓷。明永乐年间,郑和船队带着大量中国瓷器离开港口驶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地中海沿岸国家港口,中国瓷器随之不断销往亚非国家。从明嘉靖起,中国和欧洲国家建立了直接的商贸关系。
从此,中国瓷器出口的数量和品种都大量增加。始于正德,止于崇祯的明朝瓷器出口是中西贸易强势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中国瓷器出口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阶段。而欧洲国家的王公贵族等上层社会对中国瓷器的偏爱是导致明代瓷器出口剧增的一个重要因素。如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当时收藏的中国瓷器即有3000多件,他是当时欧洲收藏中国瓷器数量最多、质量最佳的收藏家。
清康、雍、乾三朝瓷器的外销,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远远超过了之前的历朝历代。康、雍、乾三朝既是中国制瓷业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瓷器出口的辉煌年代。
精美的瓷器通过海上“陶瓷之路”进入欧洲国家,展现了中国人的勤劳和智慧,丰富了欧洲王室贵族的藏品,影响了欧洲人对中国这个神秘国度的了解。创立于公元1602年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其长达193年的商业经营中,约从中国进口了几千万件瓷器。据资料记载,仅公元1751年一年中,该公司从中国进口的瓷器达49.5万件。
在清代出口到欧洲的外销瓷器中,大多数为日用瓷。在十八世纪初,销往欧洲的一套瓷器餐具可达80至600件之多。在清王朝200多年的历史中,销往欧洲的瓷器数量到底有多少,至今难以精确统计。但是,从今日欧洲古玩市场随处可见十八世纪中国外销瓷及相关资料显示,清康、雍、乾三朝出口欧洲的瓷器至少有数千万件,甚至更多。
外销瓷的器型与纹饰特征 众所周知,欧洲人的情趣爱好以及欣赏口味与中国人有很大的不同。为了迎合欧洲人的口味,刺激瓷器出口,增加财政收入,清王朝集中了大量的优秀工匠和画师生产外销瓷。欧洲出版的很多书籍都称赞中国窑工的复制水平和中国画工的绘画能力。据笔者所知,中国外销瓷的器型与纹饰组合大致有以下几类:
1、中国器型,传统纹饰 这类完全中国式的器型和纹饰在外销瓷中占有较大比重。它从汉代起一直延续至清末乃至整个民国时期。这类瓷器在公元1498年之前由阿拉伯商人销往欧洲,那时的数量不大。从十六世纪起,欧洲各国商人先后抵达广州,订购了数量可观的这类青花瓷和彩瓷运回各自国家进行公开拍卖。这些瓷器造型朴实,无论是瓶罐类,还是盘碗类,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承特色。
2、中国器型,西方纹饰 这类瓷器是利用中国烧成的传统器型,由欧洲商人提供画稿,再由中国画工按照欧洲人的图案进行绘画。这类中国传统器型加绘欧洲画家提供画稿的瓷器是中西方文化合壁交融的历史见证。它们的数量较大,主要是日用瓷较多。比利时首都皇家历史博物馆收藏了很多这类瓷器。在笔者的藏品中也有数件这类瓷器。
3、欧洲器型,欧洲纹饰
这类瓷器比起前两类瓷器来说,它们是完全欧洲化了。它们由欧洲商人提供器型实物,如陶器、玻璃器皿、银器、锡器和木器等样品,同时附上画本图样给中国商人。据估计约有数千幅画本提供给了中国人。这类瓷器即人们常说的“订烧瓷”。在十八世纪初,大多数订烧瓷为青花瓷,由景德镇烧制。自公元1740年后,差不多所有订烧瓷都以彩瓷为主,青花瓷则较为少见。
虽然订烧瓷耗时长,成本高,但由于这类瓷器大多数为纪念品或礼品,利润丰厚。因此,欧洲的公司都聘用本国的著名画家设计图样送往中国。在十八世纪,欧洲人除了对中国瓷器的质量、洁白度、硬度、精细、重量和光泽度要求较高外,还要求进口的中国瓷器须适合欧洲人喝热饮的习惯(茶、咖啡和巧克力)。
在此期间,中国瓷器进入大多数欧洲人家庭,扩展到欧洲人的各个生活领域。在凡尔赛王宫、马德里王宫和欧洲各国的王宫中,在欧洲上流社会以及普通民众的家中,都使用着各种各样的中国瓷器。其品种之多,令人吃惊。
外销瓷的纹饰题材 外销瓷的纹饰主要有四类不同的题材。它们是纹章题材、宗教神话题材、性爱题材和现实生活题材。
纹章瓷器题材:欧洲公司订购的纹章瓷器始于十六世纪的明朝,但数量不多,主要是青花瓷器。从清康熙起,欧洲公司订购的纹章瓷器数量大量增加,主要有城市纹章瓷器、王室纹章瓷器、贵族及显赫达官贵人家族的纹章瓷器。很多纹章瓷器饰以珐琅彩,有的还饰以金彩和银彩。通常占用大幅空间将纹章图案绘在器物的中央,余下空白则用青花或五彩绘制。绝大多数纹饰瓷器均为公元1730-1790年间烧制。这些瓷器大部分由葡萄牙人、荷兰人、法国人和英国人订烧。
宗教神话题材:宗教神话题材的订烧瓷大多数出自圣经故事和以许多欧洲著名国家的版画为样本进行绘制。这类题材的订烧瓷生产日期应在公元1725-1780年之间。这类瓷器的数量大,题材内容广泛。主题纹饰均绘制在盘的中央。使用的彩料有铁红彩、金彩、墨彩和珐琅彩。比利时皇家博物馆和许多古玩店都有这种题材的瓷器。
爱情题材:以爱欲题材为纹饰内容的订烧瓷在十八世纪的欧洲大受欢迎且十分流行。在笔者所见的实物中,有绘制三只猴子打开一个关有两只鸟的鸟笼的瓷盘和瓷碗。此外,还有半裸上身坐在树旁的欧人情侣的盘子等多种器型。这些描绘爱欲的订烧瓷数量大,纹饰内容广泛,可以满足市场上不同层次的欧洲人的需要。
现实生活及其它题材:这类订烧瓷纹饰种类繁多,既反映历史事件,又展现现实生活;既反映王公贵族的生活,又有平民百姓劳动场面的真实写照。主要有:路易十四国王穿着西服的绘画,路易十四与王后的绘画,音乐会和舞台场景,捕鱼场景或荷兰人传统的溜冰场面,农夫采摘果实的丰收场景,历史故事,许愿神话,婚礼场面和喜剧场景,等等。
这些题材的绘画大多数饰以珐琅彩、蓝彩、红彩和金彩。这类订烧瓷质量上乘,绘画功底深厚,很能迎合欧洲人的欣赏口味。在布鲁塞尔皇家历史博物馆和笔者的藏品中都有这类题材的瓷器。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艺术品收藏的不断升温,很多国内收藏家已走出国门,开始竞购中国出口到欧洲的外销瓷。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对中国外销瓷的研究,对于我们全面地了解中国的瓷器发展史,客观评价外销瓷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