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议

基于数据统计的儿童腺样体肥大中医辨证及用药规律分析

时间:2022-04-20 10:24:41 热议 我要投稿

腺样体属于淋巴组织,位于鼻咽顶部与后壁交界处,两侧咽隐窝之间,表面呈桔瓣样,6个月时开始发育,6~7岁时增生最为显著,10~12岁逐渐萎缩,成人基本消失。小儿腺样体增生常属于生理性,若其影响全身健康及邻近组织器官功能,引起相应症状者称为腺样体肥大。腺样体肥大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为9.9%~29.9%。西医对腺样体肥大的治疗,主要以经口或鼻内镜下手术切除为主,2012年美国儿科学会发布的《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诊治指南》中提出,如果确诊为儿童OSAS,临床检查符合扁桃体/腺样体肥大,并且没有手术禁忌,临床医生应推荐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为首选治疗,但手术治疗存在诸多问题。中医辨证论治儿童腺样体肥大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目前临床对腺样体肥大中医证型的分型方法、分型依据等尚无统一论述。本研究探讨腺样体肥大的中医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

一、中医证型统计分析

按上述标准共筛选出36篇中医治疗腺样体肥大临床文献,整理归纳后得出腺样体肥大中医证型13个,单个证型在文献中出现频次总计25次,其中肺脾气虚证、肺肾阴虚证、痰瘀互结证、肺热血瘀证、气血瘀阻证共占68.00%。

二、证候要素分析

从上述13个证型中归纳分析出8个病性要素和3个病位要素。病性要素分为实性和虚性,实性要素6个,分别为血瘀(33.34%)、痰阻(14.28%)、火热(14.28%)、气滞(9.52%)、风热(9.52%)、寒淫(4.76%);虚性要素2个,分别为气虚(9.52%)、阴虚(4.76%)。病位涉及肺(57.14%)、脾(28.57%)、肾(14.28%)三脏。

三、单味药物及药物功效类别分析

36篇文献归纳统计共用中药98味,累计出现频次396次,其中频率>1.00%的共38味。按功效分为16类,清热、解表、化痰止咳平喘、补虚、活血化瘀药使用频次共占77.00%。清热药占21.43%,位列第1,主要为清热解毒药;解表药和化痰止咳平喘药各占17.35%,位列第2;补虚药占11.22%,位列第3,主要为补气药。肺脾气虚、肺肾阴虚、痰瘀互结为腺样体肥大常见的3个证型,共占52.00%。现将16篇文献中以上3个证型应用频率>30.0%的药物统计如下:肺脾气虚证:黄芪(83.3%)、甘草(66.7%)、川芎(66.7%)、浙贝母(66.7%)、茯苓(50.0%)、白术(50.0%)、黄芩(33.3%)、桔梗(33.3%)、防风(33.3%);肺肾阴虚证:玄参(75.0%)、当归(75.0%)、甘草(75.0%)、赤芍(50.0%)、生地黄(50.0%)、牡蛎(25.0%)、牡丹皮(25.0%)、山药(25.0%);痰瘀互结证:莪术(100.0%)、昆布(66.7%)、黄芪(66.7%)、玄参(66.7%)、牡蛎(33.3%)、穿山甲(33.3%)、蒲公英(33.3%)、半夏(33.3%)。

四、临床常见伴随症状加减用药情况统计

腺样体肥大易合并其他疾病,可引起OSAS、分泌性中耳炎、慢性鼻窦炎等多种并发症,长期张口呼吸还可导致“腺样体面容”。现将涉及临床常见伴随症状加减用药情况的文献统计归纳如下:

在36篇文献中有14篇文献记录了鼻部症状(鼻痒、鼻塞、流涕、鼻甲肿大)加减用药情况,涉及药物25种,共42频次,分别是白芷6次,苍耳子4次,黄芩、鱼腥草各3次,蒲公英、蝉蜕、僵蚕、细辛、辛夷、通草、天花粉各2次,芦根、薄荷、石菖蒲、路路通、薏苡仁、桑白皮、丝瓜络、玄参、茵陈、陈皮、白豆蔻、藿香、连翘各1次。

有9篇文献记录了咳嗽咳痰加减用药情况,涉及药物13种,共21频次,分别是:紫菀6次,款冬花3次,半夏2次,浙贝母、杏仁、桑叶、桑白皮、丝瓜络、天花粉、玄参、陈皮、百部、前胡各1次。

有7篇文献记录了咽部症状(咽痛、咽痒、咽部充血)加减用药情况,涉及药物9种,共11频次,分别是蝉蜕5次,射干4次,牛蒡子2次,胖大海、浙贝母、陈皮、玄参、赤芍、僵蚕各1次。

有6篇文献记录了纳差加减用药情况,涉及药物6种,共18频次,分别是神曲5次,山楂4次,麦芽4次,鸡内金、谷芽各2次,佛手1次。

有5篇文献记录了耳部症状(渗出性中耳炎、中耳积液、耳堵、耳胀闷)加减用药情况,涉及药物8种,共9频次,分别是路路通2次、泽泻、石菖蒲、鱼腥草、白芷、白芥子、莱菔子各1次。

有3篇文献记录了多汗加减用药情况,涉及药物5种,共6频次,分别是黄芪2次,益智仁、防风、浮小麦、牡蛎各1次。

五、腺样体肥大用药规律分析

从上述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用药频次居于前30味的中药包括甘草、夏枯草、山慈菇、川芎、辛夷、苍耳子、玄参、黄芩、浙贝母、麻黄、党参、当归、柴胡、茯苓、菊花、金银花、栀子、细辛、黄芪、赤芍、白术、莪术、连翘、昆布、白芷、穿山甲、桔梗、蒲公英、郁金、石菖蒲、川贝母、薄荷、陈皮、荆芥、射干、生地黄、半夏、牡蛎。从药物使用频率看,甘草最高为5.81%,其次为夏枯草3.79%,山慈菇3.53%。可以看出,药物使用较为分散,单味药应用频率不高,但最常用的中药多具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清热解毒、行气活血、通鼻窍等功效,这表明大部分医家都认为治疗此病当以补气固卫、健脾祛湿化痰、活血化瘀散结为主。

文献所用中药按中药学功效分类共16类,清热药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解表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单味药使用频率最高的为甘草,甘草属于补虚药中的补气药,现代药理表明甘草具有明显镇咳祛痰以及抗炎抗过敏作用。这也与前面分析的腺样体肥大病因病机主要为“肺脾肾脏腑功能虚弱,气机不利,痰瘀互结于咽喉”相符。从表3可以看出,除了上述几类常见用药类别外,平肝熄风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化湿药、祛风湿药等也占了一定的比重,从药物使用的多样性来看,此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见多种伴随症状,在临床遣方用药时应兼顾多方,拓展辨证思路,从而有助于提高疗效。

综上所述,腺样体肥大主要是由于小儿肺脾肾三脏功能薄弱,又因外感实邪诱发本病,津液代谢失常,水湿内停,聚而成痰,痰凝气滞,日久气血运行不畅,久病成瘀,痰瘀互结于咽喉,为本虚标实之证。肺脾气虚证、肺肾阴虚证、痰瘀互结证、肺热血瘀证为常见证型。中医对于腺样体肥大的治疗主要以补脾益气、祛痰止咳、清热解毒、行气活血、通鼻窍为主,用药多选用清热、解表、化痰止咳平喘、补虚、活血化瘀药等。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