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香港老电影又撕下了一页,中国香港著名导演、编剧罗启锐因病去世,享年69岁。
7月3日,与金庸、黄霑、蔡澜并称“香港四大才子”的倪匡逝世,享年87岁。
昔人已乘黄鹤去,而关于他们的传奇仍在风中流传。
细边眼镜,交谈时总爱笑,言辞幽默,观点鲜明,这是倪匡留给公众的印象之一。与金庸、黄霑、蔡澜并称“香港四大才子”的倪匡于7月3日逝世,享年87岁。
图片来源:访谈视频截图
若想为这位文化界大才子贴上一个醒目的标签,其实并不容易。因为作家、编剧、主持人,每一个角色倪匡都做得出类拔萃。
作为作家,他的科幻系列小说以天马行空又如同箴言般精准著称。几十年前,倪匡就在《换头记》和《后备》中写过人体移植与复制技术、在《天人》中讲脑内芯片、在《聚宝盆》中大谈3D打印。
作为编剧,他曾在节目中谈及自己做编剧拍成上映的电影就有400多部。2012年,倪匡获第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
作为主持人,其和黄霑、蔡澜共同主持的《今夜不设防》开创了新类型的艺人访谈节目。张国荣、周润发、林青霞、张曼玉,黄金时代的大明星们是那里的常客,且毫无拘束,如同老友对谈,收视率奇好。
知名影评人谭飞在7月3日晚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香港四大才子的名头不是空来的。他是非常通透的一个人,也有离奇的想象力。我觉得倪匡不只有才华,他是有才情。”
1935年,倪匡出生于上海。22岁时,倪匡辗转来到香港,白天做各种杂工,晚上在大专院校进修。之后倪匡向报纸投稿,先后任校对、助理编辑、记者和专栏作家,正式开启了其文学生涯。
1963年,倪匡开始用笔名“卫斯理”写科幻小说,这也是该系列小说主人公的名字。“卫斯理系列”在《明报》副刊连载,收获巨大成功。据悉,“卫斯理系列”小说多达156本,该系列小说也先后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和广播剧。
除了科幻,倪匡还写武侠。最为人熟知的经历是其曾为金庸代写《天龙八部》。倪匡曾在节目中分享道,金庸告诉他怎么发挥都可以,只要别把书里的角色写死。于是倪匡就将书中阿紫一角写成了失明。
其实早在1958年,倪匡便开始创作武侠小说。早期作品包括《女黑侠木兰花》以及《六指琴魔》等。
据倪匡好友沈西城撰文回忆,倪匡写《女黑侠木兰花》第一本时,千字十元。随后该书大卖,倪匡便要求加稿费,由千字十元加到二十元,随后一加再加,加到千字一百元。
在当时,千字百元的稿酬已属“天花板”。但倪匡的稿费还是继续涨,到最后,以每字一元计,千字一千元。上世纪80年代后,千字则高至二三千元。于是沈西城称:“香港名作家稿费,倪匡说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在作家界享有盛名的亦舒是倪匡的妹妹。据香港地区媒体报道,早年倪匡也曾传授妹妹如何要求“涨工资”的技巧。
在谭飞眼里,倪匡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深,也拥有非常好的古文修养和对社会事物的感知力。“能把各种社会大事件在个人身上的投射通过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其实挺难的。”
沈西城曾用一个“痴”、一个“绝”评价倪匡的性格。痴即喜欢上一个东西,就痴缠到底。他分享倪匡曾喜欢上养鱼,金鲤、黑魔鲤、七彩神仙鱼等总计九缸,自号“九缸居士”。而且把鱼缸都放在餐桌上,日观夜赏。随后厌倦了,又毫不犹豫赠人。
而“绝”就是倪匡说一不二,答应的事,赴汤蹈火,绝不推辞。2005年,70岁的倪匡表示自己的“写作配额”已经耗光,写不动了。沈西城后来表示,他说用完就是用完,就算开出千字一万的价格,他也不会心动。
除了作家身份,倪匡在影视领域的贡献同样卓越。例如1972年倪匡曾参与《精武门》的编剧工作,为李小龙塑造了“陈真”这一经典形象。此外,400多部编剧的贡献还为他赢得了第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
谭飞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倪匡所处的年代,有才的人同时做好几个领域的工作很正常。“他们不会觉得自己多厉害,因为通才就是会在各个领域施放才华。这也间接证明了他们的厉害之处,有才而不知其才者有大才。”
好友沈西城将这种特质评价为“智慧”。沈西城曾说自己不认为倪匡是作家,这让倪匡“听急了眼”,沈西城解释道“侬是智者,远比什么作家高明!”他列举倪匡的语录证明其智者身份,例如“写作没得教,全然靠天分。没有的话,去干别的事。”“要写就写,千万别拖!”等等。
一个多面、鲜明且立体的才子形象在华语世界活跃了超过半个世纪,如今才子的故事也走到终点,怀念四起。谭飞认为,每个时代都有提供营养的人,的确要感谢倪匡和一众文化人,他们对很多人的成长过程提供了无形的帮助。“但也不用过于放大,因为任何时代都会怀念所处时代与众不同的人,下一代人也会有他们的怀念对象。”
2019年,沈西城撰文写好友倪匡。他说,最近倪匡说很多配额都用光了,诸如喝酒配额完蛋了,生命配额也差不多耗尽。“千万别为智者倪匡悲伤,他视死如归。”
罗启锐因病去世 曾与妻子共同创作《岁月神偷》《玻璃之城》等
比倪匡早了一天,7月2日,中国香港著名导演、编剧罗启锐因病去世,享年69岁。
罗启锐的一生,与妻子张婉婷相互成就,二人共同创作了多部经典电影,包括《秋天的童话》《七小福》《岁月神偷》《玻璃之城》等。由罗启锐参与编剧的《秋天的童话》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多个奖项,《岁月神偷》更是夺得第6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单元最佳影片水晶熊奖。
听闻他的去世,多位电影行业从业者表达了追思。制作人、监制、影评人谭飞在接受每经记者的微信采访时叹惋道:“很多人不知道,罗启锐还拍过《霸王别姬》(指港版《霸王别姬》,樊少皇、岳华主演)。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很了解的一个人,所以他的作品中带着一种东方式的对人性人情的细腻追求。”
作为极具香港特色的一位导演,罗启锐的作品往往关注并记录香港民众的现实生活。
罗启锐科班出身,毕业于香港大学英文系、纽约大学电影系,学成后投身于电影行业,并展现了天赋。1984年,当时32岁的他凭借剧情电影《非法移民》入围第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奖。
此后,罗启锐进入当时的RTHK工作,并为许鞍华、方育平等担任助理导演。
1987年,罗启锐凭借爱情电影《秋天的童话》获得第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奖。
1988年,自编自导动作电影《七小福》上映,该片由洪金宝、郑佩佩、林正英联合主演。凭借该片,罗启锐获得第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导演奖,一时间风头无两。
在创作这条路上,罗启锐从业40余年来称得上是高产,但最令外人羡艳,更是他与太太张婉婷几十年的默契与恩爱。
《非法移民》《七小福》《秋天的童话》等多部经典电影,其实都是夫妻二人的共同作品。
据悉,1981年,张婉婷到美国纽约大学学习电影导演课程,她就读的班级只有三个中国人,其中一个就是罗启锐,两人常常在一个小组里拍戏,对很多事情的看法比较一致,又有着很相似的成长经历。念过书,在他们那一辈人中可算得知识分子,于是在1986年正式确立恋人关系。
以罗启锐为代表的导演,是带有人文气质的香港电影书写者。我们不仅能从他的电影中看到,从他撰写的歌词中也能听出。
中国电影诞生100年时,罗启锐作词、李宗盛作曲、蔡琴演唱,合力打造了纪念歌曲《给电影人的情书》。
其中唱道:“人间不过是你无心的梦。偶然留下的梦尘世梦。以身外身做银亮色的梦。以身外身做梦中梦。”
罗启锐为人称道的,还有他不遗余力地提携新人。这一点在谭飞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也有提到。
谭飞惋惜地表示:“罗启锐就像一个老师,对电影充满了爱,同时也善于帮助演员或者其他创作者。是个心思很细腻的人。”
罗启锐突然离世,是华语电影乃至世界影坛的损失。多位从业者表达了对罗启锐的缅怀与感激。
7月3日,成龙在社交平台发文:“罗启锐导演是非常有才华的创作者,编剧和导演能力都是一流的,他导演或编剧的经典作品《秋天的童话》《七小福》《岁月神偷》等,影迷们早已耳熟能详。”
与罗启锐合作过《岁月神偷》的演员任达华表示,“八点多得到消息,难以接受,真的难以接受。我的老师,家人般的挚友罗启锐先生离开我们了。过去的一切像走马灯一样不停闪现,《岁月神偷》片场,一起吃钵仔糕,一起专注地拍摄擦皮鞋那场戏……”
“我的老师,教会我在一花一草一木中发现细节之美,感知万物的生命力,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与责任,对家人,对事业,对生活的热爱与尊重。在苦难中,坚持与信念是何等重要……我会带着这份坚持与生命力,继续热爱我们所热爱的事业。岁月偷走了过往,偷不走情谊与记忆,老师一路走好。”任达华称。
导演王晶在微博上发文:“第一次见罗启锐,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邵氏片场,他和张婉婷刚拍完《非法移民》从纽约回来,英姿焕发。我记得还有《秋天的童话》中周润发饰演的‘船头尺’的原型‘巢皮宁’。当时大家都年轻,感到前面的路很长。今天听说他走了,那么有才,那么英俊,总觉得他还能做更多,世事无常,我们这一辈,也到了一个一个走的时候了,再会。”
罗启锐与张婉婷互相成就,恩爱一生,谭飞理解他们是天作之合。“很多年前在金鸡奖上,我见过他们两口子,当时就觉得特别恩爱,什么时候都在一起。罗启锐儒雅,有点沉默,但是他很尊重他太太。国际影坛上有很多夫妻最后以闹掰收场,像他俩这样有才华又恩爱的很少了,这是很美满的一件事。
“罗启锐是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了解的电影人,他的作品中带着一种东方式的对人性人情的细腻追求。”谭飞叹惋道,至今再看《岁月神偷》,依旧忍不住落泪。
记者| 朱鹏 毕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