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0年,我国一共有7个经济特区,分别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霍尔果斯以及喀什。其中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是最早一批设立的经济特区,设立于1980年,至今已有40余年。
广东是我国经济特区最多的省份,一共有三座城市。尽管同为经济特区,但每个城市之间的发展却各不相同。在最早一批设立的经济特区中,汕头的发展相对滞后,如今在全国只是一座三线城市;深圳早已成为全国一线城市的代表之一,厦门也稳居全国二线城市的行列。
在上述经济特区中,深圳无疑是发展最好的一个。四十年来,深圳从一个落后的广东小渔村蜕变为国际化大都市。2018年,深圳GDP总量达到24211.98亿元,领衔全国经济特区,是汕头(2512.05亿元)的9倍之多。除此之外,深圳人均GDP19.33万元,是汕头(4.47万元)的4倍,同样在经济特区中排名第一。厦门的经济体量在经济特区中排名第二,达到4791.47亿元,仅次于深圳。
从人均GDP上更能看出汕头和其他城市的差距,2018年汕头人均GDP只有4.47万元,同期广东省人均GDP为8.64万元,全国人均GDP为6.45万元。可以看到作为经济特区的汕头,人均GDP甚至连全国平均都未达到。
实际上汕头在设立经济特区之前,GDP总量排名广东第二,仅次于广州,经济增速常年保持在10%以上,然而近些年汕头的经济增速要低于广东全省平均水平,经济逐渐被深圳等城市拉开差距。那么,为何如今汕头的经济为何要落后于其他经济特区呢?
汕头的地理位置是原因之一。广东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点试验田,改革开放以后,广东省的经济迎来了高速发展,同时资源主要集中于珠三角地区。
众所周知,珠江三角洲占广东GDP八成以上,而汕头位于广东省东南部,背靠大山,面临南海,和珠三角有300多公里的距离。因此,汕头的经济资源要远远比不如地处珠三角的深圳和珠海两市。再加上汕头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很难和珠三角地区进行经济交流。
与此同时,由于经济不景气,汕头本土很多劳动力都外出前往珠三角等地区,汕头很难吸引人才前来工作。由此陷入恶性循环,造成经济进一步疲软。
可以看到,发展较好的经济特区均身处国家级经济圈。厦门地处厦漳泉都市区;而深圳和珠海处于珠三角中心地带,让这两座城市拥有充足的发展资源,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定位于世界级城市群,可以预见深圳和珠海的经济发展将和汕头拉开更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