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闻

过度的管理,其实就是让企业走向灭亡!

时间:2022-07-19 17:50:29 热闻 我要投稿

导语

在网上总会看到一些公司的“奇葩”规定。

比如,前段时间某公司要求没有完成业绩的员工在大庭广众之下爬行,甚至还有公司在开“誓师大会”时喝鸡血。

他们美其名曰是“团建活动”,为了方便管理。

估计管理大师们听到这些话都能被气活过来,这些过度管理其实是在炫耀权利和消费自己。

一百年前,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理论奠基人,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发明了“科学管理”分析方法,从此工厂的产出效率得以大幅度提高。

时至今日,“科学管理”依然被广大的中国企业视为臬圭。

过度管理的酷刑

据通讯界业内人士反映:中国移动对处于前端的服务人员制定了非常苛刻的要求,员工迟到1次扣款300元,如果当月工资被扣完,下月继续扣,这和996的变相加班制度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个制度,哪是中国通讯界老大该干的事情?很难理解这种“酷刑”产生在一个行业领先者、稳健发展的企业之中。

这难道就是泰勒所指的“科学管理”吗?是企业自身所指的“规范管理”吗?都不是,这是“过度管理”!

这是一个现象,我们必须要看到,在大企业里常有这种现象,它背后的本质是什么,它的危害在何处,以及我们如何改进?

陷入过度管理的“泥潭”

细节管理、重在执行之声不绝于耳。似乎制定了最严格的标准和制度,领导事必躬亲就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和解决一切问题,进而达到客户的最高满意度。

中国移动“迟到狠狠扣款”的例子只是“过度管理”最浅显、直观的一个表现。看看目前各行业“过度管理”的现象还少吗?

近几年被媒体曝光最多的职能部门——城管,开始是小摊小贩的“暴力抗法”最后到城管的“暴力执法”。

城管维护城市的整洁、卫生和形象理所应当,但政府的执法职能部门很多,为何偏偏是城管执法中频发暴力事件呢?

由此可以看出这就是典型的“过度管理”造成的冲突。

城管暴力的背后实际上是“城市面子”与“小贩肚子”的矛盾。“规范管理”是必要的,但不能“过度管理”到小贩无法生存的地步。可见,此时的“过度管理”显然已经是“不科学的管理”了。

凤凰卫视曾在节目中提到这样一件事:一家企业为杜绝员工多次上厕所继而降低生产效率,就特别规定了女工上厕所的时间和频率,超出“规定”就要像移动一样“狠狠扣款”。

想想就觉得很悲哀,这难道就是“规范管理”?简直就是违背自然规律的没有人性的“暴政”。

首先,这种“苛政”式的管理完全把员工推到了企业及企业管理者的对立面,是对员工的不信任。

不相信员工的自我管理的需要和自主管理的能力。将员工置于管理的对立面,许多靠教育、靠自觉、习惯就可以解决的问题,现在却要依靠考核、命令、强制的手段去解决。

其次,压抑了人性和创造力。有学校为了追求校园的“宁静”和“秩序”,规定在校园内、走廊中不准讲话,见面用“眼神交流”,这不变成“地下工作者”在“白区”了吗!

这些做法压抑了人的个性,不利于人的发展,不能体现人本管理的思想。再有,人人自危、高度紧张、处于封闭的状态员工怎么可能服务好客户。

最后,“过度管理”是对企业文化发动的一次“内战”,严重削弱了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和团队凝聚力。试想,员工受到这样的待遇,他会怎样对待客户?

就算有制度防住他们,比如:录音、监控、顾客打分评价等等,但你只能做到“形于外”,而不是“发如内”。

他可以很职业的做事,但却不是很真心、很用心的做事,这就是最大的危害——没有了忠诚度。

“过度管理”严重影响企业文化的“内核”——团队凝聚力,人人为了自保,为了不被牵连,被“狠狠扣钱”,会相互推诿、不愿承担责任,这样的团队会有战斗力吗?

如果真的“狼”来了,也会“各人自保,如鸟兽散”。

跳出过度管理的“红海”

当然,“过度管理”并不是针对某一家企业来说。企业大可不必如此学习泰勒的“科学管理”,其实泰勒的“科学管理”也强调了人性化。

况且随着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有些不合时宜的东西更应该剔除掉。以下几个做法企业可供参考:

第一,建立信任。这个要靠授权,明确各自职责,将信息流程的臃肿度降到最低。授权并不是弃权,而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好权力,也是为了更好的监控权力和掌控权力。不必事必躬亲,事事不放心,其实绝大部分员工心中都有想干出一番事情的“理想”。最重要是对下属有授权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和标准,这就够了。

第二,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具有毛主席说的“播种机、宣传队、宣言书”似的效果,而且力量源源不断。没有人是想退步的,只要他觉得有希望且能实实在在的看到希望。

第三,职业规划。规划、晋升、薪酬等问题,也是十分有效的;再有就是培训和激励机制。不断有新的机会出现;不断有新的思想输入。能看得到自己的位置,以及位置移动的轨迹和方向。

第四,企业文化。从文化的层面对员工进行再启发,文化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从员工工作的行为上着手,不断深化,由制度到行为,由行为到习惯,最终形成观念的革新和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可。

如果在员工的内心,为能成为企业的一员而骄傲、自豪的话,那么企业就跳出了“过度管理”的“红海”,进入了既“规范”又“活力”的“蓝蓝大海”。

希望更多的企业能成为管理之道的“大气者”,而不是落下“狠狠扣款”的“口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