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沫小童 懂得接纳别人的“不同”也是一种能力。
心理学上,有个叫“选择性注意”的词语。
它是指我们的思维注意力有限,往往会留意自己想留意的,或对自己有利的那部分,而且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就是对的,然后不由自主的想要纠正别人。
在知乎上有人问:“有哪些看似聪明,实则很傻的行为?”
最高赞的答案只有四个字:“好为人师。”
王尔德在《英伦情人》里说:“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自私,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意愿生活才是。”
懂得克制纠正别人的欲望,不随意插手别人的人生,是一个人成熟自律的表现。
不随意纠正别人,是一种善良和教养
听过这样句话:“衡量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不把抬杠为己任,不用争辩论输赢,不把自己的看法强加于别人的头上。”
之前,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作为导师的李荣浩为学员挑选了一首名叫《你的酒馆为我打了烊》的网络歌曲,没想到遭到网友们的炮轰。
很多网友评价:“网络歌曲能够算什么音乐?你是不是对音乐有什么误解?简直是太Low了。”
对于网友的热议,他没有选择回避,而是发微博给出自己的理解,内容大概为:
“音乐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你喜欢和不喜欢两种方式。
每个人都有自己爱好,但不应该因为个人的喜好就否定一个作品,请务必不要再给音乐分高低贵贱,白菜虽然便宜但不代表他low。”
他表达了一个很正的观点:“不要用你的三观来要求世界,要允许别人喜欢你不喜欢的东西。”
的确,你要允许别人的三观和自己不一致,尊重彼此的三观,不随意评价,这是人际交往相处的基本教养。
陈丹青有句话说得很好:“我在很多时候都是无知的,所以我从来不敢随便指点别人。”
电影《搜索》中,女主因为体检被确诊为淋巴癌晚期,她坐车时沉浸在打击中,没有给老人让座,不仅受到车上所有人的各种指责,还被炒作遭受网络暴力。
售票员自认为正义,义正言辞纠正她:“年轻人给老人让个座,别假装听不见,如果不让,就把你轰下车,你这样的人,根本不应该来坐公交车,应该去打出租。”
老人还表现“大度”说:“不就一个座吗?累不死!就算这个座儿啊,我让给这位姑娘了。”
最后,女主在舆论与病魔的双重压力之下,选择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所有人,都一味的道德绑架纠正女主的“错误”行为,却没有人去了解和关心,在 “不让座”事件背后真正的原因。
生活中,很多人打着“为你好”的旗帜,喜欢用自己的三观去要求、纠正对方,只要对方的观点和自己不一致,就会指责,甚至攻击对方。
遇到这样的“好心人”,最明智的办法就是远离。
很多时候,善意有度的交流,不强势随意纠正别人,是人生必修课。
而不“以己度人”是最大的善良和教养。
一味的纠正别人,会导致关系疏离
在我们的人生中,尤其在亲近的人身边,经常上演着这样让人苦恼又无法改变的被强迫和强迫的场面:
衣服不能这样晒,容易变形;
不要挑食,多吃点青椒、胡萝卜对身体好;
听我的,钱不要放银行,一定要放在某宝里能理财……
即使知道这种行为容易讨人嫌,仍不由自主的喜欢纠正彼此,被拒绝时还会感到委屈,可事实上,很多“纠正”是大可不必要的,没人愿意被强迫。
正如马克·李维在《偷影子的人》一书中写的那样:
“你不能干涉别人的生活,就算是为了对方好,这是他的人生。”
网上有个热门提问:“有一个控制欲很强的朋友怎么办?”
网友@宽者为王给出的答案是:“绝交吧!”
她讲述了自己和闺蜜关系疏离的过程:
从小到大,无论她做什么,闺蜜都要插手,特别喜欢对她说教、充当“人生导师”的角色。凡事要跟着发小的爱好走,否则,就会遭受各种批评和蔑视。
久而久之,因为怕被“纠正”,她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喜好,和闺蜜相处变得很有负担。
直到另一个朋友知道这事后,点醒她说:“你有受虐倾向吗?你喜欢被人控制?!”
她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为了和闺蜜保持一致,已经失去了自我。
最后她受不了,开始有意识地与发小保持距离,两个人的关系慢慢就疏远了。
尽管发小的大部分建议是真的为她好,但她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没有人喜欢人生被指手画脚。”
孟子有句话讲得极好:“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每个人心中都藏着好胜心理,想要通过指导、说服别人来卖弄自己的优越感,但这是人与人相处中的忌讳。
你不能因为自己想变成安于现状的人,就去讥讽那些积极努力奋斗的人。
过度的纠正欲,不但会让友情土崩瓦解,更会在生活中掀起不必要的风浪。
表妹自从怀孕后日子就没有“消停”过,做什么婆婆都要“纠正”:
不能吃粗粮饭,吃白米饭才有营养;汤比肉营养,要多喝汤;做瑜伽,她婆婆一看到就马上制止说会动胎气,还时不时直接闯进她房间监督…….
起初她还耐心同婆婆讲道理,但反而有增无减,而且分歧越来越大,婆媳关系越来越紧张,她婆婆委屈的和儿子“诉苦”。
忍无可忍的她,最终和老公在公司附近租了个房子搬了出来,虽然变得更忙碌,但生活却很轻松。
过度纠正别人的后果,往往双方都受伤,还疏远了关系。
就像叔本华说的:“在和别人交谈时,要克制去纠正别人的冲动,尽管我们这样做出于好心。”
因为想要伤害别人很容易,但是,想去改善别人,即使没有阻挠,那也是很困难的。
一个通透成熟的人,越懂得尊重彼此的差异,因为他们知道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改变别人不仅很难,而且容易伤害到别人。
一段关系,最难得可贵的便是理解和被理解。
坚持自己的喜好,不影响他人;尊重别人的价值观,少去破坏别人的兴致,才能过好自己的生活,也是成年人社交的基本礼仪。
最高级的三观:
懂得向下兼容,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话题:如果要评选出一份“最令人讨厌的沟通方式”榜单,你会怎么选?
令人意外,被选入首位的是“讲道理”。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书中,有个把自己当成蘑菇的精神病人,每天不吃不喝,撑着伞蹲在房间角落。
很多人纠正他错误行为都无济于事,有位心理医生也撑着伞,蹲在病人旁边。
病人好奇地问:“你是谁?”
医生说:“我也是蘑菇。”病人点点头然后沉默。
过了一会儿,医生站起来走动。病人就问:“蘑菇怎么能走来走去?”
医生说:“蘑菇当然能走来走去。”病人觉得有道理,也站起来走动。
又过了一会儿,医生开始吃饭,病人又问:“蘑菇怎么能吃饭呢?”
医生告诉他:“吃东西蘑菇才会长大。” 病人觉得很对,也开始吃.
几周后,病人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虽然,他仍觉得自己是只蘑菇。
这位医生知道病人不是蘑菇,但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纠正,而是换位思考把自己代入,接受他的“三观”。
对此,著名企业家马斯克的一句话,放在这里极为合适:
“我现在不和人争吵了,因为我开始意识到,每个人只能在他的认知水准基础上去思考。以后有人告诉我2加2等于10,我会说,你真厉害,你完全正确。”
就像你站在光下面,无论你怎么躲避,影子都会出现,而唯一的方法是把灯关掉或站在阴暗处,所以改变自己,是最好的方法。
人际交往也是一样,学会克制纠正他人,学会反省自己在看待问题时是否太过自我为中心。适当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不过分纠结,这是兼容生活的一种智慧。
成熟的人,看谁都顺眼,你要知道尊重比控制更容易。
无论什么时候,能尊重对方的差异,克制自己去纠正,是对他人最基本的尊重。
《父母爱情》中的江德福和安杰,一个是农村出身的大老粗,一个是资本家的娇小姐,无论从出身还是习性都有着巨大反差,可他们俩却比谁都幸福,过成了人人羡慕的样子。
纠其原因,会发现有个重要的一点:
他们能够接受彼此的不完美,尊重对方的价值观。
习惯不同,江德福会有抱怨,但却没有要求安杰去改变,反而是会包容她资本家小姐的做派;
而安杰也尽力适应江德福的粗鲁和不文明,两个人相互磨合又不过多干涉,努力靠拢对方,所以他们越来和睦。
生活中,很多情感都因为彼此过多干涉而导致关系破裂,虽然你初心是好的,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没有人愿意被强迫,让人控制自己的想法,活在他人的价值观里。
有时候,接受彼此的不完美,也是一种完美。
别总用“对错”评价对方,很多时候我们自己都无法完全了解自己,身外局外人有什么资格对别人妄下评价。
何必讨人嫌去干扰别人的决定,懂得接纳别人的“不同”也是一种能力。
“能改变自己的都是神,想改变别人的都是神经病!”这句话,适用于任何情感关系。
所以,把说服别人的时间,节约下来花在自己身上,不仅能专注投资自己,也能融洽人际关系,彼此相处舒服,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点个在看,当你学会兼容、尊重他人“三观”,拥有一份不随意评价他人的善良,你会发现能收获更多的快乐,活得更轻松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