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竹目—蓼科(五):大黄
15.大黄属
大黄属(学名:Rheum)是一种多年生的蓼科植物种属,有短粗的茎,包括了大黄。
(1)形态特征
多年生高大草本,稀较矮小。根粗壮,内部多为黄色。根状茎顶端常残存有棕褐色膜质托叶鞘;茎直立,中空,具细纵棱,光滑或被糙毛,节明显膨大稀无茎。基生叶成密集或稀疏莲座状,茎生叶互生,稀无茎生叶;托叶鞘发达,大型,稀不显著;叶片多宽大,全缘、皱波或不同深度的分裂;主脉掌状或掌羽状。
花小,白绿色或紫红色,通常排列成密或稀疏的圆锥花序或稀为穗状及圆头状,花在枝上簇生,花梗细弱丝状,具关节;花被片6, 排成二轮,雄蕊9, 罕7-8, 花药背着,内向,花盘薄;雌蕊3心皮,1室,1基生的直生胚珠;花柱3, 较短,开展反邮柱头多膨大,头状、近盾状或如意状。
瘦果三棱状,棱缘具翅,翅上各具1条明显纵脉,宿存花被不增大或稍增大。种子具丰富胚乳,胚直,偏于一侧,子叶平坦。
(2)生长环境
该属植物性喜高寒怕涝,较多生长于海拔2000-4000米左右山坡石砾地带。
该属约60种,分布在亚洲温带及亚热带的高寒山区。中国39种2变种,主要分布于西北、西南及华北地区,东北较少。
(3)使用价值
该属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中药大黄是中国特产的重要药材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记载,使用历史非常悠久。大黄能泻肠胃积热、下瘀血,外敷消痛肿;其正品来源于掌叶大黄、鸡爪大黄及药用大黄,药用部分为根状茎及根。此外,在商品中有时混有大黄属其他植物的根及根状茎,非为正品,俗称土大黄或山大黄,在不同地区及民间使用,主要有华北大黄、藏边大黄、塔黄、天山大黄等。
(4)大黄
大黄,又称作生大黄、熟大黄、生将军、生锦纹、酒军、黄良、川军,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合称,一般从粗短的根茎种植。大黄长有三角形的大叶,叶柄肥厚。花形细小,聚集成花序,颜色从绿白色到玫瑰红色。
在东亚地区里,“大黄”指的往往是马蹄大黄;但在欧洲及中东地区,他们的大黄往往指另外几个品种。大黄的叶片富含草酸,不适宜食用,但可药用,在东亚,大黄的主要用途就是作药用。此外,它的叶柄可作食用,一般用于制作馅饼或为其他食物带来馅饼的味道,因此又有“Pie Plant” 之称。目前最常见的大黄品种,是由英国皇家园艺学会分类的Rheum × hybridum。
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高可达2米,根及根状茎内部黄色,粗壮,基生叶大型,叶片近圆形,稀极宽卵圆形,叶腋具花序分枝;大型圆锥花序,分枝开展,花成簇互生,绿色到黄白色;花梗细长,果实长圆状椭圆形,5-6月开花,8-9月结果。
产于中国陕西、四川、湖北、贵州、云南、河南等地。生于海拔1200-4000米山沟或林下。多有栽培。
根状茎及根供药用。该种被《中国药典》收录名为大黄的草药来源。根及根状茎:苦,寒。泻热通便,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喉痛,瘀血经闭,跌打损伤。
(5)塔黄
塔黄(学名:Rheum nobile)为蓼科大黄属下的一种草本植物,原产于喜马拉雅山脉从阿富汗东北到不丹、西藏的海拔4000–4800米的地区。其花序巨大,高1-2米(3英尺3英寸-6英尺7英寸),是其分布范围内最显眼的一种植物,比许多灌木都要高。染色体数目2n=22]。它与蕈蚊幼虫存在共生关系,作为一种藏药遭到人类大规模采集,因而数量受到影响。
多年生草本,高1-2米。茎直立,粗壮,不分枝,具多数基生叶及大型苞片。基生叶卵圆形或近圆形,先端圆钝,基部浅心形,革质,上面无毛,下面具小突起;叶柄粗壮,长8-15厘米;托叶鞘膜质,红褐色;苞片卵圆形或圆形,膜质,淡黄色,具网状脉,反折,遮盖花序,花时脱落。花序圆锥状,分枝密集,无毛;花两性,花被片6,成2轮,宿存,椭圆形,淡绿色,花丝细长,外露;花梗中下部具关节;雄蕊9;花盘不发达,子房卵形,具3棱,花柱3,较短,柱头膨大成头状。瘦果连翅成宽卵形。花期6-7月,果期9月。
塔黄和竹子一样,是单次结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即经过5-7年的营养生长后才开花结果,之后便死去,一生只开一次花。开花以前的塔黄并不起眼,乍一看去,很像一棵大白菜。但是到了开花这一年,它会长出高达1.5-2米的花序,由下向上逐渐变细;花序外面一层一层包裹着大型半透明的奶黄色苞片,其实这是变态的叶。这时候,它成了喜马拉雅高山地区“身材”最高的草本植物,远远望去,好似一座金碧辉煌的宝塔,格外醒目,“塔黄”一名便由此而来。
产西藏喜马拉雅山麓及中国云南西北部。生于海拔4000-4800米高山石滩及湿草地。喜马拉雅山南麓各国也有分布,可见于阿富汗东北部和不丹的高海拔地区。
塔黄是中国藏药植物资源,具有泻热、导滞、闭经、湿热、痢疾、便秘、食积、散瘀和消肿之功效,但主要的药用部位是地下根。
塔黄的根系发达,最长可以达到2米,其水土保持的作用远超很多植物,由于生长环境的特殊性,它成为流石滩上最有力的支撑。
(6)牛尾七
牛尾七(学名:Rheumforrestii)为蓼科大黄属下的一个种。高草本,高60-80厘米,根较粗壮,直径3-4厘米,内部土黄色;茎直立,中空,基部直径0.8-1.4厘米,下部无毛,上部及花序分枝具黄白色短毛,在节部较密。花期6-7月,果期8-9月。
多生于海拔300米左右的山坡或草丛中。产云南西北部。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
16.酸模属
酸模属(学名:Rumex)是蓼科下的一个属,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该属共有200种,分布于全球。主产北温带。欧洲和西亚大多数的草原均可见到其踪迹。中国有26种,2变种。中国各省区均产。酸模属植物含有丰富的维他命A、维他命C及草酸,草酸导致此植物尝起来有酸溜口感,常被作为料理调味用。
(1)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为灌木。根通常粗壮,有时具根状茎。茎直立,通常具沟槽,分枝或上部分枝。叶基生和茎生,茎生叶互生,边缘全缘或波状,托叶鞘膜质,易破裂而早落。花序圆锥状,多花簇生成轮。花两性,有时杂性,稀单性,雌雄异株。花梗具关节;花被片6, 成2轮,宿存,外轮3片果时不增大,内轮3片果时增大,边缘全缘,具齿或针刺,背部具小瘤或无小瘤;雄蕊6, 花药基着;子房卵形,具3棱,1室,含1胚珠,花柱3, 柱头画笔状。瘦果卵形或椭圆形,具3锐棱,包于增大的内花被片内。
(2)酸模
酸模(学名:Rumex acetosa),又名蕦、薞芜,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欧洲和西亚大多数的草原均可见到其踪迹。酸模含有丰富的维他命A、维他命C及草酸,草酸导致此植物尝起来有酸溜口感,常作料理调味用。酸模亦具药用价值,有利尿、发汗、行血等功效。
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100厘米,具深沟槽,通常不分枝。基生叶和茎下部叶箭形,顶端急尖或圆钝,基部裂片急尖,全缘或微波状;茎上部叶较小,具短叶柄或无柄;托叶鞘膜质,易破裂。花序狭圆锥状,顶生,分枝稀疏;花单性,雌雄异株;花梗中部具关节;雄花内花被片椭圆形,长约3毫米,外花被片较小,近圆形,瘦果椭圆形,黑褐色,有光泽。5-7月开花,6-8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南北各省区。朝鲜、日本、高加索、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欧洲及美洲也有。生山坡、林缘、沟边、路旁,海拔400-4100米。
酸模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C及草酸,草酸导致此植物尝起来有酸溜口感,常被作为料理调味用。
花语:体贴。酸模的古名为Rumex,是“吸吮”的意思。古时候人们˙在旅途中就以吸吮它的叶子来解渴。因此酸模的花语是“体贴”。受到这种花祝福而生的人,如果是女性,一定充满母爱,温柔又善解人意,就像圣母玛利亚一般。当然,一旦恋爱也是无悔的付出,让对方感受到浓浓的情意。
(3)羊蹄
羊蹄(学名:Rumex japonicus)为蓼科酸模属下的一个种,又名羊蹄菜、羊蹄大黄、土大黄、荲(音同“蓄”)。羊蹄为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50-100厘米。5-6月开花,6-7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陕西、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及贵州。朝鲜、日本、俄罗斯也有。生田边路旁、河滩、沟边湿地,海拔30-3400米。该种根入药,有清热凉血之功效。
17.蓼树属
蓼树属(学名:Triplaris)是蓼科下的一个属,为小乔木植物。该属共有25种,分布于热带美洲。属名Triplaris源于拉丁语triplex,意为“三倍的”,指其花被片6、雄蕊9、花柱3全为3的倍数。
树蓼(Triplarisamericana L.),属蓼科蓼树属植物,株高可达5-10米。蓼科家庭的成员大多为草本,少数是亚灌木,树蓼是蓼科家族中能长成大树为数不多的成员之一。它的花果期在1-5月间,在此期间,那粉红色的花果,缀满整个树冠非常显眼,煞是热闹,能给人们带来许多视觉上的享受。在庭园绿化中树蓼即可观花又可观果,且观赏期长,在园林中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树蓼原产于热带巴拿马至南美北部,版纳植物园在1962年引入栽培。
18.虎杖属
虎杖属(学名:ReynoutriaHoutt.)是蓼科下一个属,约3种,分布于东亚。我国有1种。产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华东、华中、华南至西南。生山坡灌丛、山谷、路旁、田边湿地,海拔140-2000米。朝鲜、日本也有。根状茎供药用,有活血、散瘀、通经、镇咳等功效。
(1)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横走。茎直立,中空。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全缘,具叶柄;托叶鞘膜质,偏斜,早落。花序圆锥状,腋生;花单性,雌雄异株,花被5深裂;雄蕊6-8;花柱3,柱头流苏状。雌花花被片,外面3片果时增大,背部具翅。瘦果卵形,具3棱。
(2)虎杖
虎杖(学名:Reynoutriajaponica),别名假川七、土川七、红三七、三七[1]或日本蓼,是一种蓼科何首乌属植物。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的入侵物种专家小组(ISSG)列入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种。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粗壮,茎直立,高可达2米,空心,叶宽卵形或卵状椭圆形,近革质,两面无毛,顶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截形或近圆形,托叶鞘膜质,圆锥花序,花单性,雌雄异株,腋生;苞片漏斗状,花被淡绿色,瘦果卵形,有光泽黑褐色,8-9月开花,9-10月结果。
喜温暖、湿润性气候,对土壤要求不十分严格,低洼易涝地不能正常生长。根系很发达,耐旱力、耐寒力较强,返青后茎条迅速生长,长到一定的高度时开始分枝,叶片随之展开,开花前基本达到年生长高度。
产中国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华东、华中、华南、四川、云南及贵州;永善、威信、昭通、峨山、西畴、屏边、金平等地;生山坡灌丛、山谷、路旁、田边湿地,海拔140-2000米。朝鲜、日本也有。
根状茎供药用,有活血、散瘀、通经、镇咳等功效。